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930002)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董健周健曹露王会仁李熙雷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干细胞
  • 1篇型胶原
  • 1篇胸椎
  • 1篇胸椎黄韧带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化
  • 1篇血管化组织工...
  • 1篇血管束
  • 1篇血管束植入
  • 1篇异种
  • 1篇异种骨
  • 1篇荧光
  • 1篇预消化
  • 1篇粘固
  • 1篇粘固剂
  • 1篇脂肪干细胞
  • 1篇植入
  • 1篇韧带
  • 1篇韧带骨化
  • 1篇生长分化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董健
  • 2篇李熙雷
  • 2篇周健
  • 2篇王会仁
  • 2篇曹露
  • 1篇方涛林
  • 1篇马易群
  • 1篇林红
  • 1篇段平国
  • 1篇袁凤来
  • 1篇尹望平
  • 1篇赵明东
  • 1篇陈农
  • 1篇江立波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酶预消化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采用胶原酶预消化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与单纯Ⅱ型胶原酶消化法比较培养效果。方法收集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髓核组织分为A、B两组进行培养。A组:体积分数0.025%Ⅱ型胶原酶预消化30rain后组织块接种;B组:体积分数0.025%Ⅱ型胶原酶消化5h后过滤、离心、接种培养。比较两种方法培养成功率和原代细胞融合时间。HE、甲苯胺蓝、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及Sox-9、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表达。结果A、B两组培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时间A组显著短于B组(P〈0.01)。A组培养的髓核细胞可被甲苯胺蓝染成天蓝色,免疫细胞荧光检测Sox-9、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呈阳性表达。结论与单纯Ⅱ形胶原酶消化法比较,Ⅱ型胶原酶预消化后贴壁培养法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成功率高,短时间内可获大量细胞,且强表达Sox-9、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
王会仁袁凤来段平国曹露李熙雷董健
关键词:椎间盘髓核细胞免疫荧光技术
稳定过表达生长分化因子5基因大鼠脂肪干细胞系的建立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稳定过表达生长分化因子5(GDF-5)基因大鼠脂肪干细胞(ASCs)的构建条件和方法。方法:取大鼠腹股沟脂肪垫组织,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AS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制备带GDF-5/GFP融合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系统,探索不同感染复数(MOI=1、5、10、20、40、60、80、100)的转染效率,选择最佳MOI,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对转染细胞行流式细胞筛选,测定筛选后转染细胞的阳性率。筛选出的细胞行细胞爬片,DAPI染色,形态学上进一步验证细胞阳性率;并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后细胞活力。结果:成功培养大鼠ASCs,流式细胞免疫表型鉴定: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90、CD29、CD44、CD105)表达阳性,造血细胞表面抗原(CD45、CD34)和骨髓干细胞表面抗原(CD106)表达阴性。成功构建GDF-5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系统,慢病毒转染大鼠ASCs最佳MOI为40,转染率为65%。采用GFP荧光流式细胞筛选技术筛选后阳性率可提高至96%。CCK-8法显示,转染后细胞活力、生长曲线与未转染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胶原酶消化法可成功培养大鼠ASCs,流式细胞筛选技术可显著提高转染细胞阳性率,且对细胞系活力无显著影响。
王会仁曹露江立波林红李熙雷董健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慢病毒生长分化因子5转染
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基础与诊断治疗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胸椎黄韧带骨化以下胸椎多见,是胸椎管狭窄症的主要原因。黄韧带骨化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表现多样,常合并其他脊柱疾病,易误诊、漏诊,且手术治疗风险大,易发生严重并发症。该文对近年来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陈农董健
关键词:胸椎黄韧带骨化
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血管束植入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大段骨缺损
2010年
目的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XDCB)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中远段完全骨膜骨缺损的能力。方法从兔髂嵴抽骨髓培养制备免BMSCs,将第5代BMSCs种植于多孔XDCB并进行成骨诱导2周制备组织工程骨,手术中分离兔桡动、静脉血管束。动物模型为制备24只兔双侧桡骨中远段完全骨膜骨缺损1.5cm共48侧,分4组修复(n=12),A组为空白术治疗组,B组为单纯材料+血管束植入组(XDCB+VB),C组为组织工程骨组(XDCB+BMSCs),D组为组织工程骨+血管束植入组(XDCB+BMSCs+VB),各组交叉配对。分别于术后4、8、12周行X线片、大体解剖、组织切片、生物力学等检查,观察各组骨缺损修复效能及移植物血管化情况。结果D组骨缺损修复效能(术后12周新骨面积比2.02%±0.16%)及血管化情况(术后12周血管面积比6.89%±0.32%)优于C组(1.50%±0.28%和3.17%±0.19%),而C组又优于B组(1.59%±0.19%和6.52%±0.23%),A组骨缺损未修复,各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构筑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能促进成骨过程和新生骨的血管化,显著提高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能力.
赵明东周健马易群尹望平董健马易群尹望平董健
关键词:骨缺损血管束血管化
抗生素缓释载体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尽管近年来手术技术进步及大量抗生素开发,但慢性骨髓炎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清创结合静脉应用抗生素。受损的骨骼和周围软组织坏死常继发慢性缺血,导致静脉注射或口服抗生素很难在感染局部获得理想抑菌浓度,临床治疗效果极差,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
周健方涛林董健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异种骨缓释载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