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2124)
- 作品数:23 被引量:61H指数:5
- 相关作者:黄树林邵红伟吴凤麟张文峰沈晗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药学院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人类TCRαβ家族V基因的进化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了解人类TCRα家族V基因(TCRAV)和TCRβ家族V基因(TCRBV)的进化特征。方法:采用MEGA3.1软件对人类TCRAV和TCRBV基因分别构建进化树,并估算基因复制的发生时间;采用FEL法检测TCRAV和TCRBV编码序列正选择和负选择位点。结果:进化树显示TCRAV和TCRBV的基因分组在进化过程中已经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TCRAV已经不受正选择作用,TCRBV基因序列的CDRs区域检测到两个正选择位点。结论:人类TCRαβ家族V基因的进化特征为研究TCR基因在机体免疫及疾病防治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
- 陶嫦立邵红伟沈晗吴凤麟黄树林
- 关键词:TCR进化正选择负选择
- 肿瘤特异性T细胞受体基因转染诱导记忆性T细胞体外分化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肝癌特异性T细胞受体基因转染对记忆性T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以肝癌特异性T细胞受体Vβ7.1转染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目的基因表达。肝癌细胞BEL-7402刺激诱导记忆性T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记忆性T细胞标志性表面分子表达验证记忆性T细胞表型及分化亚群;以AnnexinV-PI双染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ELISA检测细胞因子IFN-γ分泌探讨记忆性T细胞免疫功能。结果TCRVβ7.1基因成功转染到T细胞并得到有效表达。与PBMC对照组相比,TCRVβ7.1转染组CD45RO表达显著上升。以CD45RA及CCR7表达分析记忆性T细胞亚群显示其表型主要为效应型记忆性T细胞。分化后的记忆性T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率及IFN-γ分泌显著上升。结论肿瘤特异性TCR基因转染可促进以效应型记忆性T细胞(TEM)为主的记忆性T细胞分化,TEM将通过诱导凋亡与分泌细胞因子作用发挥其免疫功能。
- 吴凤麟邵红伟林敬明黄树林
- 关键词:T细胞受体转染记忆性T细胞分化
- 复方斑蝥含药血清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复方斑蝥血清并处理人肝癌Bel-7402细胞,MTT方法观察其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技术检测其对c-Myc、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复方斑蝥含药血清能够显著抑制Bel-7402细胞的增殖,并下调c-Myc和上调p53基因的表达。结论复方斑蝥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Bel-7402细胞的增殖,可作为一种抗肝癌中药复方的研究原型。
- 姜新根肖兰凤黄树林刘顺会
- 关键词:人肝癌细胞BEL-7402P53细胞增殖
- T细胞受体基因转导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 2009年
- 牟艳芳张文峰邵红伟黄树林
- 关键词:T细胞受体免疫治疗基因转导
- 关键分子SYK和BTK活性的动态调节控制B细胞受体信号转导过程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建立B细胞受体信号途径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仿真揭示B细胞受体信号途径各分子间的动态调控过程。方法根据数据库KEGG及相关中英文文献,提取B细胞受体信号转导各条通路相关分子作用的方式及数量关系,利用Matlab7.0的Simulink工具箱构建信号途径的动力学模型并仿真。结果模型仿真结果能够从数量上反映B细胞受体信号途径中各分子间复杂的调控关系,并能通过模型仿真发现和验证该信号途径中的关键分子。结论关键分子SYK和BTK活性的动态调节机制控制着B细胞受体信号途径的动力学过程。
- 刘顺会肖兰凤黄树林
- 关键词:信号转导SYKBTK
- 两株肿瘤细胞系HLA-I类分子基因表达水平的鉴定及意义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两株常见肿瘤细胞系Hela细胞和BEL-7402细胞HLA-I类分子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影响CTL反应性的可能意义。方法提取肿瘤细胞的基因组DNA,利用PCR反应在基因组水平鉴定HLA-I类分子基因的拷贝数情况;提取细胞总RNA,RT-PCR反应合成cDNA,利用PCR反应鉴定肿瘤细胞HLA-I类分子在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两株肿瘤细胞的HLA-I类基因在基因组水平的拷贝数无明显下降;在RNA水平上,Hela细胞的HLA-A、HLA-B和HLA-C基因均有表达,表达水平无明显下降,BEL-7402细胞的HLA-A和HLA-C基因有表达,但HLA-C基因表达水平降低,而HLA-B基因未见明显表达。结论RNA水平上,部分HLA-I类分子基因表达的降低或缺失推测可能是导致BEL-7402细胞比Hela细胞出现CTL反应性下降的原因之一。
- 关德莹沈晗邵红伟黄树林
- 关键词:HLA-I类分子HELA细胞BEL-7402细胞MRNA
- TCRVβ7.1基因修饰的T细胞对肝癌细胞体外杀伤及体内靶向识别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TCRVβ7.1基因修饰的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及其在体内靶向识别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①体外实验:以特异性识别肝癌细胞的TCRVβ7.1基因转染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转染前和转染后24、48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基因的表达。将人肝癌BEL-7402细胞分为4组,其中3组分别与未经修饰的PBMC(PBMC组)、转染pcDNA3.1空质粒的PBMC(空质粒组)、转染TCRVβ7.1基因的PBMC(基因修饰组)共培养,1组作为阴性对照组。共培养前和共培养24、48h,以噻唑蓝(MTT)法检测PBMC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杀伤活性。②体内实验:用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建立荷肝癌动物模型,于肿瘤周围皮下注射基因修饰的PBMC,于注射后2、7、14、28、42d各处死2只小鼠,分别取肿瘤、脾、肝、肺、肠、卵巢、心、脑、肾组织,检测基因修饰的PBMC在小鼠体内的存活时间及组织分布情况。结果①体外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TCRVβ7.1基因成功转染到T细胞并得到有效表达。MTT法检测显示,基因修饰组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24、48h分别为31.24%±2.26%、40.95%±3.45%)明显高于PBMC组(分别为6.92%±3.12%、7.84%±2.29%)和空质粒组(分别为9.23%±2.46%、10.36%±3.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体内实验:肿瘤周围注射基因修饰的PBMC后2d,小鼠肿瘤组织已经出现PBMC(8个/视野),随时间延长PBMC数量呈上升趋势,28d达最大值(18个/视野)。取材于不同时间的小鼠组织标本的检测显示,基因修饰的PBMC只分布于肿瘤组织,而在其他组织中没有出现。结论TCRVβ7.1基因修饰可诱导T细胞活化并提高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外源性TCRVβ7.1基因修饰T细胞在荷肝癌小鼠体内的分布具有肿瘤靶向性。
- 吕丽珊王金全邵红伟黄树林
- 关键词:转染肝肿瘤
- 淋巴细胞活性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活性检测最佳方法,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降低本底。方法用传统的实验方法和改进的实验方法分别对不同数量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实验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在不吸除培养基的情况下,传统的DMSO和酸性异丙醇都不能完全融解formazan,影响了检测。传统的酸性SDS能够很好的融解formazan,但是得到的OD值太小,这就降低了检测的灵敏度,容易造成测量误差。而改进的10%SDS溶液能够完全融解formazan,并且得到的OD值适中,能够客观的反应细胞数目的变化,减少数值引起的实验误差。结论用改进10%SDS作为溶解formazan的溶解液,可以准确地反应活细胞的数目变化情况,对淋巴细胞这类悬浮细胞来说,在不吸除上清的情况下进行细胞数目的检测更加方便。
- 薄华本邵红伟胡凌波黄树林
- 关键词:MTT比色法SDS细胞活性
- 细胞活性检测方法优化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在不吸出培养基的前提下,探讨MTT比色实验最佳溶解条件,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降低本底,为悬浮细胞活性检测打下基础。方法在96孔板接种不同密度肿瘤细胞,用MTT比色实验来测定。比较不同溶解液溶解Formazan能力,并与传统溶解液进行比较。结果当用10%SDS(pH4~5)作为溶解液所得OD值与细胞数目很高的相关性,43h后测定与12h后测定所得OD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MTT实验中,可以用10%SDS(pH4~5)作为溶解Formazan的溶解液,与传统溶解液相比可提高检测灵敏度、稳定性和降低本底。
- 薄华本邵红伟胡凌波黄树林
- 关键词:MTT比色法SDS细胞活性
- T细胞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的动力学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建立T细胞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仿真揭示T细胞受体信号途径各分子间的动态调控过程,简要分析模型的动力学特性。方法:根据数据库KEGG及相关中英文文献,提取T细胞受体信号转导各条通路相关分子作用的方式及数量关系,利用Matlab7.0的Simulink工具箱构建信号途径的动力学模型并仿真。结果:模型仿真结果与文献符合得较好,能够从数量上反映T细胞受体信号转导途径中各分子间复杂的调控关系,并能通过模型仿真发现和验证该信号途径中的关键节点分子。结论:模型基本反映了T细胞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动力学特征,可以作为后续的精确定量关系研究的基础。
- 刘顺会肖兰凤黄树林
- 关键词:T细胞受体信号转导动力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