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65008)

作品数:30 被引量:58H指数:4
相关作者:马国红叶佳聂军熊睿张玉刚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肯塔基大学四川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1篇镁合金
  • 11篇合金
  • 8篇DE-GMA...
  • 6篇图像
  • 5篇熔池
  • 5篇机器人
  • 4篇电弧
  • 4篇熔池图像
  • 3篇电机
  • 3篇形态学
  • 3篇熔滴
  • 3篇弧焊
  • 3篇ADAMS
  • 3篇AZ31B镁...
  • 2篇信号控制
  • 2篇有限元
  • 2篇有限元分析
  • 2篇直流电机
  • 2篇熔滴过渡
  • 2篇数学形态

机构

  • 28篇南昌大学
  • 16篇肯塔基大学
  • 1篇四川省特种设...

作者

  • 28篇马国红
  • 10篇叶佳
  • 9篇聂军
  • 6篇熊睿
  • 5篇张玉刚
  • 4篇彭小飞
  • 3篇王聪
  • 3篇马少龙
  • 3篇张朝阳
  • 3篇刘冬花
  • 3篇张裕明
  • 3篇向月
  • 3篇崔勇
  • 2篇姜芙蓉
  • 2篇刘沛
  • 2篇朱书林
  • 2篇江芙蓉
  • 1篇胡小武
  • 1篇杜保舟
  • 1篇陈鹏

传媒

  • 13篇热加工工艺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组合机床与自...
  • 3篇Journa...
  • 2篇兵器材料科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焊接
  • 1篇微电机
  • 1篇焊接技术
  • 1篇机械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croscopic Structure and Property of Double-Electrode Gas Metal Arc Welding of AZ31B Magnesium Alloy
2017年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n double-electrode gas metal arc welding(DE-GMAW) of AZ31 B magnesium alloy sheet with 2 mm thickness. During the welding process, stable hybrid arc of metal inert gas(MIG) and tungsten inert gas(TIG) is employed as welding heat source. Optical and electron microscopes are used to observe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weld joint.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 are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components in fusion zone. Microhardness is also tested. When the MIG current is 80 A, the perfect weld joint is obtained, though figures of fish scales are observed in all joints in the research. The fusion zone is formed by dendrites, where β-Mg17(Al, Zn)12is dispersed. The hardness in fusion zone and heat affected zone(HAZ) is lower than that in base metal(BM). The average Vickers hardness of fusion zone and HAZ is about 58 and 56 respectively, while the Vickers hardness of BM is about 63.
马国红沈旭平奇文聂军叶佳
关键词:DENDRITE
双弧焊熔池图像处理被引量:2
2013年
根据镁合金特征光谱建立了一套复合滤光系统。由给定试验参数,提取了熔池图像。结合试验条件和数学形态学理论,并针对双弧焊接熔池图像,采用数学形态学算法,获得完整的熔池边缘图像特征;最后计算了熔池特征参数,为焊接实时控制奠定了基础。
崔勇马国红马少龙
关键词:熔池图像形态学
基于数字形态学的DE-GMAW电弧图像处理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双弧图像采集系统,在双弧平面、侧面进行拍摄,获取了清晰的双弧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发现采用形态学方法水域分割较常规方法更容易获取较为准确的电弧初始轮廓,同时针对电弧产生的丝絮状噪声,采用开运算进行处理,最后进行边缘提取,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双弧轮廓。为DE-GMAW电弧特性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王聪马国红姜芙蓉Ye Jia
关键词:DE-GMAW形态学
GTAW焊电弧的磁流体动力学数值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磁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GTAW电弧的二维稳态轴对称模型,通过FLUENT14.5软件对不同电流和不同氩气流量下的电弧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得到不同焊接电流条件下电弧的温度场、速度场、压力场、电流密度和工件表面的总热流量。结果表明:当电流增加时,电弧区能量升高,电弧的参数均会增大;氩气流量的增加,电弧等离子体的最高温度先升高后降低。为获得更高的温度场,有一个合适的气体流量范围,电弧压力有小幅增加,但氩气流量的改变对其他参数的影响不大,可见在电弧区电磁力占主导因素。
张赛钰马国红向月汪衍广
关键词:电流数值模拟
AZ31B镁合金焊接电弧图像处理被引量:1
2015年
搭建了电弧图像采集系统,设计了一种复合滤光系统,获取了较为满意的镁合金焊接电弧图像。对原始图像进行了开小窗处理,降低了后续处理量。通过对比处理时间、轮廓平均厚度、轮廓整体尺寸以及电弧形态等四个方面,形态学处理较传统处理方法能取得更佳效果。
聂军马国红王聪陈文杰
关键词:镁合金图像处理形态学处理
基于LabVIEW的DE-GMAW焊接数据采集系统
2014年
在LabVIEW编程环境下,通过调用DLL的方式驱动PCI8735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对DE-GMAW焊接系统的电流和电压信号进行采集和保存,并实时显示出其波形,为分析整个焊接过程提供了更为直观的依据。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够稳定地运行并准确地显示焊接电信号的波形,有利于DE-GAMW焊接工艺的优化。
聂军马国红熊睿张朝阳
关键词:LABVIEWDLLDE-GMAW数据采集
一种基于频域变换的熔池运动模糊图像恢复算法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熔池运动模糊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变换的图像恢复算法。将图像变换到频域下,分别使用Radon变换和微分自相关估算熔池图像的模糊角度和模糊长度,利用该结果再使用维纳滤波对熔池图像进行恢复处理。通过焊接图像采集系统获取到熔池运动模糊图像,对其进行恢复处理试验。图像处理结果及客观评价参数分析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恢复熔池图像,获得清晰的边缘信息。
汪衍广马国红姜芙蓉叶佳
关键词:熔池图像PSF维纳滤波
基于Fluent模拟TIG电弧燃烧被引量:3
2016年
基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组、能量守恒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建立二维轴对称TIG焊电弧模型,借助Fluent软件模拟电弧燃烧的整个过程。通过UDF命令将氩气的物理特性随温度的变化、动量方程的源项、钨极边界的电流密度分布等动态地连接到计算模型中,并通过UDS命令添加电流连续性方程。模拟的结果显示,电弧温度场呈钟罩形,电弧压力在轴向上最大,氩气的物理特性随电弧温度场变化,轴向电流密度沿轴向不断减小,径向电流密度呈高斯分布。
彭小飞马国红张玉刚平奇文叶佳
关键词:TIGFLUENTUDF
基于DSC焊接机器人控制器的设计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焊接机器人无线信息传输的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以dsPIC30F5015数字信号控制器(DSC)为核心,并借助于步进电机集成驱动芯片TB6560的步进减速电机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给出了该系统设计的硬件电路图和软件流程图,同时对步进电机的运行精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运行精度的绝对误差小于2%,相对误差小于0.1%,且焊接机器人运行平稳、噪声小,能够满足焊接机器人的焊接要求,实现了对焊接机器人焊接速度和方向的控制。
马国红杜保舟江芙蓉谢芬
关键词:焊接机器人DSC
基于dsPIC的偏差判别法插补器设计与研究
2015年
针对传统逐点比较法插补效率和精度不高、进给脉冲分布不均匀的不足,提出了偏差判别法,以偏差的形式构建了新的判别函数,根据新的判别函数确定进给方向。同时以Microship公司的ds PIC30F5015数字信号控制器为硬件控制核心,设计了的硬件插补系统。借助于MPLAB-IDE软件开发环境,利用C语言设计了传统逐点比较法与偏差判别法的算法程序。利用MATLAB对所设计的插补器插补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逐点比较法比较,偏差判别法提高插补效率30%以上;插补精度提高50%以上;控制器进给脉冲分布更均匀。
熊睿马国红聂军张裕明
关键词:数字信号控制器插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