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C790020)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李自珍李文龙苏敏刘华刘志广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产力
  • 2篇种群模型
  • 2篇放牧
  • 2篇分岔
  • 2篇分岔图
  • 2篇高寒草地
  • 2篇草地
  • 2篇产力
  • 1篇多样性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生境
  • 1篇施肥
  • 1篇周期
  • 1篇小麦
  • 1篇混沌
  • 1篇集水
  • 1篇集水灌溉
  • 1篇计算机
  • 1篇计算机模拟

机构

  • 6篇兰州大学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6篇李自珍
  • 5篇李文龙
  • 3篇苏敏
  • 2篇刘志广
  • 2篇刘华
  • 1篇张丰盘
  • 1篇杜国祯
  • 1篇贾鲁昆
  • 1篇张彦宇
  • 1篇黄磊

传媒

  • 4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具有非一致接触率的复制方程的进化稳定性被引量:2
2008年
Taylor等将非一致接触率引入复制方程,并讨论了具有策略A的种群个体与具有策略B的种群个体的接触率r_(AB)与具有策略B的种群个体与具有策略A的种群个体的接触率r_(BA)相等时,接触率的变化如何影响进化结果.本文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当r_(AB)≠r_(BA)时,接触率如何影响进化结果,并且发现只有当赢得矩阵的赢得值满足一定条件时,进化动力系统才与接触率有关.
贾鲁昆李文龙李自珍张丰盘
宿主-寄生物种群模型的复杂动态被引量:12
2009年
通过数值模拟试验,分析了几种宿主-寄生物相互作用的差分方程模型随参数变化时表现出的复杂动态行为以及行为所发生的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种类型的模型尤其是聚集效应模型都包括多种复杂的动态:Hopf分支、倒转Hopf分支、倍周期分支、倒转倍周期分支(周期倍减)、草叉分支、倒叉分支、吸引子突变(危机),含有窄、宽周期窗的混沌段、多吸引子共存、阵发混沌及超变换行为.这些非单一的复杂动态对了解自然界种群的动态规律有重要意义.
刘华李自珍刘志广李文龙
关键词:混沌分岔图HOPF分支
集水灌溉和施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生态位适宜度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探讨利用农业集水进行的控制灌溉和施肥对提高春小麦生态位适宜度和增加产量的重要作用,该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建模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供水和不同施肥对春小麦叶面积指数(LAI)、根生物量、生态位适宜度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供水量与不同施肥量对春小麦LAI和根生物量都呈现出显著的影响,其中丰水、平水和自然降水比低水处理的LAI最大值(开花期)分别增加56.9%、30.9%和19.1%;根生物量平均值分别增加84.2%、50.4%和26.6%;同时施肥与相应不施肥相比亦有显著增加。春小麦生态位适宜度与产量的结果显示:在丰水、平水、自然降水和低水处理下的适宜度(F(t))平均值分别为0.6631、0.5670、0.5174和0.4763,籽粒产量平均值分别为3159.2、2345.2、1735.7和1380.6kg/hm2;其中丰水、平水和自然降水比低水处理的适宜度值分别提高了39.2%、19.0%和8.6%;平均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128.8%、69.9%和25.7%,这表明增加供水量具有提高适宜度和增产的显著正面影响。同时,施肥比相应不施肥也有提高适宜度和增产的积极作用。统计分析表明:适宜度与籽粒产量之间呈正线性相关关系。对试验中16种不同水肥组合处理的评价结论为:丰水下施低、中、高肥,平水高肥和自然降水高肥等5种处理下属适宜;其余11种处理下属中等或不适宜。各处理下的最大适宜度值(0.8351)和最高产量(4275.8kg/hm2)是在丰水高肥下一致达到,这表明丰水高肥是半干旱区的一种生态适应性和产量最佳的组合处理。
李文龙苏敏李自珍
关键词:灌溉肥料春小麦半干旱区
聚集效应对宿主-寄生物种群模型动态行为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通过数值模拟试验,分析研究了聚集效应对离散的宿主—寄生物相互作用种群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集效应能明显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种群的稳定共存。
刘华刘志广苏敏李自珍
关键词:分岔图计算机模拟
高寒草地放牧管理最优控制模式被引量:7
2008年
通过对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对不同放牧强度响应机制的研究表明:多样性与生产力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均呈现显著性下降趋势,其中不放牧、轻牧、中牧和重牧下的Shannon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4.35,3.89,3.65,3.01,生产力指标(地上生物量均值)分别为987.6,826.8,660.7,535.8 g/m^2(鲜重).这表明多样性与生产力对放牧的响应呈现同步性,中牧和重牧是导致二者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动因.应用生物控制论方法,组建了草地放牧管理的最大持续产量模型和最优控制模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样区滩地、阳坡与阴坡地等三类牧场的牧草保护指标分别为468.1,564.3,614.7 g/m^2(鲜重),相应的最大持续产量分别为390.9,471.2,513.3 g/m^2(鲜重).确定了草地放牧管理的最优牧草资源种群水平和最优控制量,提出了草地放牧管理的控制对策,为高寒草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优化模式和定量依据.
李文龙苏敏李自珍
关键词: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生产力放牧管理
高寒草地植物生态位适宜度与生产力和多样性的关系及其对放牧的响应被引量:14
2007年
通过对高寒草地不同生境下植物生态位适宜度与生产力(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Shannon多样性指数)关系的研究表明:适宜度与生产力和多样性之间的总体关系均呈正的线性关系,牧草生长的适宜度决定着生产力和多样性,适宜度高的样区生产力和多样性亦高,它们之间整体上呈现出同步性.而在生境梯度上,适宜度值与生产力和多样性变化均呈显著差异,在实验研究的滩地、阳坡和阴坡地3种生境中,以阴坡地植物的适宜度最大,其生产力和多样性也最高,表明阴坡地牧草生长对环境条件的适宜程度最好.控制放牧的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适宜度呈下降趋势,其生产力和多样性均有显著减少;在不放牧、轻牧、中牧和重牧4种处理中,以轻牧效果最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以上结果能够为高寒草地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与定量依据.
李文龙张彦宇李自珍杜国祯黄磊
关键词:高寒草地生产力生境放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