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904B09)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904B09)
- 作品数:2 被引量:51H指数:2
- 相关作者:郭学良付丹红肖稳安孙凌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气象学院解放军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北京一次典型灾害性雹暴、大风的形成过程与云物理特征被引量:9
- 2003年
- 利用MM5中尺度模式和强风暴模式对北京2003年8月23日晚发生的一次强雷暴、大风天气的形成过程与云物理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特有的地形、冷暖气流分布特征对强灾害性风暴的发生、发展和维持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西风气流经过地势较高的地区时,由于受太阳辐射加热和地形抬升的共同作用,易形成对流单体,在随高空气流向地势较低的城区移动过程中,暖湿空气从云体前方进入云体,对流得到显著加强,在云的中上部形成大量的霰/雹粒子.降水主要是由于霰/雹粒子通过融化层融化形成的.强下沉气流主要是由霰/冰雹的拖曳、融化以及雨水的蒸发冷却过程形成的负浮力效应产生的,这种强下沉气流在地面辐散导致地面瞬时局地灾害性大风、同时,强辐散出流也迫使暖湿气流更大程度地抬升而形成新的云系,使强风暴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维持.
- 郭学良付丹红
- 关键词:云物理特征
- 北京一次大风和强降水天气过程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被引量:47
- 2003年
- 利用 3维强风暴冰雹分档模式 (IPA- HBM)对 2 0 0 1年 8月 2 3日北京的一次伴有大风、暴雨和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 ,并与部分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该模式对此次强风暴的生命史、降水分布、降雹的大小等要素做了较好的模拟 ,并能够模拟出伴随强风暴过程所产生的强下沉气流和及地面强风速切变 (下击暴流 )。从云微物理学角度分析了此次局地性大风的形成原因 ,认为由高空冰雹粒子的拖曳产生的负浮力作用是促发强下沉气流产生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冰雹的融化和雨水蒸发冷却对下沉气流起加速作用 ,冰雹的拖曳和融化作用对下沉气流具有决定性作用。
- 付丹红郭学良肖稳安孙凌峰
- 关键词:大风降水分布冰雹强对流天气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