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7004)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张克丽夏玉芳杨怡之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白银市水务局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造林
  • 2篇切根
  • 2篇截顶
  • 2篇构树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理化
  • 1篇土壤理化性
  • 1篇土壤理化性质
  • 1篇理化性
  • 1篇理化性质
  • 1篇根系
  • 1篇根系生长
  • 1篇后根

机构

  • 2篇贵州大学
  • 1篇白银市水务局

作者

  • 1篇杨怡之
  • 1篇夏玉芳
  • 1篇张克丽

传媒

  • 1篇贵州科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构树苗木切根和截顶对其造林后根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以构树实生苗为研究对象,分别径级0.5~1.0、1.0~1.5和≥1.5 cm的苗木进行留顶、截顶(地上部分留30 cm)和切根+截顶(留主根5 cm,地上部分留30 cm)3种处理。造林成活一年后调查每个处理根系生长状况,通过测定主根、一级侧根、二级侧根和须根(d≤1 mm)的生物量、累计长度和表面积,研究其对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径级0.5~1.0 cm的苗木,留顶效果最好,根系总生物量、累计长度以及表面积分别为71.3 g、758.1 cm、1371.2 cm2,其次是截顶处理,切根+截顶处理效果最差;径级1.0~1.5 cm切根+截顶处理最好,根系总生物量、累计长度以及表面积分别为111.1 g、988.4 cm、1 676.1 cm2,留顶次之,截顶最差;径级≥1.5 cm的苗木,根系总生物量、累计长度以及表面积分别为166.9 g、2 173.8 cm、4 160.9 cm2。综上所述,构树造林苗木,在地径≥1 cm时需进行截顶(切根)处理;地径1 cm以下,则无需进行截顶或切根处理。
张克丽夏玉芳杨怡之
关键词:构树切根截顶根系生长
构树苗木切根和截顶对造林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021年
以3年生构树幼树为研究对象,研究构树实生苗造林,分别2个径级,即0.5 cm~1.0 cm、1.0 cm~1.5 cm,3种处理:即留顶+留根、截顶+留根(留顶30 cm)、截顶+切根(留顶30 cm+留主根5 cm)。通过对构树苗木不同处理造林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测定,分析不同处理幼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为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区构树造林苗木径级标准和处理方式提供依据。结论:(1)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垂直层表现为上层<下层,同一处理上层土壤容重大径级略小于小径级,下层大径级大于小径级。含水量表现为上层>下层,同一处理上层土壤含水量大径级大于小径级,下层大径级小于小径级。总孔隙度表现为上层>下层,同一处理上层土壤总孔隙度大径级、小径级相差不大,下层小径级大于大径级(C处理除外)。总体上两种径级均为C处理土壤容重最小,含水量和总孔隙度最大,土壤结构好。(2)土壤化学性质:有机质含量垂直分布为上层>下层,幼林地>无林地,同一处理上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径级小于小径级,下层大径级大于小径级(C处理除外);两种径级C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试验区土壤属于碱性,pH值均在8.00左右。pH值是幼林地为上层>下层,无林地为上层<下层。
张克丽夏玉芳
关键词:构树切根截顶土壤理化性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