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4020121) 作品数:4 被引量:10 H指数:2 相关作者: 章莉娟 钱宇 龙春霞 刘磊 郭新东 更多>> 相关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固体脂微颗粒载药体系中稳定剂的作用和机理 被引量:1 2006年 以硬脂精为载体材料,采用熔融-冷却法制备包载布洛芬的固体脂微颗粒(SLM),研究了不同稳定剂对SLM载药体系的稳定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聚乙烯醇(PVA)和卵磷脂/牛胆盐是制备硬脂精SLM的较好的稳定剂.进一步研究这两种稳定剂在布洛芬含量增大时对硬脂精SLM的稳定效果,发现当布洛芬含量达7%(质量分数,下同)时,以卵磷脂/牛胆盐为稳定剂的SLM体系开始发生聚集;而对于以PVA为稳定剂的SLM体系,当布洛芬含量增加到25%时,SLM体系仍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文中还基于对稳定剂分子特征以及载药体系微观结构的分析和介观模拟,从理论上解释了稳定剂的稳定作用和机理. 龙春霞 章莉娟 刘磊 钱宇关键词:稳定性 布洛芬 聚合物载药微球活性组分控释性能的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2006年 将聚合物载药微球的溶解扩散模型与药代动力学模型相结合,计算了载药微球的药物控释性能的浓度时间曲线.采用叠加法计算了多次投药所产生的稳态药物浓度特征,探讨了释放速率、给药时间间隔对药物浓度曲线的影响.相对于口服药物溶液,微球中的药物通过载体的控制释放,血药浓度峰值有很大的降低,多次给药时载药微球的药物浓度波动也有大幅度的减小;适当的溶解速率可减小药物浓度波动,同时也满足治疗所要求的浓度值. 章莉娟 钱宇 潘吉铮关键词:聚合物微球 硝苯地平 药代动力学 聚乳酸载药微球形成机理的模拟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07年 对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和实验研究。载药体系以硝苯地平为模型药物、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为载体材料、聚乙烯醇(poly vinyl alcohol,PVA)为稳定剂。通过研究,提出了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形成机理,认为微球形成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即高度分散阶段、PLA分子聚集阶段、硝苯地平分子向微球内部扩散阶段和微球的形成及稳定阶段。机理分析和模拟表明,微球对硝苯地平的包载量有一个临界值,硝苯地平浓度低于该值,几乎所有的硝苯地平分子都能扩散进微球的内部;高于该值,则部分硝苯地平分子难以扩散进微球内部,而分散在介质中,形成硝苯地平聚集体。 郭新东 章莉娟 钱宇 周健关键词:介观模拟 微球 聚乳酸 布洛芬固体脂微颗粒的制备 被引量:1 2007年 用高剪应力乳化法制备了布洛芬固体脂微颗粒(SLM),考察了制备过程中乳化温度、冷却温度、搅拌速率以及初始药物含量等因素对体系性能的影响.发现随乳化温度升高、搅拌速率增大、冷却温度降低,SLM的粒径减小,粒径分布更趋均匀.较低的乳化温度和冷却温度有利于布洛芬在SLM中的包封;而初始药物含量的变化对粒径大小、分布和药物的包封率影响较小.制备布洛芬SLM适宜的工艺条件为:乳化温度85℃、冷却温度5℃、搅拌速率12000 r/min、初始药物含量10%,在该条件下,所制备的布洛芬SLM平均粒径为(3.81±0.12)μm,粒径分布均匀,药物包封率达91.35%±1.18%.相对于纯布洛芬晶体,SLM的完全释放时间从3 h延长至12 h. 章莉娟 刘磊 龙春霞 闫虹关键词:乳化 微颗粒 布洛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