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3023) 作品数:11 被引量:76 H指数:6 相关作者: 郭照冰 祝胜男 石磊 姜文娟 葛鑫 更多>> 相关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南京北郊冬夏季大气PM2.5中水溶性有机碳的研究 被引量:6 2019年 为研究南京北郊大气PM2.5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浓度及来源特点,在冬、夏季分别采集PM2.5样品,还同步收集臭氧(O3)浓度与相对湿度(RH)数据,分析了PM2.5、有机碳(OC)、水溶性有机碳(WSOC)浓度特征,并对WSOC冬、夏季来源及其二次来源差异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南京北郊冬季大气污染水平明显高于夏季且来源更复杂,与冬季静稳的天气条件及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排放较严重有关.冬季PM2.5平均值为(136.7±42.4)μg·m^-3,OC、WSOC浓度分别为(13.4±4.4)、(8.5±3.1)μg·m^-3;夏季PM2.5、OC、WSOC平均浓度分别为(61.5±14.6)、(6.7±2.1)、(4.6±1.7)μg·m^-3.冬、夏季WSOC/OC值分别为67%±20%、69%±13%,且二次有机碳(SOC)与WSOC显著正相关,说明二次来源对WSOC有显著影响.冬季WSOC与O3的负相关性不显著,与RH显著正相关;而夏季WSOC与O3、RH的相关性正好与冬季相反,说明冬、夏季二次WSOC形成途径存在差异.冬季二次WSOC可能主要来自液相氧化,夏季可能主要来自光化学氧化.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法进一步确定南京北郊冬、夏季WSOC分别主要来源于二次来源和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和扬尘. 曾兆荷 张海潇 赵云卿 郭照冰关键词:水溶性有机碳 相对湿度 源解析 南京地区大气PM_(1.1)中OC、EC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6 2015年 采用DRI Model 2001A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2011年南京地区大气PM1.1中OC、EC的含量,并具体探讨了其来源.结果表明,南师OC、EC年均浓度分别为10.10μg·m-3、2.52μg·m-3,南化分别为11.22μg·m-3、3.12μg·m-3,南化污染相对严重.夏季两地OC、EC含量较低,而冬春季较高,这与冬春季燃煤量增加,并且受内陆西风及逆温的影响,污染物集中在南京市上空不易扩散有关.两地PM1.1中SOC/TOC均在夏季较高,冬季最低.秋季SOC和O3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秋季光化学反应是SOC的重要生成途径. 姜文娟 郭照冰 刘凤玲 芮茂凌 石磊 曾钢 郭子研关键词:有机碳 元素碳 基于CFD方法的燃煤电厂烟气排放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2017年 为研究燃煤电厂的烟气扩散,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燃煤电厂烟气排放中污染物(包含气态污染物和固态颗粒物)的扩散形态进行模拟.燃煤电厂的排烟方式主要有烟塔合一和烟囱两种,根据几何参数建立烟塔合一及烟囱的数值模型,采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avier-Stokes equations,N-S equations)求解流场及气态污染物浓度场,采用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计算固态颗粒污染物运动轨迹.结果表明:对于气态污染物,由于冷却塔下游漩涡的卷吸作用,采用烟塔合一排放的烟气最大浓度和超标范围随环境风速的增加逐渐增大,不利于烟气扩散.但随着环境风速的增加,空气的对流作用逐渐增强,从而加速了烟气的扩散.在漩涡和环境风的综合作用下,烟气的最大浓度和超标范围在环境风速为6m/s时达到最大值,随后随着环境风速增加而减小.采用烟囱排放的烟气由于漩涡作用很小,因此其最大浓度及超标范围随风速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得益于烟气在冷却塔内的预扩散,采用烟塔合一排放的烟气最大浓度比采用烟囱排放的烟气最大浓度低将近1个数量级,但这种优势会随着环境风速的增加而减小.对于固态污染物,冷却塔后方的漩涡会加速颗粒物的扩散,因此采用烟塔合一排放的颗粒物的扩散状态远优于采用烟囱排放的颗粒物的扩散状态. 杨光俊 杨光俊 丁力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 燃煤电厂 烟塔合一 烟囱 烟气排放 颗粒物 不同特性的多孔炭对CO_2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分别用苯胺和糠醇为碳源、NaY分子筛为硬模板在碳化温度为700与900℃下合成了多孔炭(MC-AN-700、MC-AN-900、MC-FA-700和MC-FA-900),并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低浓度CO2在这些材料和商业活性炭(AC)上的动态吸附.结果显示,MC-AN-700的氮和氧的含量均最高,分别为6.59%和8.71%;MC-FA-900的总孔容居于首位,为0.73cm^3/g,但微孔体积中,AC的最大,为0.35cm^3/g.在常温常压下,初始浓度为10%的CO2在5种材料上的饱和吸附量的顺序为:MC-AN-700(2.20mmol/g)〉MC-AN-900(1.72mmol/g)〉AC(1.59mmol/g)〉MC-FA-900(1.45mmol/g)〉MC-FA-700(1.09mmol/g),吸附差异受吸附剂的微孔孔容和氮含量共同影响.在2%~10%的范围内,CO2吸附量随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在20、45和65℃3个温度下,CO2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经4次脱附再生后,MC-AN-700的吸附量仍保持了原有吸附量的91%,高于MC-FA-900(86%)与AC(85%). 刘凤玲 卢霞 刘杰 芮茂凌 郭照冰关键词:多孔炭 模板法 CO2 水中盐酸环丙沙星的超声降解 被引量:2 2015年 为研究超声波降解水中盐酸环丙沙星的机理,在不同超声波功率、不同盐酸环丙沙星初始浓度以及不同添加剂条件下,对盐酸环丙沙星进行超声降解研究。在实验条件下,当功率从180 W增至1 000 W时,10 mg/L盐酸环丙沙星降解率从55.2%提高到75.3%;当功率为360 W,超声2 h时,未加添加剂时其降解率为62.5%,而加入Fe SO_4、Na Cl、H_2O_2、CCl_4、Cu SO_4、KI和N_2后其降解率分别为85.3%、65.7%、70.1%、98.8%、43.6%、8.1%和51.2%。研究结果表明,Fe SO_4、Na Cl、H_2O_2及CCl_4的添加能促进盐酸环丙沙星的超声降解,而Cu SO_4、KI和N_2却显著压抑其降解。盐酸环丙沙星的超声降解主要归因于·OH等活性自由基的氧化作用。 葛鑫 郭照冰 祝胜男 魏英 彭璐璐 陈姝关键词:超声 添加剂 盐酸环丙沙星 降解 2009—2011年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季节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2015年 利用AERONET北京站2009—2011年气溶胶地基反演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T)、Angstrom波长指数(α)具有不同的日变化规律,AOT的变化受当地气溶胶人为排放、大气稳定度条件、大气辐射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太阳辐射的影响,α在午后存在高值或有略微增加的趋势.AOT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春、夏季大,秋、冬季小,与北京地区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有关.AOT年均值为0.63.α在四季中均表现为单峰型结构,春季受沙尘粒子不连续性导入的影响,α概率分布最宽,值最小,标准差最大,α<0.5的概率超过10%,粗粒子在四季中占比最多.夏、秋两个季节α均值>1.1,属于典型的城市-工业气溶胶粒子.4个季节α值均大于0.9,年均值为1.07,表明北京地区以气溶胶细粒子为主.水汽柱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与降水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夏季最多达2.33 cm,冬季最少仅有0.3 cm,春、秋季次之. 任团伟 郭照冰 刘唯佳关键词:AERONET 光学特性 硫氧同位素示踪南京北郊大气PM_(2.5)中硫酸盐来源 被引量:12 2015年 采用EA-IRMS联用技术对2014年1月南京北郊大气细粒子(PM2.5)中硫酸盐的硫和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合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追溯南京北郊大气PM2.5中硫酸盐的来源,并评估了各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2014年1月南京北郊硫酸盐气溶胶的硫同位索组成(δ34S)范围为2.7‰~6.4‰,平均值为5.0‰±0.9‰(n=16);氧同位素组成(δ18O)值范围为10.6‰~16,1‰,平均值为12.5%。±1.37%。(n=16).通过气溶胶与可能污染源的δ34S值对比和后向轨迹分析,得出结论:研究区域大气中硫同位素组成主要受当地燃煤中硫的影响,其次是远距离传输硫.此外,有低δ34S值硫源存在,但贡献比较小,可能来自生物成因硫.绝对主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人为成因硫和远距离传输硫贡献率分别为46.74%和31.54%. 魏英 郭照冰 葛鑫 祝胜男 姜文娟 石磊 陈姝关键词:硫同位素 氧同位素 源解析 南京地区大气PM_(2.5)潜在污染源硫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7 2016年 基于南京地区大气PM_(2.5)潜在污染源,采用EA-IRMS技术分别测定了样品中硫碳同位素组成,并分析不同污染源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南京地区煤炭烟灰δ^(34)S值范围为1.8‰~3.7‰,δ^(13)C值范围为-25.50‰^-23.57‰;机动车尾气δ^(34)S值范围为4.6‰~9.7‰,δ^(13)C值范围为-26.32‰^-23.57‰;生物质烟灰δ^(34)S值范围为5.2‰~9.9‰,δ^(13)C值范围为-19.30‰^-30.42‰;扬尘δ^(13)C值为-13.45‰.南京地区煤炭烟灰颗粒物的硫同位素较轻,扬尘的碳同位素较重.对比国内外不同污染源δ^(34)S与δ^(13)C值,南京地区大气PM_(2.5)中的潜在污染源的δ^(34)S与δ^(13)C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因此,潜在污染源的δ^(34)S、δ^(13)C值可为南京地区大气PM_(2.5)的源解析提供同位素组成源谱支持. 石磊 郭照冰 姜文娟 芮茂凌 曾钢关键词:硫同位素 碳同位素 大气PM2.5 γ辐照降解水中的盐酸环丙沙星的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本研究重点考察初始浓度、p H值、不同添加剂、复合污染物对盐酸环丙沙星γ辐照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γ辐照可以有效去除盐酸环丙沙星;低浓度和强酸性条件有利于盐酸环丙沙星的γ辐照降解;引入CO2-3、甲醇后,盐酸环丙沙星的降解受到抑制,可以推断盐酸环丙沙星降解主要基于·OH自由基的氧化和直接受到辐照激发降解.选择具有致癌性的污染物Br O-3与盐酸环丙沙星混合后辐照,两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均得到提高,在吸收剂量为400 Gy时,盐酸环丙沙星与Br O-3的去除率分别提高18.74%与1.81%.100 mg·L-1盐酸环丙沙星经过6 000 Gyγ辐照降解后,TOC与COD的去除率分别为15.22%与61.44%. 祝胜男 郭照冰 赵永富 葛鑫 魏英 陈姝 王静关键词:Γ辐照 盐酸环丙沙星 降解 复合污染 Multiple sulfur and 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s in Beijing aerosol 被引量:5 2014年 Multiple sulfur isotopes (32S, 335, 345, 365) and oxygen isotopes (160, 180) in Beijing aerosols were measured with MAT-253 isotope mass spectrometer. The δ345 values of Beijing aerosol samples range from 1.68%o to 12.57%o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5.86%0, indicating that the major sulfur source is from direct emission during coal combustion. The c5180 values vary from -5.29%0 to 9.02%0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5.17%o, revealing that the sulfate in Beijing aerosols is mainly composed of the secondary sulfate. The main heterogeneous oxidation of SO2 in atmosphere is related to H202 in July and August, whereas H202 oxidation and Fe3+ catalytic oxidation with SO2 exist simultaneously in September and October. Remarkable sulfur iso- tope mass-independent fractionation effect is found in Beijing aerosols, which is commonly attributed to the photochemical oxidation of SO2 in the stratosphere. In addition, thermochemical reactions of sulfur-bearing compounds might be also a source of sulfur isotope anomalies based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335 and CAPE. GUO ZhaoBing WU MengLong LIU FengLing WEI Ying LI Do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