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0186)
- 作品数:28 被引量:112H指数:6
- 相关作者:袁海孙岩金星刘洋张十一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03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1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得以最终确诊。采用Shamblin分型标准分型:Ⅰ型3例,Ⅱ型11例,Ⅲ型2例,本组全部行外科手术治疗。3例Ⅰ型患者行单纯摘除术。11例Ⅱ型患者中,3例行单纯摘除术,3例行摘除术并颈外动脉切除,3例行摘除术、颈外动脉切除并颈动脉修补术,2例行摘除术、颈外动脉切除并颈内动脉重建术。2例Ⅲ型患者,1例行摘除术、颈外动脉切除并颈动脉修补术,1例行摘除术、颈外动脉切除并颈内动脉重建术。结果16例患者病理均证实为颈动脉体瘤。无手术死亡、偏瘫和失明。术后并发症中以颅神经损伤最多见,共有7例(43.75%),经对症治疗,6例有不同程度改善,1例遗留永久性口角歪斜。随访13例(81.25%),随访时间2~76个月,平均(42.0±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颈动脉体瘤应首选手术治疗,可根据瘤体与血管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术式。
- 孙岩袁海刘洋何玉祥金星张十一
-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血管外科手术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较为常见的静脉性疾病,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imb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其发生率约2.3%[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01年11月—2010年10月收治2196例CVI患者。
- 孙岩张十一刘洋金星袁海
- 关键词: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下腔静脉滤器置管溶栓术肺动脉栓塞
-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36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22例,女14例;平均(69.6±2.1)岁,病程平均(11±1.1)个月。病变部位:左侧19例,右侧14例,双侧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表现,病变范围在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长度平均(27.6±1.3)mm,狭窄程度均≥60%。均经影像学明确诊断,全部在全身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手术时间平均(75±5)min,颈动脉阻断时间为平均(13.2±1.2)min,术中使用颈动脉内转流管7例,使用血管补片13例。1例术后因内膜撕脱形成夹层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1例术后脑梗死予以对症治疗,2周后康复出院,无后遗症。1例损伤耳大神经,1例舌下神经牵拉损伤;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33例,平均随访(23±2)个月。1例随访6个月时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术后16个月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再狭窄,狭窄程度为60%,无临床症状,未作特殊处理。余患者颈动脉通畅。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预防脑卒中的可靠治疗方法,但是具有高风险性,严格把握手术指征、规范手术操作以及科学的围手术期处理对取得好的疗效至关重要。
- 孙岩张十一刘洋金星袁海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转流管
- 大隐静脉耻骨上交叉转流术治疗髂股静脉闭塞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耻骨上交叉转流术治疗髂股静脉闭塞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06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23例髂股静脉闭塞症患者,均行大隐静脉耻骨上交叉转流术。结果:随访18例,随访率78.26%,随访时间2~54个月,平均25个月。15例临床症状缓解3,例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83.33%。13例转流大隐静脉通畅,5例转流大隐静脉闭塞。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大隐静脉耻骨上交叉转流术治疗髂股静脉闭塞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孙岩袁海刘洋孔祥骞金星吴学君张十一种振岳
- 关键词:大隐静脉
- 置管溶栓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合并下腔或下肢静脉血栓的布加综合征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合并下腔或下肢静脉血栓的布加综合征(BCS)的应用价值。方法全组29例BCS,造影发现下腔静脉(IVC)肝段上方狭窄或闭塞,同时伴有IVC血栓形成,部分伴有单侧或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腘静脉置管溶栓后,其中25例二期行血管腔内成形术。结果 18例血栓基本消失或明显缩小、管腔通畅,其中6例单纯行球囊扩张术,12例行球囊扩张加支架成形术;9例患者溶栓后陈旧性血栓范围仍然广泛,其中7例行腔内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2例有明显出血倾向后停药,闭塞范围仍然广泛,无肺栓塞发生。25例随访2~62个月,平均31个月,21例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2例明显缓解后复发,2例未缓解,治疗总有效率为84.0%。结论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BCS合并下腔或下肢静脉血栓的溶栓效果优于全身用药,溶栓后介入治疗微创,疗效好,可作为此类疾病的常规治疗。
- 孙岩韩静刘洋袁海张十一金星吴学君种振岳董典宁
- 关键词:置管溶栓治疗
- 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自2004年11月~2011年8月收治1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内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联合浅表曲张静脉激光腔内治疗并局部清创和(或)植皮术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患者刀口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为11.3天。46例下肢活动性溃疡于术后平均愈合时间15天。平均随访时间21.3个月,139例患者肢体下肢酸胀沉重症状消失,27例患者肢体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12例患者肢体局部出现静脉曲张复发,再次门诊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后治愈。结论采用内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联合静脉激光腔内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可有效处理小腿穿通静脉及足靴区浅表静脉曲张,并且避免足靴区手术切口并发症,配合清创植皮,临床疗效明显,实现了微创、安全、简单有效的目的,近期随访结果满意。
- 孙岩刘洋袁海张静勇董典宁金星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 下肢静脉取栓术后腹股沟切口淋巴瘘的诊疗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gs deep venous thrompo-sis,LDVT)是血管外科较为常见的静脉性疾病,虽然导管内溶栓治疗]已经成为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在严格掌握好适应证的前提下,传统的切开取栓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腹股沟切口淋巴瘘是血管外科医师感到棘手的问题。
- 孙岩田鹏何玉祥金星袁海
- 关键词:取栓术腹股沟淋巴瘘
- 耻骨上交叉转流治疗髂股静脉闭塞荟萃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总结分析耻骨上交叉转流治疗髂股静脉闭塞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按预定纳入排除标准,对所有纳入的关于耻骨上交叉转流治疗髂股静脉闭塞中外文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416例患者,平均随访(3.01±2.10)年,手术有效率为(85.67±15.01)%,建立动静脉瘘的比率为50.72%,术中应用大隐静脉转流的比率为70.19%,应用人工血管转流的比率为29.56%。结论: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前提下,耻骨上交叉转流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实用的治疗髂股静脉闭塞的有效方法。
- 孔祥骞吴学君种振岳张十一张精勇董典宁袁海王茂华金星
- 颈动脉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0年5月收治的16例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31.0±0.7)个月。1例为双侧发病,15例患者为单侧发病;发病部位颈总动脉5例,颈内动脉9例,颈外动脉2例。7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5例伴有不同程度神经压迫症状,4例患者颈部外伤后出现颈部包块就诊。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或血管腔内治疗。结果 16例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其中9例行外科手术,7例行血管腔内治疗。术后随访11例,随访时间平均(23.3±0.7)个月。超声检查:5例移植大隐静脉血管通畅;4例行覆膜支架患者例颈动脉通畅,瘤腔完全闭塞;2例支架内血栓形成,颈动脉闭塞,但无临床症状,未再外科干预。结论颈动脉瘤发生率虽低,但潜在风险高,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开放手术疗效确切,血管腔内治疗微创,两者均为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
- 孙岩袁海刘洋金星张十一
- 关键词:血管腔内治疗
- 无疼痛症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八例误诊分析并治疗总结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无疼痛症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腔内修复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8例无疼痛症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均无剧烈胸背部疼痛,表现为腰酸胀感及进食后腹胀各2例,活动后胸闷、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及无自觉症状各1例。8例首诊均误诊,分别误诊为胃肠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各2例,心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各1例。8例均在常规影像学检查中发现主动脉夹层可能,进一步行相关检查确诊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均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3~12个月,假腔内均形成血栓,无内漏,主动脉重塑效果满意。结论部分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起病隐匿,无典型疼痛症状,应注意避免误诊、漏诊。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治疗安全、有效。
- 徐磊孙岩袁海孔祥骞张十一王默金星
- 关键词:动脉瘤主动脉误诊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