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1ZR1427000) 作品数:6 被引量:58 H指数:4 相关作者: 张冬青 赵蓉 钱柳 苗平 余奇文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清胱抑素C及β_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肾功能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及β2微球蛋白(β2-MG)对不同病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意义。方法选择107例不同病程RA患者,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Cys C、β2-MG、尿素氮(BUN)、肌酐(Cr)。结果①Cys C阳性率在RA亚急性期及慢性期高于急性期,RA亚急性期较高(26%),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着患者病程的增加,血清Cys C及血β2-MG水平呈渐进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血清Cys C与RA病程分层之间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ys C及β2-MG有助于发现早期RA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受损;血清Cys C及β2-MG的水平与RA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对患者的预后判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李云春 方忠俊 阳帆 刘军 稽晓贇 王悦 江云峰 许荣关键词:Β2微球蛋白 胱抑素C 肾损害 抗人IL-6Rβ(gp130)单克隆抗体对IL-6信号分子调控浅析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鼠抗人IL-6Rβ(gp130)单克隆抗体[anti-IL-6Rβ(gp130)mAb]的生物学特性及对IL-6信号分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Western blot、竞争性ELISA实验、功能表位结合实验,检测anti-IL-6Rβ(gp130)mAb的亲和力、效价及与gp130抗原表位结合特异性。进而探讨anti-IL-6Rβ(gp130)mAb对U266细胞、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滑膜液单个核细胞(SFMC)增殖和分化中的IL-6信号分子的调控机制。结果:Anti-IL-6Rβ(gp130)mAb对gp130具有高亲和性(如10A1细胞株的亲和力常数可达为2.62E-10),所获得的多株单抗还具有针对不同抗原结合表位的特性,可用于分析和研究IL-6信号通路及下游STAT3的磷酸化。结论:获得针对不同抗原结合表位的anti-IL-6Rβ(gp130)mAb,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此类单抗不仅具有调控IL-6信号分子和下游STAT3磷酸化的生物学功能,并为解析临床RA的发病与IL-6信号分子的关联性提供了初步的实验结果。 周晓薇 苗平 陈呢喃 赵蓉 钱柳 余奇文 张继英 许荣 何东仪 何东仪 陆梅生 张冬青关键词:IL-6 GP130 STAT3 RA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HIV 抗体检测假阳性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自身抗体对不同筛查方法检测 HIV 病毒结果的影响,为临床中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分析及不同检测方法出现不一致结果的解释提供依据。方法按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分类标准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内科收治的 RA 患者10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79例,年龄(50.5&#177;16.5)岁,病程1~23年。根据抗体滴度分为两组:RF <18 U/ml 或抗 CCP <25 U/ml 组37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0例,年龄(41&#177;9)岁;RF >300 U/ml 或抗 CCP >500 U/ml 组63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49例,年龄(56&#177;11)岁。收集血清采用以下3种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快速胶体金法(包被抗 HIV-1和 HIV-2抗体)及电化学发光法(ECLIA)(包被抗 HIV-1、 HIV-2抗体和 HIV-1 p24抗原)分别检测100例 RA 患者血清 HIV 病毒;阳性标本由上海市长宁区疾病控制中心进行确认试验(免疫印迹试验);同时采用 ELISA 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 IgG/IgM/IgA)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 CCP 抗体)。 HIV 病毒阳性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00例RA 患者 ELISA 及快速胶体金法检测 HIV 抗体筛查结果均为阴性;ECLIA 法检测16例初筛阳性,与 ELISA 及快速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不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0∶0,P <0.01)。 RF-IgM <18 U/ml 组 HIV 抗体筛查阳性者1 /37例, RF-IgM、RF-IgG >300 U/ml 组阳性者分别为12/63例、3/63例,与 RF <18 U/ml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3∶1,P <0.01)。抗 CCP 抗体<25 RU/ml 组、>500 RU/ml 组阳性例数分别为 2/43例、14/57例,不同抗 CCP 抗体滴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P <0.01)。结论高滴度� 李云春 钟利 王悦 阳帆 方忠俊 丁柳美关键词:类风湿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假阳性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身抗体及关节损伤因子检出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关节损伤因子及多种自身抗体,探讨其与RA发病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5例RA患者血清和滑膜液中关节损伤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3,MMP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骨破坏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和其保护性抑制剂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表达。检测6例RA患者的sIL-6和sIL-6Rα、sgp130表达水平,同时设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为对照组(6例)及正常对照组(8例)。分析22例RA患者临床常用的检测指标,包括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及23例RA患者抗胶原Ⅱ抗体的表达,并以OA患者为对照;针对用合成的EBV肽段和人HLA-DR4肽段检测和分析15例RA患者抗EBV肽段和抗HLA-DR4肽段抗体的阳性率。结果:RA患者关节腔滑膜液中MMP3和TIMP1表达异常,滑膜液MMP3/TIMP1比值显著高于相应的血清相应比值(P<0.001)。与OA组相比,RA患者血清及滑膜液中RANKL水平升高(P<0.05),RA患者血清中RANKL/OPG比值高于RA患者滑膜液(P<0.05)。RA患者体内IL-6信号系统表达异常,其滑膜液中sIL-6Rα水平高于OA组(P<0.05),而天然拮抗剂sgp130的血清水平则显著低于OA组血清中(P<0.001),RA组滑膜液及血清sIL-6Rα/sgp130比值均异常升高。检测患者自身抗体发现,RA患者组与OA患者组间,血清类风湿因子-IgM、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阳性比例及滑膜液抗胶原Ⅱ的IgG型抗体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80%的RA患者被检出为HLA-DR4阳性,且其体内存在EBVgp110、EBV EBNA1(IgG)及EBV VCA(IgG)抗体。结论:RA患者异常的炎症因子及自身抗体表达可能介导患者关节炎症及骨平衡的紊乱,是导致患者发生关节病变和破坏� 许荣 周晓薇 陈呢喃 赵蓉 苗平 钱柳 胡朝英 余奇文 张继英 何东仪 肖连波 张冬青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损伤 骨关节炎 Vγ9Vδ2T细胞亚群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膜液中γδT细胞亚群及其与RA发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人外周血、RA患者外周血PBMCs及滑膜液单个核细胞(SFMCs)中Vγ9Vδ2T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在OA患者滑膜液、RA患者血清和滑膜液、RA患者PBMCs和SFMCs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17的表达水平;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PBMCs和SFMCs对抗原肽的应答能力,以及18T细胞的抗原递呈能力。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A患者外周血中效应记忆型Vγ9Vδ2T细胞占叫8T细胞的(48.2±17.6)%,并有(42.8±17.7)%和(2.2±1.5)%的v19v82T细胞表面分别表达HLA—DR4和CD86分子;关节滑液中效应记忆型Vγ9Vδ2T细胞占18T细胞的(62.9±7.9)%,并有(85.8±1.7)%和(17.3±2.0)%的Vγ9Vδ2T细胞表面分别表达HIJA—DR4和CD86分子。RA患者的PBMCs和SFMCs具有分泌IFN-γ和IL-17炎症因子的特征,且较健康人PBMCs相比,对抗原肽具有更强的免疫反应。同时实验结果还表明RA患者的叮γδT细胞的抗原递呈能力较B细胞强。结论γδT细胞在RA的发病过程中不仅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与炎症细胞协同作用参与炎症反应,而且通过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机制发挥树突状细胞样的作用,不断将病毒肽和自身抗原肽递呈给CD4+T细胞。 许荣 赵蓉 钱柳 胡朝英 苗平 余奇文 李云春 何东仪 张冬青关键词:类风湿 抗原呈递 ΓΔT细胞 类风湿因子分型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检测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基础,研究RA各证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y,CCP)抗体分型差异。方法选择230例早期RA患者,按证型分为湿热痹阻(50例)、寒湿痹阻(50例)、肾气虚寒(50例)、肝肾阴虚(40例)、瘀血痹阻组(40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IGM、RF-IGA、RF-IGG、抗CCP抗体。结果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组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各组活动期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高于非活动期(P<0.05);活动期湿热痹阻型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浓度高于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型(P<0.01)。结论类风湿因子RF-IGM、RF-IGA、RF-IGG、抗CCP抗体浓度可作为RA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实验室指标和活动期的判定指标。 李云春 许荣 方忠俊 江云峰 王悦 阳帆 稽晓赟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辨证分型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