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70053)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廖艳彬肖育琼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南昌市第三中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水利
  • 4篇明清
  • 3篇地方水利
  • 3篇鄱阳湖
  • 3篇鄱阳湖流域
  • 3篇湖流
  • 2篇水利管理
  • 2篇水利建设
  • 2篇水利系统
  • 2篇明清时期
  • 1篇堤防
  • 1篇堤防建设
  • 1篇地方官
  • 1篇地方官吏
  • 1篇地方秩序
  • 1篇行政区
  • 1篇行政区划
  • 1篇政区
  • 1篇秩序
  • 1篇社会矛盾

机构

  • 8篇南昌大学
  • 1篇南昌市第三中...

作者

  • 8篇廖艳彬
  • 1篇肖育琼

传媒

  • 2篇农业考古
  • 2篇人文论丛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传统地方水利系统的公共属性及其管理变迁——以江西泰和县槎滩陂为中心被引量:3
2013年
自南唐至民国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槎滩陂水利系统由创建初的"家族独修"转为"乡族合修",并逐渐由完全的"民修"转为"官督民修"和"官民合修"等。在此过程中,槎滩陂水利完成了由家族事务向地方公共事务的演变,反映了涉及民众共同利益的地方事务的演变规律和发展模式,也折射出地方社会秩序以及国家权力控制的变化过程。
廖艳彬
关键词:公共属性
清代国家水利管理理念与地方水利修建——以江西丰城县堤防建设为例被引量:4
2011年
清代时期,丰城县堤防设施主要分为石堤和土堤两种形式。在这两种堤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国家和地方社会各种力量都参与其中,他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其中代表国家的地方官府在石堤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土堤建设则以地方力量为主。这种状况反映了清代官府对基层水利设施的成本化管理理念。
廖艳彬宋燕辉
关键词:清代堤防建设
明清鄱阳湖流域农田水利建设经费来源探析被引量:1
2013年
明清鄱阳湖流域水利建设经费来源于官项资金、民众摊派、官绅及商人捐助等多种形式,其中地方民众摊派形式贯穿于整个王朝始末,为流域区水利经费来源的主体,表现出区域性特征,也是明清国家水利管理的缩影。
廖艳彬
关键词:明清鄱阳湖流域
国家、社会与地方水利系统管理——以明清鄱阳湖流域为中心
2014年
回顾学界关于明清基层水利系统建设管理问题的研究,'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成为基本研究视角之一,形成了诸如'国家控制论'[1]、'基层社会主导论'[2]和'水利周期循环论'[3]的理论争鸣。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视角不断拓展,研究思路开始由'治水社会'向'水利社会'转变,关注水利系统与地方生态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复杂关系。
廖艳彬
关键词:地方官吏水利系统鄱阳湖
明清地方水利建设管理中的国家干预——以赣江中游地区为中心被引量:2
2012年
明清赣江中游地区,地方官府主要采取"官督民修"形式参与地方水利设施的日常管理,由其主导修建的主要是护城堤防设施和大型灌溉设施,且修建经费主要是由地方民众负担。这种管理体制,是传统国家政权控制理念在水利领域的体现,其实施效果的不同也体现了王朝政府执政能力水平的变化。
廖艳彬
关键词:水利管理国家干预明清
明清赣江中游地区水利建设特点探析
2012年
赣江从江西南部发源,由南而北穿越省境,从赣州市以下至新干县为中游地区(1),其行政区划在明清时期主要包括吉安府、临江府和袁州府所辖地区。(2)明至清代,该区域特别是广大山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发展,随着人口的不断繁衍和土地的大量开垦,修建了众多的水利设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设施使用寿命、
廖艳彬
关键词:明清时期水利建设水利设施行政区划西南部
鄱阳湖流域水利纠纷与地方秩序——以乾隆年间江西奉新、靖安两县洋壕堰文案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近些年来,随着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水利社会史研究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重视。在探讨明清时期的水利纠纷方面,学者们或从生态环境的视角出发[1],或从水权争夺入手[2],或关注水利系统中反映的道德价值观念[3],或从水资源的产权属性角度分析[4],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术方法和理论模式,为我们开展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廖艳彬
关键词:乾隆年间
明清赣江中游地区的水旱灾害、社会矛盾及民众信仰探析被引量:2
2013年
明清时期,赣江中游地区的水旱灾害具有频繁性、时空性、连续性和多灾种并发等特征,造成人口死亡、饥民逃荒与社会骚动等严重后果,成为影响地方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防灾救灾过程中,地方民众形成多种灾害神灵信仰,体现出传统民众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复杂心态,也成为传统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
廖艳彬肖育琼
关键词:水旱灾害明清时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