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0023)
- 作品数:6 被引量:47H指数:4
- 相关作者:宋振举童朝阳白春学尹俊马海峰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临淄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子标记物:从单一到联合被引量:13
- 2014年
- 1967年Ashbaugh首次在Lancet杂志上报道了12例原发病不同、临床表现以顽固性呼吸衰竭为特征的一组病例。1971年Petty等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和治疗原则作了详细的阐述。1994年欧美共识会议(AECC)提出了ARDS诊断标准,同时明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导致急性肺损伤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
- 宋振举白春学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损伤分子标记物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LANCET器官功能障碍
- 严重脓毒症免疫调节的新策略:个体化评估和治疗被引量:5
- 2013年
- 近年来,尽管对脓毒症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的研究均有了明显的进展,但其病死率并无实质性改善。目前研究已证实,严重脓毒症发病的本质是机体过度释放的炎症介质引起免疫反应的失控,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因此,如何调节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认为大量释放的炎症介质介导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脓毒症发病的主要原因;且动物实验证实炎症介质的单克隆抗体能够改善脓毒症大鼠预后;但抗炎症治疗的临床实验均以失败而告终[1-2]。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反应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不是简单的线性模型,而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3-4]。因此,只有正确地监测和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根据免疫状态的类型进行个体化的调节治疗,才能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 宋振举童朝阳
- 关键词:严重脓毒症免疫调节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紊乱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新指标:血管外肺水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被引量:5
- 2015年
- 1 ARDS诊断标准的历史演变
1967年Ashbaugh等[1]首先在Lancet杂志上报道了一组不同病因导致的以急性呼吸困难、顽固性低氧血症、双肺浸润性阴影、肺顺应性降低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994年欧美共识会议(Amercian-European Consensus Conference,AECC)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s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定义进行了规范和修订,提出了相应的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低氧血症,氧合指数(PaO2/FiO2)≤200 mmHg(1 mmHg =0.133 kPa)(不考虑呼吸末正压水平);③正位X线胸片显示双肺浸润影;④肺毛细血管嵌压(PAWP)≤18mmHg或没有左心房压力增高的证据[2].
- 邢玲玉宋振举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血管外肺水氧合指数急性呼吸困难LANCET
- 急性肺损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2年
-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危重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ALL/AR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非洲裔和西班牙裔美国人ALI/ARDS病死率远远高于白种人群,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病死率也高达52.0%-70.4%。临床研究也发现尽管脓毒症、肺部感染、误吸、外科术后及多发伤是ALI/ARDS发病的高危因素,但仅部分患者进展至ALI/ARDS,且预后也存在个体差异。目前研究证实ALL/ARDS的发病和预后的种族和个体差异与人群遗传结构有关。
- 宋振举童朝阳白春学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分子遗传学ALI/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重病患者种族差异
- 严重脓毒症免疫调节治疗:从免疫抑制走向免疫增强被引量:21
- 2014年
- 脓毒症(sepsis)是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所有引起居民死亡的病因中脓毒症排在第10位[1].早期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认为,失控的、持续放大的全身性炎症反应(SIRS)是引起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但随着支持治疗手段的提高,绝大部分患者能够度过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阶段即免疫亢进期,进入更加复杂的免疫抑制(麻痹)期.近年来对死亡的脓毒症患者进行尸检发现,脓毒症后期表现为严重的免疫麻痹,且持续数天甚至数周.免疫麻痹导致后期出现继发性感染,大部分感染的病原体是多种耐药的细菌或真菌,无法控制的感染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 宋振举童朝阳
- 关键词:严重脓毒症免疫抑制免疫调节治疗免疫增强继发性感染全身性炎症反应
- ARDS合并休克容量管理策略的探讨和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脓毒症/严重感染、外科术后、创伤和烧伤等疾病引起的以急性呼吸窘迫、严重低氧血症、肺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尽管近年来随着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限制性的液体容量管理、各种脏器支持治疗技术的进步,但其病死率仍然高达30%~50%。休克或者低血压状态也是危重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有效血容量不足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感染引起的脓毒性休克。
- 尹俊马海峰宋振举
- 关键词:容量管理合并休克ARDS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低血容量性休克严重低氧血症
- 急性肺损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危重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ALI/ARD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非洲裔和西班牙裔美国人ALI/ARDS死亡率远远高于白种人群,我国大陆和...
- 宋振举白春学童朝阳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分子遗传学肺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易感性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