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6051)

作品数:9 被引量:51H指数:5
相关作者:高建华程岩李富祥刘月石勇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辽东学院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西岸
  • 3篇流域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沉积物
  • 1篇鸭绿江流域
  • 1篇有机质
  • 1篇沙量
  • 1篇生源要素
  • 1篇输沙
  • 1篇输沙量
  • 1篇柱状沉积物
  • 1篇校正方法
  • 1篇粒度
  • 1篇环境演变
  • 1篇痕量
  • 1篇痕量元素
  • 1篇SHALLO...

机构

  • 7篇南京大学
  • 5篇辽东学院
  • 2篇国家海洋技术...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高建华
  • 5篇程岩
  • 4篇刘月
  • 4篇李富祥
  • 4篇石勇
  • 2篇汪小勇
  • 2篇白凤龙
  • 2篇李军
  • 1篇李雪铭
  • 1篇李家胜
  • 1篇严杰
  • 1篇杨旸
  • 1篇刘敬伟
  • 1篇刘治帅
  • 1篇张亮
  • 1篇冉隆江
  • 1篇刘志帅
  • 1篇王应飞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China ...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鸭绿江河口西岸潮间带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流域变化的响应被引量:9
2014年
2010年和2011年在鸭绿江西水道和西岸潮间带共采集4根柱状样,通过对210Pb测年、粒度、总有机碳、重金属元素等多指标综合分析,探讨了:(1)鸭绿江河口西水道和西岸潮间带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垂向分布及其来源;(2)重金属分布的粒度控制作用;(3)不同时期的粒度和重金属分布变化及其对流域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Cu和Zn可能来源于有机质降解的内源释放;Cr和Ni表征了岩石风化剥蚀形成陆源碎屑的自然来源;Cd和Pb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2)除西岸潮间带的Cd和Pb含量可能部分受来源影响外,研究区的粒度效应是控制鸭绿江地区重金属含量分布的最主要因素。(3)粒度变化与流域演变密切相关,重金属含量对流域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明显,大致以1940年、1970年、1995年为界分为四个沉积阶段:1940年以前,自然演变对鸭绿江河口西岸潮间带的重金属分布控制明显,而1940年来至今,人类活动的控制作用日益凸显。
王应飞高建华石勇杨飏李富祥刘月程岩
关键词:重金属潮间带
基于垂向沉积的近百年来鸭绿江河口环境演变分析
2013年
对鸭绿江河口剖面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和重金属含量的垂向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重金属元素之间和重金属与生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总结了近百年来鸭绿江河口地区的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除Cu以外,Cr、Ni、Cu、Zn、Cd、Pb、As和Hg之间及它们与生源要素之间有着很高的相关性,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农业污染物排放等;Cu与其他环境因子有着不同的来源,人类活动对鸭绿江河口地区环境变化贡献极大;鸭绿江河口地区的环境演变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总体上鸭绿江河口地区的污染状况日益严重。
李富祥李雪铭高建华程岩刘月
关键词:生源要素重金属环境演变
鸭绿江河口西岸潮滩沉积特征对流域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0
2012年
2010年和2011年于鸭绿江河口西岸潮滩及西水道采集柱状样10根,对柱状沉积物进行^(210)Pb比活度及粒度测试,结合河口地貌演化及流域历年水文资料,探讨人类活动对流域输沙变化造成的影响,以及沉积过程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柱状样^(210)Pb纵向分布具3种类型:1)指数分布类型;2)表层混合或倒置类型;3)异常分布类型。西水道的沉积速率最快,1960~2000年间达到5.84cm/a;而西岸潮间带沉积速率存在差异,均小于2cm/a。根据测年结果及沉积物粒度特征,将潮滩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阶段1为1940年以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阶段2为1940~1970年,流域输沙锐减,河口地貌发生显著变化,西水道由主流道逐渐萎缩为潮汐汊道;阶段3为1970~1995年,径流量锐减,沉积厚度减薄,以及河口区采砂作业加剧,盐水楔入侵,潮滩沉积物变细;阶段4为1995~2010(2011年)年,输沙量逐年减少,潮滩开始遭受侵蚀,受侵蚀区域物质重新分选,致部分柱状样表层出现"粗化层"或"细化层"。通过对1962~1985年间柱状样和悬沙粒径相关性的分析发现,森林砍伐及后期的植树造林对流域输沙的粒度变化控制明显,而该变化在潮滩沉积中亦有记录。
石勇高建华杨旸冉隆江李富祥刘月程岩
关键词:潮滩沉积输沙量^210PB鸭绿江流域
鸭绿江河口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17
2010年
对鸭绿江河口地区的56个站位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常量元素含量在鸭绿江西岸潮滩地区和西部海域波动较小,而在上游地区和河口口门地区变动较大,在河口最大浑浊带内出现两个峰值。R型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粒度控制效应对鸭绿江河口地区常量元素的含量分布起着主要作用,贡献方差达76.55%。运用Q型聚类分析将各站位归为两种类型,揭示出沉积动力环境的差异是造成这种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分区特征的最主要因素。此外,通过与附近河口对比发现鸭绿江河口及近岸地区沉积物中的常量元素含量同朝鲜半岛的河流、中朝准地台花岗岩以及朝鲜半岛花岗岩比较接近,但与长江和黄河有着较大的差异。
李家胜高建华李军王珍言严杰白凤龙程岩
关键词:地球化学
鸭绿江河口西岸潮滩沉积物有机质对流域变化的响应被引量:4
2015年
河流颗粒有机质提供了陆地碳循环的重要信息以及人类活动的记录,通过河口地区沉积物有机质组成,可反映流域变化及海陆间相互作用。2010-2011年分两次于鸭绿江河口西岸潮滩采集柱样4根及表层样23个。对样品进行有机质碳氮总量(TOC、TN)、碳氮同位素(δ13C、δ15 N)及沉积物粒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由河口向西,有机质受改造程度加深且来源逐渐复杂化,致TOC/TN与δ13C的相关性逐渐降低,δ15 N与沉积物粒度的相关性也随之降低。文中以δ13C为主线探讨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及运移,TOC/TN作为辅助,δ15 N则用于指示生化条件的改变。柱样的δ13 C分布与河流入海输沙密切相关,水库对入海泥沙的拦截,致河口潮滩沉积速率减缓,从而增加了沉积物中海源有机质的含量,δ13C随之增加。潮滩西侧柱样的δ15 N增加指示了生活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此外,表层样δ13C分布的方向性,指示了西水道门口处的快速堆积及潮下带物质的向岸运移,并在西岸潮滩向岸一侧富集。
石勇刘志帅高建华李军白凤龙汪小勇
Extraction of Morphometric Bedform Characteristics from Profiling Sonar Datasets Recorded in Shallow Coastal Waters of China被引量:1
2012年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scale bedforms were measured by means of an acoustic profiling sonar on the Dafeng tidal flat, Jiangsu, in 2009, and in the Jiulong Estuary, Xiamen, in 2010, respectively. The "multi-threshold value" method was utilized to reveal the morphological undulations along which bedforms were present. Analyses of the datasets obtained show that: (1) sand ripples can have irregular shapes, and (2) changes in bedform morphology are small within a single tidal cycle but may be significant over several tidal cycles. Fractal and variogram analyses of the seabed roughness revealed the existence of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ent speed and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seabed roughness. As current speed increases, seabed roughness increases with a trend of smaller-scale bottom structures being replaced by larger-scale structures. Furthermore, the surface of the larger-scale bottom structures can either become smooth due to the absence of smaller-scale features or become rougher due to the presence of superimposed smaller-scale structures.
黄瀚汪亚平高抒陈坚杨旸高建华
关键词:BEDFORM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evalu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 of Yalu River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shallow sea area被引量:8
2011年
采用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多金属污染度分析鸭绿江口及毗邻浅海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鸭绿江口及毗邻浅海沉积物Cu、Hg和Cd属于重要的污染因子;多金属污染度高强度分布区与高含沙量区存在对应关系,但对重金属富集影响更大的是人类活动。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与生物效应阈值浓度法2种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区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参比工业化前全球沉积物重金属最高值为背景值进行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与生物效应阈值浓度法的评价结果一致,即研究区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属于轻微级,并具有更大范围内的可比性,但研究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相对污染程度偏高。
刘月程岩李富祥刘敬伟张亮高建华
一种基于粒度频率分布的“粒度效应”校正方法被引量:2
2015年
受沉积物粒度效应的影响,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痕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往往受到掩盖或弱化。为剔除该效应的影响,本文基于沉积物的粒度频率分布,分析各粒级组分对痕量元素的贡献,从而推算出整个样品中受粒度效应控制的痕量元素含量;再将其从测量值中扣除,即可剔除粒度效应对痕量元素的影响。并将校正结果与地球化学法的归一化结果进行比对,探讨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及优势。
石勇刘治帅高建华汪小勇
关键词:痕量元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