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6096)

作品数:5 被引量:62H指数:3
相关作者:苏永全王军徐晓津张之文谢仰杰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集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黄鱼
  • 6篇大黄鱼
  • 4篇免疫
  • 4篇弧菌
  • 3篇移动抑制因子
  • 3篇溶藻弧菌
  • 3篇组织化学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移动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巨噬细胞
  • 3篇巨噬细胞移动...
  • 3篇病组织
  • 1篇血液生化指标
  • 1篇眼斑拟石首鱼
  • 1篇月龄
  • 1篇石首鱼
  • 1篇胚后发育
  • 1篇组织病理

机构

  • 6篇集美大学
  • 6篇厦门大学

作者

  • 5篇徐晓津
  • 5篇王军
  • 5篇苏永全
  • 2篇张之文
  • 2篇毛勇
  • 2篇谢仰杰
  • 1篇徐斌
  • 1篇丁少雄
  • 1篇陈心

传媒

  • 2篇水产学报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第九届世界华...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黄鱼溶藻弧菌病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健康大黄鱼和患溶藻弧菌病大黄鱼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蛋白进行了检测,以研究溶藻弧菌病大黄鱼组织中MIF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MIF在健康大黄鱼头肾、脾、肠各组织中均无表达;MIF在溶藻弧菌病大黄鱼各组织中高表达,表达强度从弱到强依次是肠、脾、头肾,MI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64%、92%。推测MIF在大黄鱼溶藻弧菌病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桑本红徐晓津毛勇王军苏永全
关键词:大黄鱼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溶藻弧菌免疫组织化学
大黄鱼溶藻弧菌病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研究溶藻弧菌病大黄鱼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溶藻弧菌病及健康大黄鱼组织进行MI...
桑本红徐晓津毛勇王军苏永全
关键词:大黄鱼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溶藻弧菌免疫组织化学
大黄鱼感染哈维氏弧菌后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及组织病理学观察被引量:47
2010年
从患病大黄鱼病灶中分离出病原哈维氏弧菌,并人工回接感染大黄鱼,病鱼出现典型的皮肤溃疡症。测定大黄鱼血液各项指标发现,病鱼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栓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而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加,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患病大黄鱼总蛋白为(12.8±3.95)g/L,对照组鱼为(19.4±4.33)g/L,病鱼球蛋白、甘油三脂、血糖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然而病鱼谷丙转氨酶为(37±5.11)IU/L,对照组为(28±5.54)IU/L;病鱼谷草转氨酶为(164±47.19)IU/L,对照组为(117±21.84)IU/L,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结果说明,病鱼肝脏和肾脏组织受损。对患病大黄鱼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病鱼病变组织头肾、肝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及坏死。细胞超微病变观察发现,头肾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胞浆内脂滴积累多。血清指标的测定可以作为大黄鱼哈维氏弧菌病细菌感染的指标。
徐晓津徐斌王军苏永全张之文陈心
关键词:大黄鱼哈维氏弧菌血液生化指标组织病理
孵化至12月龄大黄鱼免疫器官的发育变化被引量:2
2011年
研究孵化至12月龄大黄鱼的淋巴器官如头肾、胸腺、脾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首先应用显微与超微技术研究大黄鱼初孵仔鱼至12月龄免疫器官——头肾、胸腺与脾脏的发育。3日龄仔鱼出现头肾原基,原始造血干细胞最早被发现于头肾,很快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4日龄仔鱼出现脾脏原基和胸腺原基。脾脏靠近内脏,含大量窦状隙,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细胞与血小板。胸腺是最迟出现的淋巴器官,但发育较快。胸腺位于鳃腔背上角,主要由胸腺细胞(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组成,分为外区和内区,二者虽没有明显界限,但容易区分。研究结果还表明,随着年龄和鱼体重量的增长,胸腺、头肾和脾脏的重量均有增长的趋势,脾脏重量与体重的关系要比与年龄的关系更为密切,头肾、胸腺重量与年龄的关系要比与体重的关系更为密切。胸腺、头肾和脾脏的白细胞总数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但每毫克胸腺、头肾和脾脏内白细胞数量与年龄间线性关系不明显。头肾比脾脏淋巴化程度高。在研究中发现,血液内各细胞组成与大黄鱼月龄及季节的变化没有明显的改变。
徐晓津谢仰杰王军苏永全
关键词:大黄鱼免疫器官发育
大黄鱼溶藻弧菌病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研究溶藻弧菌病大黄鱼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溶藻弧菌病及健康大黄鱼组织进行MI...
桑本红徐晓津毛勇王军苏永全
关键词:大黄鱼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溶藻弧菌免疫组织化学
大黄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应用显微技术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形态和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鱼苗孵化出膜至22日龄时每天取样1次,22至30日龄时每两天取样1次,30日龄以后每5天取样1次,直到60日龄。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5.6-29.4℃条件下,2日龄仔鱼肝脏出现,肛孔开裂;3日龄仔鱼胰脏、幽门盲囊出现,口形成;4日龄仔鱼胆囊出现,食道黏膜上皮中出现较多黏液细胞,胃肠分化,肠后端具肠瓣与直肠分界,胃肠蠕动,口和肛门与外界相通;5日龄仔鱼肝脏分化为两叶,胰脏分散分布在肠的周围;12-13日龄仔鱼胃分化为贲门部、幽门部和胃盲囊三部分,肠壁褶皱形成;36日龄稚鱼胃腺发育较好,幽门盲囊结构与成鱼相似,共16条。随着仔、稚、幼鱼的个体发育,消化道进一步扩张,肌肉层加厚,黏膜层皱褶加深,黏液腺增多。60日龄幼鱼,消化道和消化腺发育较完善,基本具备了成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文中还讨论了大黄鱼育苗过程中的3个"危险期"与消化系统发育变态的关系。
徐晓津王军谢仰杰苏永全
关键词:大黄鱼胚后发育组织学
眼斑拟石首鱼肽聚糖识别蛋白2的基因克隆与组织表达特性
2010年
采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了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的肽聚糖识别蛋白2基因(命名为So-pglyrp2).So-pglyrp2的cDNA全长1 729 bp,含有1个1 44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的482 aa前体蛋白带有1个21 aa信号肽;So-pglyrp2基因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构成.序列比对分析表明,So-pglyrp2存在1个保守的PGRP结构域,其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脊椎动物pglyrp2的同源性最高,一致性为57.1%~82.8%.RT-PCR分析表明,So-pglyrp2基因在肝脏强烈表达,在性腺、肠和胃组织弱表达,在其他组织不表达.研究结果为阐明鱼类pglyrp2基因结构、了解低等脊椎动物pglyrp2的进化地位、探讨鱼类pglyrp2的免疫学功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勇王军张之文丁少雄苏永全
关键词:基因克隆MRNA表达眼斑拟石首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