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2007ZDKG-05)
- 作品数:15 被引量:95H指数:6
- 相关作者:张鲁刚张明科惠麦侠贾晋巩振辉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太原市园林水系管理处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萝卜DDRT-PCR技术体系的优化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索快速高效的RNA提取方法,建立高效率的mRNA差异显示体系。【方法】以萝卜幼嫩薹叶及花蕾为材料,比较了酸性酚-异硫氰酸胍-氯仿提取法(异硫氰酸胍法)与BIOZOL试剂法提取RNA的效果,并对DDRT-PCR体系中Taq酶、Mg^2+、dNTPs、引物及cDNA用量进行了优化。【结果】BIOZOL试剂提取的RNA量大质好,经纯化后,其OD260/OD280值为1.8-2.1,表明杂质少,质量浓度大于1μg/μL,符合mRNA差异显示的要求;确定的最佳DDRT-PCR反应体系(20μL)为:10×Buffer 2.5 mmol/L,Mg^2+2.8 mmol/L,dNTPs 0.25 mmol/L,Taq酶1.5 U,锚定引物2.5μmol/L,随机引物1.25μmol/L,cDNA用量0.5μL。mRNA差异显示结果表明,高分辨率的片断为100-1 000 bp。经验证,该体系也适用于大白菜和油菜mRNA差异显示研究。【结论】通过两种RNA提取方法比较和DDRT-PCR体系优化,获得了萝卜最佳RNA提取方法及mRNA差异显示反应体系。
- 贾晋张鲁刚
- 关键词:萝卜RNA提取DDRT-PCR
- 春夏大白菜黑斑病病原鉴定和抗性鉴定方法比较被引量:14
- 2007年
- 为大白菜抗黑斑病新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对陕西省春夏大白菜黑斑病进行调查、病样采集、病菌分离及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甘蓝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是唯一病原。利用3个不同抗性的白菜品种研究了孢子浓度、苗龄和温度对大白菜黑斑病发病的影响,建立了大白菜抗甘蓝链格孢黑斑病的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即采用二叶期幼苗,以1×104pfu/mL孢子浓度喷雾接种,随后置25℃条件下,先黑暗下保湿24h,接着正常管理3天,从第4天开始夜间保湿,白天揭开,第8天保湿24h后调查发病情况,其结果客观反映大白菜品种的抗病性能。
- 王风敏张鲁刚刘静张华敏惠麦侠张明科
- 关键词:大白菜黑斑病抗性鉴定
- 大白菜orf224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被引量:8
- 2008年
- 为了创制新的大白菜雄性不育材料,双酶切重组质粒pMD18-T-CMS7311-orf224和表达载体pWR306后,将CMS7311-orf224基因与线性表达载体pWR306进行定向连接,构建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基因CMS7311-orf224的植物表达载体pWR-CMS7311-orf224,通过酶切和PCR验证pWR-CMS7311-orf224载体构建正确.采用快速冻融法,将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EHA105,转化大白菜材料06J28,对转化植株的GUS、PCR和RT-PCR检测表明,获得了2个大白菜转基因植株.
- 范爱丽张鲁刚惠麦侠张明科张战凤
- 关键词:大白菜植物表达载体
- 大白菜温敏雄性不育TsCMS7311育性恢复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3
- 2008年
- 以大白菜温敏雄性不育系TsCMS7311为试材,对发生育性恢复和未发生育性恢复的花药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在孢原细胞期之前,二者没有明显差异。常温下,未发生育性恢复的花药在孢原细胞期就停止发育;少数花药1-2个角隅处可分化形成孢原细胞,造孢细胞,花粉母细胞,但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解体。在低温处理条件下,育性恢复,花药发育正常,经过孢原细胞期、造孢细胞期、花粉母细胞期后,可以顺利形成四分体,可育花药的四分体可以释放出小孢子并发育为成熟的花粉粒,同时绒毡层细胞开始解体,最后消失。
- 董美云张鲁刚邓永玲
- 关键词:育性恢复细胞形态学
- 陕西省大白菜主产区黑腐病菌致病型的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了解陕西省大白菜主产区黑腐病菌致病型的分化情况,为大白菜抗病性鉴定和育种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大白菜不同类型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陕西渭南、泾阳、临潼和杨凌4个大白菜主产区的典型黑腐病病样,进行病菌分离、纯化及形态学特征和柯赫氏法则鉴定,获得有代表性的35个大白菜黑腐病菌株。在对各菌株进行革兰氏、夹膜、鞭毛染色检验以及淀粉水解能力和明胶液化程度测定的基础上,用7个不同抗性大白菜品种作为鉴别寄主,采用喷雾法进行交叉接种,对35个菌株的致病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各致病类型的分布进行了统计。【结果】根据抗、感反应的一致性,将35个大白菜黑腐病菌株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6类致病型,其中Ⅲ型致病力最强,Ⅱ型为典型的致病型,Ⅰ、Ⅳ、Ⅴ型的致病专化性强,品种间抗感差异最大,Ⅰ、Ⅴ型的致病力相当,Ⅵ型的致病力与其他菌株差异最大;6类黑腐病致病型在陕西省大白菜主产区发生情况有明显差异,其中Ⅰ、Ⅴ致病型在陕西省4个大白菜主产区均有发生,Ⅰ致病型是陕西省大白菜黑腐病的主要菌原;病菌致病力与淀粉水解能力和明胶液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陕西省大白菜黑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性分化明显,目前的主要病原菌是Ⅰ致病型。
- 芦燕张鲁刚惠麦侠张明科
- 关键词:大白菜黑腐病致病型
- 白菜紫色性状RAPD连锁标记的筛选与染色体定位研究被引量:28
- 2008年
- 以紫菜薹自交系95T2-5、大白菜自交系94S17-1及其F1、F2、BC1植株为材料,进行RAPD分析,从6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个引物S79和S123,分别能扩增出与紫色性状连锁的条带S79-934和S123-750。连锁分析发现,标记S79-934和S123-750与紫色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3.73cM和18.65cM,并且位于紫色基因的两边。回收S79-934特异带,克隆转化并测序,比较分析表明其与大白菜1号染色体上已知克隆KBrH077A05的全序列(113253bp)有99%的相似性,初步推断控制紫色性状的主基因位于大白菜1号染色体上。
- 张明科张鲁刚巩振辉惠麦侠
- 关键词:RAPD标记同源性分析染色体定位
- 大白菜雄性育性转化相关β-酯酶同工酶双向电泳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以大白菜温敏雄性不育系TsCMS7311(A)及其保持系7311(B)的小花蕾(长度大约1.5mm)为材料,活性凝胶电泳分析发现:β-酯酶同工酶与育性转化关系密切,正常不育系比保持系缺少迁移率为0.683、0.718和0.742的3条酶带;随着育性的转化,酶谱接近保持系带型;当育性回复到正常的不育状态时,其同工酶酶谱也随之回复到正常的不育系带型。在低温处理后的不育系TsCMS7311(A^T)育性转化期间,回收与雄性育性转化相关的β-酯酶带区,双向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保持系B和转化后的不育系A^T的双向电泳图谱相似,第1向IEF电泳中各获得了2条特异谱带,等电点在7.7附近;第2向SDS电泳中各得到了6种β-酯酶多肽,分子量在55~62kD之间。
- 张少丽张鲁刚张明科
- 关键词:大白菜双向电泳
- 大白菜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转化相关基因的cDNA-AFLP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为了分析大白菜温敏雄性不育系TsCMS7311育性转化的相关基因,先对现蕾的TsCMS7311低温处理,然后不同时间连续提取幼蕾(≤1.0mm,包括顶端分生组织)的RNA,进行cDNA-AFLP表达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用256对引物扩增出连续性差异片段212条,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4种差异带类型,即“无→有→无”、“有→无→有”、“无→有”、“有→无”。在175条低温诱导产生的差异带型中,“无→有→无”类型165条,占总差异带的78%;“无→有”类型10条,占总差异带的5%。对部分差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共得到100条序列,其大小为100~700bp。经BLAST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温度调控的育性转化与新陈代谢、能量、防御、细胞构建、蛋白质合成及运输、转录翻译、细胞通信及信号转导等相关蛋白有关。
- 张少丽张鲁刚张玉万恩梅惠麦侠张明科
- 关键词:大白菜温敏雄性不育
- 植物细胞程序化死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细胞程序化死亡是普遍发生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的1种现象。本文对植物器官发生了细胞程序化死亡现象、植物细胞程序化死亡相关的基因、研究方法以及其与育种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
- 贾晋王国泽潘建刚张鲁刚
- 关键词:基因研究方法育种
- 大白菜感染甘蓝链格孢后三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1
- 2010年
- 以2个抗病和2个感病的大白菜品种为材料,研究人工接种甘蓝链格孢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在受到甘蓝链格孢侵染时,叶片内POD活性反应较感病品种快,但POD活性值上升比感病品种小;抗病品种在受到病原菌侵染时,叶片内CAT活性反应快,且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感病品种在受病菌侵染后叶片内的CAT活性变化缓慢,变化程度低;另外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的PAL酶活性在接种后的动态变化有相似规律,接种后所有品种的PAL酶活性均比未接种前增加。
- 王风敏谌国鹏张鲁刚
- 关键词:大白菜黑斑病酶活性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