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73103)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则林曾跃褚幼萍郑菊芳陈述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增强拉曼光谱
  • 2篇氯化
  • 2篇氯化亚锡
  • 2篇拉曼
  • 2篇拉曼光谱
  • 2篇光谱
  • 2篇表面增强拉曼
  • 2篇表面增强拉曼...
  • 1篇电沉积
  • 1篇电极
  • 1篇电氧化
  • 1篇电氧化合成
  • 1篇多孔
  • 1篇碳化
  • 1篇配位
  • 1篇配位作用
  • 1篇气泡
  • 1篇铅电极
  • 1篇茴香脑
  • 1篇茴香醛

机构

  • 5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浙江省固体表...

作者

  • 4篇李则林
  • 2篇曾跃
  • 2篇陈述
  • 2篇郑菊芳
  • 2篇褚幼萍
  • 1篇黄炜
  • 1篇欧利辉
  • 1篇陈欣
  • 1篇钱海燕
  • 1篇李源栋
  • 1篇王明华

传媒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应用化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材料工程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氯化亚锡抑制吡啶分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测定中的碳化现象被引量:1
2009年
碳化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难以避免的干扰现象,特别是对于活性有机和生物分子的检测。作为一种最常用的探针分子,吡啶同样也存在碳化的问题。然而,作者发现通过引入SnCl2,可以有效地抑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测定中吡啶分子的碳化现象。该方法操作简单,所引入的SnCl2只在谱图低波段处出现少而易区分的特征峰,不干扰被测样品的光谱分析。有别于文献中所采用的真空、惰性气氛、低温和低激光功率等物理方法,此法是解决碳化问题的一种崭新的化学方法,可望应用于其他易碳化的有机和生物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
褚幼萍陈述郑菊芳李则林
关键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碳化吡啶
氢气泡动态模板电沉积和电势脉冲氧化还原法制备多孔铋膜被引量:2
2008年
分别用氢气泡动态模板电沉积法和电势脉冲氧化还原法制备了三维微/纳米多孔铋薄膜和纳米多孔铋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两种多孔铋膜对4-硝基酚的电还原有较高活性。
陈欣陈述黄炜李则林
关键词:铋膜4-硝基酚
氯化亚锡吸附与配位作用下L-肌肽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在电极表面强化学吸附的氯化亚锡与被测有机/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可以有效消除被测分子的碳化和氧化现象,还可以获得特别的增强信号,可应用于反应活性强的有机/生物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还报道了肌肽的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的研究结果,重点考察了加入氯化亚锡前后和改变电极电势对肌肽吸附SERS光谱的影响。无氯化亚锡时,肌肽的SERS光谱存在严重的碳化信号的干扰;氯化亚锡存在下,调控电极电势可引起吸附的氯化亚锡与肌肽在电极表面发生配位作用,借助这种表面相互作用,可将肌肽固载于基底表面,从而获得L-肌肽的高质量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完全消除碳化现象的干扰。
王明华褚幼萍郑菊芳李则林
关键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氯化亚锡肌肽
H_2PO_2^-吸附在Ni(111)和Ag(111)表面的密度泛函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用B3LYP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次磷酸根(H2PO2-)在Ni(111)和Ag(111)表面吸附的表面结构和电子特性.最稳定的结构是H2PO2-中的P—O键朝向基底表面,并用O原子与基底作用.Mulliken布居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电子构型的微小差别,导致了H2PO2-在Ni(111)表面上的吸附能远大于在Ag(111)表面上吸附能,Ni(111)表面上的电子给予与反馈作用远大于在Ag(111)表面上的电子给予与反馈作用.与吸附在Ag(111)表面上相比较,当H2PO2-吸附在Ni(111)表面上时有更多的负电荷转移到基底,且P原子上有更多的正电荷.这意味着H2PO2-吸附在Ni(111)表面上的H2PO2-更容易被像OH-一样的亲核试剂进攻.因此,吸附在Ni(111)表面上的H2PO2-比吸附在Ag(111)表面上H2PO2-更容易被氧化.这些结果表明对于H2PO2-的氧化,Ag表面不具有活化作用而镍表面则有活化作用.
欧利辉李则林曾跃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次磷酸盐
茴香脑间接电氧化合成茴香醛被引量:6
2009年
研究了在硫酸溶液中以Mn(Ⅱ)/Mn(Ⅲ)作为媒质,铅为阴极和阳极,在无隔膜电解槽中间接电化学氧化茴香脑合成茴香醛,讨论了电解反应条件对电解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5 mol/L H2SO4+0.15 mol/LMn(Ⅱ)为电解液,控制电流密度为50 mA/cm2,电解温度为40℃,阴、阳极面积比为1∶6,电解2 h时,得到的Mn(Ⅲ)电解产率高达95.6%;以乙醚为溶剂,在50℃恒温搅拌且回流冷凝的条件下,用Mn(Ⅲ)氧化稍超过理论量的茴香脑,合成的茴香醛产率高达80.7%。
钱海燕曾跃李源栋
关键词:茴香脑茴香醛间接电氧化铅电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