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无锡市自然科学基金(CK20020001)

作品数:5 被引量:59H指数:5
相关作者:余伯阳王康才唐晓清陈暄吴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无锡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丹参
  • 3篇栽培
  • 2篇栽培类型
  • 2篇脂溶性
  • 2篇脂溶性成分
  • 2篇生物量
  • 2篇物量
  • 1篇选育
  • 1篇水溶
  • 1篇水溶性
  • 1篇水溶性成分
  • 1篇居群
  • 1篇聚类分析
  • 1篇活性
  • 1篇活性成分
  • 1篇不同居群
  • 1篇不同栽培

机构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5篇唐晓清
  • 5篇王康才
  • 5篇余伯阳
  • 4篇陈暄
  • 3篇吴健
  • 1篇杨杰
  • 1篇吴建

传媒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草药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

  • 3篇2007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丹参不同栽培类型的生物量与水溶性、脂溶性成分积累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为了选育出适合于江苏省栽培的优质丹参品种,也为丹参品种的系统选育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对不同类型丹参根内的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及水溶性成分丹参素、丹酚酸B进行了分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其总丹参酮和总丹酚酸的量进行分析,同时对4种类型丹参后期生物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Exce l和SPSS软件对其生物量与脂溶性、水溶性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4种类型的丹参的后期生物量积累不完全一致,并且总丹参酮、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丹参素和总丹酚酸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生物量与有效成分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生物量与成分间呈负相关,脂溶性成分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各类型的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ZY)、0.942(DY)、0.715(XY)、0.960(ZC);水溶性成分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各类型丹参的丹参素与丹酚酸B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6(ZY)、0.416(DY)、0.841(XY)、0.618(ZC)。但是两大类成分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各类型的水溶性成分与脂溶性成分的积累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不同类型丹参中以小叶型为最佳,其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量均高于其他3种类型,但其他类型的质量也远高于《中国药典》标准。
唐晓清王康才陈暄吴健余伯阳
关键词:丹参栽培类型生物量脂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
丹参不同栽培农家类型的AFLP鉴定被引量:29
2006年
鉴定丹参种内不同类型间的遗传差异,为丹参的进一步系统选育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DNA(AFLP)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对不同类型丹参的基因组DNA进行酶切、连接、预扩增后采用选择性引物进行PCR扩增。7对引物扩增后得到899条清晰的带,61条为特异条带,其中丹参种内四种不同类型的特异位点分别占总的特异位点的22.95%,29.51%,26.23%,21.31%,说明丹参种内不同类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其遗传多样性是丰富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四个类型中小叶型丹参(XY)与其它3个类型间遗传距离较远,皱叶型丹参(ZY)与单叶型丹参(DY)遗传距离最近,由此可初步将小叶型丹参确定为一个变种,丹参原型(ZC)与皱叶型丹参也可初步定为丹参的栽培变种。结论:AFLP技术可以作为鉴别丹参种内不同类型间遗传差异的手段,丹参种内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
唐晓清王康才陈暄吴建余伯阳
关键词:丹参
丹参不同居群的生物量与活性成分含量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为优质丹参新品种选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来自不同居群丹参根的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根的总丹参酮与总丹酚酸的含量。结果:四川中江丹参的单株生物量、山西丹参的丹参酮ⅡA、四川中江丹参的隐丹参酮和总丹参酮、河北的高茎类型的丹参素、四倍体丹参的丹酚酸B和总丹酚酸的含量分别高于其他样品。以单株生物量和各活性成分含量乘积为考察指标,四川中江丹参的各成分的单株乘积值均高于其他样品。结论:结合丹参的生物量与各活性成分含量可以认为,四川中江丹参可以作为一份质量较好的材料。
唐晓清王康才陈暄余伯阳
关键词:丹参居群生物量活性成分
丹参四个栽培类型的脂溶性成分的聚类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为给丹参优质新品种选育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江苏栽培的四个丹参类型的丹参酮IIA、隐丹参酮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丹参酮的含量,以DPS软件对其脂溶性成分的HPLC的8个峰的比例、隐丹参酮与丹参酮IIA的比值、丹参酮IIA、隐丹参酮和总丹参酮的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四个类型丹参的脂溶性成分类别基本一致,其中小叶型丹参的隐丹参酮与丹参酮IIA的比值、隐丹参酮的含量与其它三个类型相差较大,聚类结果显示小叶型丹参独自成为一个类群,说明小叶型丹参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类型,也是一个优质的丹参材料。
唐晓清王康才陈暄吴健余伯阳
关键词:丹参脂溶性成分聚类分析
江苏优质栽培丹参新品种的选育被引量:7
2007年
将来自于江苏盐城和柘塘、安徽亳州的丹参混合栽培,收获通过虫媒等自然杂交的种子进行繁殖,根据丹参根皮红色程度、根的生物量进行选择,共筛选出4个材料,其生物学特征(花器官特征、叶片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HPLC测定分析结果表明:4个材料中小叶型丹参的丹参酮ⅡA最高,皱叶型丹参的丹参素含量最高。4个材料的质量均较好,小叶型丹参不仅有效成分含量高,而且生物量也高,是一个质量最佳的材料。
唐晓清王康才杨杰余伯阳吴健
关键词:丹参选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