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73098)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雷群芳方文军邵爽林瑞森胡晓环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浙江教育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活性
  • 2篇氧氟沙星
  • 2篇沙星
  • 2篇配合物
  • 2篇铵盐
  • 2篇密度泛函
  • 2篇密度泛函理论
  • 2篇抗菌
  • 2篇抗菌活性
  • 2篇季铵
  • 2篇季铵盐
  • 2篇光谱
  • 2篇泛函
  • 2篇泛函理论
  • 2篇氟沙星
  • 2篇N-
  • 1篇蛋白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参数
  • 1篇多元醇

机构

  • 8篇浙江大学
  • 3篇浙江教育学院
  • 2篇浙江大学城市...
  • 1篇浙江外国语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8篇雷群芳
  • 4篇邵爽
  • 4篇方文军
  • 3篇林瑞森
  • 2篇陈威
  • 2篇王国平
  • 2篇胡晓环
  • 1篇宣贵达
  • 1篇谢湖均
  • 1篇宋熙熙
  • 1篇游金宗
  • 1篇王艳玉
  • 1篇童威
  • 1篇傅旭春
  • 1篇邱晓梅
  • 1篇黄飞鹤
  • 1篇王岩楼
  • 1篇史维维

传媒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化学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氨基酸和肽从水到多羟基化合物溶液的迁移焓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RD-496Ⅱ型精密微量热量计分别测定了甘氨酸、L-丙氨酸、L-丝氨酸、L-苏氨酸、甘氨酰甘氨酸和甘氨酰甘氨酰甘氨酸在纯水以及不同浓度甘露醇、山梨醇和肌醇水溶液中的溶解焓,计算了这些氨基酸和肽从水到3种多元醇溶液中的迁移焓.实验发现,氨基酸和肽从水到多元醇溶液中的迁移焓均为负值,且随多元醇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根据共球交盖模型分析了水溶液中氨基酸和肽分子与多元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邱晓梅雷群芳方文军林瑞森
关键词:溶解焓氨基酸多元醇
1-取代-2-羟氨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被引量:5
2011年
1-取代-2-羟氨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1-取代-2-氨基苯并咪唑衍生物氧化代谢产生的具有强毒性的不稳定中间体.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量子化学方法,计算得到了8种1-取代-2-羟氨苯并咪唑衍生物的电子结构性质.结果表明,取代基团的引入使咪唑环上C-N键长发生明显改变,N原子上负电荷减少;取代基团的引入对偶极矩、垂直电离势、垂直电子亲合能、化学势、电负性和亲电性等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这些电子结构性质与化合物的毒性息息相关.通过计算得到了吸收光谱数据,取代基团的引入使垂直激发能变大,谐振子强度明显减小,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蓝移.量子化学结果为1-取代-2-氨基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氧化代谢实验研究和毒性机理揭示提供重要信息.
谢湖均胡晓环邵爽雷群芳宣贵达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自然键轨道
氧氟沙星锌配合物的结构、光谱性质与抗菌活性被引量:4
2011年
合成了以氧氟沙星(ofloxacin,ofo)为配体的锌(Ⅱ)配合物Zn(ofo)2(H2O).2H2O,报道了锌配合物的单晶结构: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9.306(1),b=11.331(1),c=17.787(2),α=92.667(1)°,β=94.898(2)°,γ=92.071(2)°,V=1865.1(3)A3,Z=2,Dc=1.496 mg·m-3,畸变的四方锥形配位几何构型,其中锥顶上的氧原子来自水分子,锥底的4个氧原子来自两个氧氟沙星的羧酸根和酮基;探讨了该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固体荧光光谱性质,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了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两种革兰氏阳性菌和两种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与药物配体的抗菌活性相近.
史维维陈威雷群芳王国平黄飞鹤
关键词:配合物氧氟沙星光谱性质抗菌活性
氧氟沙星金属配合物的光谱与抗肿瘤活性被引量:4
2008年
合成了以氧氟沙星为配体的钴(Ⅱ)、镍(Ⅱ)配合物M(ofo)2·4H2O(M=Co,Ni;ofo=ofloxacin,Ⅰ),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钴(Ⅱ)、镍(Ⅱ)分别为中心原子,与氧氟沙星配体3位羧基的一个氧原子和4位酮基氧原子配位,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讨论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性质,利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了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两种革兰氏阳性菌和两种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抑制活性,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HL-60(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SRB蛋白染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BEL-7402(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药物配体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相同,配合物对BEL-7402细胞没有抑制作用,对HL-60细胞在较高浓度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王岩楼傅旭春雷群芳陈威王国平
关键词:配合物氧氟沙星光谱分析抗菌活性抗肿瘤活性
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定脲酶催化尿素水解反应动力学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脲酶催化尿素的水解反应(尿素浓度147mmol·L-1,脲酶浓度3.0×10-7mmol·L-1,pH=7.0磷酸缓冲溶液)动力学,测定了该反应在298.15~318.15K温度范围内的反应速率常数kcat和米氏常数Km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脲酶催化尿素的水解反应符合Michaelis-Menten机理;温度对kcat的影响遵循阿累尼乌斯方程,表观活化能为16.6kJ·mol-1;等温滴定量热法可有效地用于酶催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是具有应用前景的研究酶活性的方法.
宋熙熙邵爽雷群芳方文军林瑞森
关键词:酶催化反应脲酶动力学参数
Oxygenolysis reaction mechanism of copper-dependent quercetin 2,3-dioxygenase: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2012年
The mechanism of the action of copper-dependent quercetin 2,3-dioxygenase (2,3QD)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hy- bri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The 2,3QD enzyme cleaves the O-heterocycle of a quercetin by incorporation of both oxygen atoms into the substrate and releases carbon monoxide. The calculations show that dioxygen attack on the copper complex is energetically favorable. The adduct has a possible near-degeneracy of states between [Cu2+-(substrate H+)] and [Cu+-(sub- strate-H). ], and in addition the pyramidalized C2 atom is ideally suited for forming a dioxygembridged structure. In the next step, the C3-C4 bond is cleaved and intermediate lnt5 is formed via transition state TS4. Finally, the Oa-Ob and C2-C3 bonds are cleaved, and CO is released in one concerted transition state (TS5) with the barrier of 63.25 and 61.91 k J/tool in the gas phase and protein environments,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our proposed reaction mechanism, this is the rate-limiting step of the whole catalytic cycle and is strongly driven by a relatively large exothermicity of 100.86 kJ/mol. Our work provides some valuable fundamental insights into the behavior of this enzyme.
XIE HuJunLEI QunFangFANG WenJun
关键词:METALLOENZYMES
N-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系统的双水相被引量:2
2010年
合成了N-十二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N-十四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和N-十六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等3个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它们以及N-十六烷基-N,N,N-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系统在313.15K时的双水相行为.复配系统在两个非常狭窄的区域能形成双水相,两相区近似以等摩尔线为中心对称分布,随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碳链长度的增长,富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双水相区向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摩尔比减小的方向稍有移动.
王艳玉童威邵爽雷群芳方文军林瑞森
关键词:双水相季铵盐十二烷基硫酸钠
N-烷基-N,N-二(2-羟乙基)-N-甲基溴化铵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7
2010年
用荧光光谱法在298K研究了Tris-HCl缓冲溶液(pH=7.1)中系列N-烷基-N,N-二(2-羟乙基)-N-甲基溴化铵(烷基链长为C12到C16)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结构、BSA浓度对结合作用的影响,分别用Stern-Volmer方程、虚拟结合常数模型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在浓度较低区域与BSA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三种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均对BSA内源荧光有猝灭作用,并导致其最大发射波长蓝移;表面活性剂的烷基链越长,Stern-Volmer猝灭常数和虚拟结合常数越大,表面活性剂与BSA的结合作用也越强.
邵爽胡晓环游金宗雷群芳
关键词: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疏水作用
槲皮素抗氧化活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采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预测了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分子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脱氢解离焓,分析了这些性质与分子活性位的关系,探讨了槲皮素分子的抗氧化活性,即与活性氧自由基·OH,·OOH和O2-·的反应机理.在B3LYP/6-31+G(d)水平下,计算得到的槲皮素分子脱氢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脱氢解离焓和氢提取过程的活化能都表明,槲皮素中的4'-羟基活性最高,最有可能参与自由基的清除.4'-羟基位的这种反应活性主要来源于相邻羟基之间的弱氢键相互作用.深入研究槲皮素分子的抗氧化机理,有助于更合理地设计和合成新的抗氧化剂。
谢湖均雷群芳方文军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反应机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