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2007ZDKG-15)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齐雪峰赵献军姜晓明刘洪明黄介鑫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西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代谢能
  • 1篇蛋白质饲料
  • 1篇蛋公鸡
  • 1篇蛋鸡
  • 1篇低聚木糖
  • 1篇短乳杆菌
  • 1篇性别
  • 1篇益生菌
  • 1篇制备及特性
  • 1篇制剂
  • 1篇乳杆菌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法
  • 1篇鼠模型
  • 1篇饲料
  • 1篇人工肠液
  • 1篇人工胃液
  • 1篇仔猪
  • 1篇仔猪生长
  • 1篇仔猪生长性能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3篇赵献军
  • 3篇齐雪峰
  • 2篇黄介鑫
  • 2篇刘洪明
  • 2篇姜晓明
  • 1篇王春江
  • 1篇郝艳阳
  • 1篇赵宝
  • 1篇杨明明
  • 1篇王大会
  • 1篇王平
  • 1篇龚月生
  • 1篇杨绒
  • 1篇王鹏宇
  • 1篇张磊

传媒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饲料与畜牧(...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益生菌·低聚木糖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和黄白痢的预防效果被引量:7
2009年
选用2胎龄斯格母猪20头,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仔猪出生3 d内吃乳前饲喂1 mL液态微生态制剂,诱食后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微胶囊(Ⅰ)、0.05%低聚木糖(Ⅱ)、0.1%微胶囊和0.05%低聚木糖(Ⅲ)、0.1%菌粉和0.05%低聚木糖(Ⅳ)及对照组(Ⅴ),观察其对仔猪生长性能、黄白痢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日龄内饲喂菌液对体质量增加无明显影响(P〉0.05),黄白痢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仔猪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8~28日龄Ⅲ组与Ⅰ、Ⅱ、Ⅴ组仔猪体质量增加差异显著(P〈0.05),所有试验组与对照组黄白痢发生率差异极显著(P〈0.01),Ⅲ、Ⅳ组与Ⅰ、Ⅱ组黄白痢发生率差异极显著(P〈0.01);29-40日龄Ⅲ组与Ⅰ、Ⅱ、Ⅳ、Ⅴ组仔猪体质量增加差异显著(P〈0.05),Ⅲ组仔猪黄白痢发生率与其他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Ⅱ、Ⅳ组与Ⅴ组差异显著(P〈0.05)。
姜晓明王大会赵献军齐雪峰刘洪明黄介鑫
关键词:益生菌低聚木糖黄白痢腹泻率
性别对产蛋鸡能量、蛋白质饲料的能量价值评定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研究旨在比较蛋鸡不同性别之间评定饲料能量、蛋白质的差异性。选用成年白来航公鸡和产蛋高峰期的白来航母鸡各48只,分6处理,每处理4重复,每重复2只鸡,公、母鸡各重复间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用套算法测定玉米、小麦、高粱、稻谷、麸皮的表观代谢能和粗蛋白代谢率。结果表明:由单冠白来航公、母鸡测定的能量原料玉米、小麦、高粱、麸皮公母之间表观代谢能差异显著(P<0.05),稻谷表观代谢能公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玉米、小麦、高粱、稻谷、麸皮,公母之间粗蛋白代谢率差异不显著(P>0.05)。公母鸡评定饲料表观代谢能值存在差异,生产中将蛋公鸡的数据应用于母鸡生产存在着误差。
王鹏宇杨明明王平张磊杨绒龚月生
关键词:蛋公鸡表观代谢能
短乳杆菌微胶囊的制备及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制备短乳杆菌微胶囊,并对其特性进行检测,以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延长短乳杆菌微生态制备的保存期,减少短乳杆菌通过胃肠道的损失。【方法】采用微包囊技术,以短乳杆菌为模型菌株,设计L9(34)正交试验,筛选制备短乳杆菌微胶囊的最佳配方,并检测短乳杆菌微胶囊的特性。【结果】制备短乳杆菌微胶囊的最佳配方为:海藻酸钠20 g/L,氯化钙30 g/L,m(菌液)∶m(海藻酸钠)=1∶3,壳聚糖20 g/L。制备的短乳杆菌微胶囊呈球形,粒径为227μm,包囊效率为89.7%,能够耐受85℃高温、人工胃液和肠液,恒温保存3个月活菌数量仍达1×108cfu/g以上。【结论】制备的短乳杆菌微胶囊保存期延长,在胃、肠道内的损失降低。
刘洪明周灵芝姜晓明黄介鑫齐雪峰赵献军
关键词:短乳杆菌微胶囊人工肠液人工胃液
大鼠子宫内膜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动态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建立大鼠子宫内膜炎模型,为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及其预防治疗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病理模型。【方法】将30只清洁级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感染组(22只)和对照组(8只),采用手术法给大鼠子宫腔内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菌液体积比为2:1:1)的混合菌液,对照组大鼠未感染致病菌的混合菌液。分别于感染后第3,6,9,12天剖杀大鼠,检测其大体剖检病变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计算子宫指数,并对子宫内容物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感染后3~12d,感染组大鼠子宫指数均较对照组大鼠极显著增加(P〈O.01),感染大鼠子宫出现急性卡他性炎症(感染后第3天和第6天)、化脓性炎症(感染后第9天)和慢性增生性炎症(感染后第12天);感染前期可见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脱落,黏膜层水肿、充血、出血,炎症细胞浸润;感染后期可见肌层增厚等病变。【结论】采用手术法成功建立了大鼠子宫内膜炎模型,且感染后第3天为造模成功的最佳时间。
郝艳阳王春江赵宝齐雪峰赵献军
关键词:子宫内膜炎大鼠模型手术法组织病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