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0151030002000008)
- 作品数:7 被引量:92H指数:6
- 相关作者:李卓佳曹煜成文国樑张家松罗亮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大连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高位池养殖过程凡纳滨对虾携带WSSV情况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0
- 2012年
- 为了更好地预防对虾白斑综合征(WSS)的暴发,探讨该病毒病的流行规律,笔者针对养殖过程中对虾的携带WSSV情况展开调查。调查于2010年7月-2010年11月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养殖场进行,从10口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中随机抽取6口进行跟踪采样。收集指标包括对虾生长状况、基本环境指标、浮游微藻种群结构和对虾病毒携带量等。本文重点报道利用实时定量PCR-TaqMan探针法检测6口精养池塘对虾体内WSSV的携带量变化情况,检测结果显示:①1-3号虾池苗种携带WSSV,其波动范围在1.3×103~1.7×104copy/g之间;②对虾在养殖过程中均带毒,鳃组织中的平均病毒携带量(2.3×109copy/g)多于肌肉组织中的平均病毒携带量(3.2×108copy/g),且变化趋势一致,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对虾WSSV携带量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期间各池出现过数次高值。前期WSSV拷贝数的波动范围在1.3×103~3.0×107copy/g之间,后期上升到1.5×106~1.2×1011copy/g,使得某些池塘养殖对虾WSS暴发。调查结果说明:1)对虾携带WSSV可以进行养殖生长;2)WSSV在对虾体内的含量是变化的,且其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3)这种变化规律主要体现在带毒量随着养殖时间的进行及外界水环境中某些主要因子的变化而变化,如:养殖时间越长,带毒量越高;养殖环境中某些关键环境因子的改变,如:温差较大,不良藻相转换,天气骤变等均可引起对虾体内病毒含量较大的波动。鉴此,作者提出,构建并维持良好的浮游微藻的群落结构,注意有害藻相改变时保持养殖水体环境稳定,对环境突变前后都做好应对对虾应激的措施等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WSS暴发的可能。本研究通过对WSSV的密切跟踪,旨在更好的反映其在养殖环境下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受各种环境因子影响的情况,从而为预防对虾WSS提供依据和参考。
- 王奕玲李卓佳张家松文国樑曹煜成罗亮张华军韩宁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WSSVTAQMANREAL-TIME
- 高位虾池养殖后期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10
- 2011年
- 2008年7月1~15日,在广东省红海湾对虾养殖区域选取3口养殖84~98 d的高位池,对养殖水体浮游微藻和常规水质因子进行每天1次采样分析。共检出浮游微藻6门25种,其中绿藻10种,硅藻两种,甲藻7种,裸藻4种,蓝藻1种,金藻1种。浮游微藻细胞数量介于5.13×108~4.01×109ind/L,生物量为42.92~181.73 mg/L,数量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01~1.30,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3~2.27。优势种主要是蛋白核小球藻和绿色颤藻,二者的优势度之和高达90%,控制着浮游微藻总数量的变动趋势。从各门藻类生物量对总生物量贡献多少来看,对虾高位池养殖后期是以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优势类群而组成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
- 刘孝竹曹煜成李卓佳文国樑李奕雯
- 关键词:对虾养殖高位池优势种多样性
- 对虾精养池塘碳、氮和异养细菌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 2011年
- 文章调查了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对虾精养池塘水体中不同形式的碳(C)、氮(N)和异养细菌含量的变化,并分析C和N对异养细菌的影响,以期为养殖过程合理调控水质环境提供理论数据。结果发现,池塘中不同形式的ρ(C)在养殖前、中期逐渐升高并达到最大值,中、后期缓慢下降趋于稳定,ρ(N)在养殖前、中期较低,后期升高并达到最大值;异养细菌数在养殖中期的第56天和养殖后期的第98天出现2个高峰,养殖第70天出现低谷。异养细菌数与总无机碳(TIC)和总碳(TC)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养殖中、后期异养细菌数与C/N(TOC/T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养殖中、后期水体中C(主要是有机碳)成为影响异养细菌繁殖的限制性因素,适当添加C源可以促进异养细菌繁殖,吸收转化无机氮,从而达到降低水体中无机氮浓度、提高物质循环利用效率的作用。
- 罗亮李卓佳张家松曹煜成文国樑杨莺莺
- 关键词:碳氮异养细菌
- 对虾精养池塘碳、氮和异养细菌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 <正>文章调查了广东省汕尾红海湾对虾精养池塘水体中不同形式的碳(C)、氮(N)和异养细菌含量的变化,并分析C、N对异养细菌的影响,以期为养殖过程合理调控水质环境提供理论数据。结果发现,池塘中不同形式的ρ(C)在养殖前中期...
- 罗亮李卓佳张家松曹煜成文国樑杨莺莺
- 文献传递
- 海洋红酵母Y2发酵产类胡萝卜素条件的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对海洋红酵母Y2高产类胡萝卜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在摇瓶条件下,研究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对海洋红酵母Y2生长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影响,同时进行海洋红酵母Y2发酵过程的动态分析。结果海洋红酵母Y2优化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45 g/L,蔗糖15 g/L,酵母粉5 g/L,蛋白胨2.5 g/L,磷酸二氢钾1 g/L,磷酸二氢钠3 g/L,硫酸镁7.5 g/L,氯化钾3 g/L,氯化钠5 g/L。最适培养参数为:温度20℃,培养基初始pH为5,接种量为10%,250 mL摇瓶装液量为10~50 mL。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主要集中在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海洋红酵母Y2最适收获时间为72 h。种龄以36 h为宜。结论利用优化培养基,在最适条件下培养海洋红酵母Y2,类胡萝卜素产量达到4.97 mg/L,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60.32%。
- 梁晓华杨莺莺杨铿陈永青
- 关键词:类胡萝卜素培养基
- 凡纳滨对虾海水高位池养殖后期水环境因子日变化状况被引量:8
- 2011年
- 在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对虾养殖场对养殖82~96 d的高位虾池水质因子进行每天定时监测,旨在了解养殖后期虾池水质变化状况,为合理调控养殖水质提供相关理论数据。结果显示,pH值变动范围为6.76~8.66;溶解氧(DO)含量为2.60~10.06mg/L;化学需氧量(COD)在7.94~16.00 mg/L之间波动;磷酸盐(PO43-P)浓度最低0.033 mg/L,最高0.514 mg/L;无机氮(DIN)变化幅度为0.375~4.261 mg/L;氨氮(NH3-N)、亚硝酸盐氮(NO2--N)最高值分别达到0.708 mg/L和2.010 mg/L。结果表明,高位虾池养殖后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NH3-N、NO2--N积累上升明显,水质因子易受天气变化影响,变动程度较大。
- 李奕雯曹煜成李卓佳文国樑刘孝竹
- 关键词:集约化养殖水质因子
- 生物絮团技术特点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被引量:36
- 2011年
- 生物絮团技术是通过向养殖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人工调控养殖系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减少换水量、提高养殖成活率、增加产量和降低饲料系数等作用的一项技术。从生物絮团形成的条件、组成、生态功能以及国外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分析了此项技术在中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 罗亮张家松李卓佳
- 关键词:对虾养殖
- 2010年广东沿海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携带WSSV和IHHNV的调查被引量:3
- 2011年
- 2010年4月至12月间,对广东沿海地区凡纳滨对虾高位池精养、土池半精养和滩涂混养三种养殖模式中的17口池塘进行了采样,检测对虾携带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状况。研究表明,养殖对虾均不同程度携带病毒,而且WSSV感染程度要大于IHHNV,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影响对虾感染病毒程度。水质生态调控技术和混养模式对对虾病毒性疾病控制有良好的作用,这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张家松李卓佳陈义平文国樑罗亮王奕玲冷加华曹煜成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