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2012041015-01)

作品数:5 被引量:55H指数:3
相关作者:庞春花张峰范晓王慧敏赵彩莉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群落
  • 2篇优势种
  • 2篇植物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因子
  • 2篇种间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入侵
  • 1篇入侵种
  • 1篇生态位
  • 1篇生态位宽度
  • 1篇生态位重叠
  • 1篇生态种组
  • 1篇双向指示种分...
  • 1篇侵种
  • 1篇群落特征
  • 1篇群落优势种
  • 1篇种间关联

机构

  • 5篇山西师范大学
  • 4篇山西大学

作者

  • 5篇庞春花
  • 4篇范晓
  • 4篇张峰
  • 2篇赵彩莉
  • 2篇王慧敏
  • 1篇艾莹
  • 1篇候璐丹
  • 1篇程雪莲
  • 1篇马晓波
  • 1篇倪瑞军
  • 1篇侯涛
  • 1篇刘丽雯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植物研究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汾河流域中下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3
2013年
于2011年4~10月对汾河流域中下游33个样地128个样方的植被进行样地调查和土壤取样分析,并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进行群落分类,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7种土壤因子与汾河流域中下游植物群落的分布关系,以揭示汾河流域中下游植被的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汾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共发现植物121种,隶属33科81个属,其中以菊科、禾本科、藜科和蓼科植物最多,分别占总数的24.79%、14.05%、8.26%和7.43%,且芦苇的分布频率最高,达到49%。(2)双向指示种分析表明,汾河流域中下游33个样地分为8个群落类型(Ⅰ~Ⅷ)。(3)汾河流域中下游植物群落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趋势相似,而Simpson指数则与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呈相反的变化趋势;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其他3个指数均不同。(4)汾河流域中下游土壤含水量、速效钾含量在不同群落类型的不同样地间的差异大部分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养分具有比较明显的空间分布中度不均的特点。(5)汾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物种Simpson指数以及土壤全氮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6)CCA排序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及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是影响植被群落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子。
王慧敏张峰庞春花赵彩莉范晓
关键词:汾河流域植物群落土壤因子物种多样性双向指示种分析典范对应分析
不同资源维度上汾河流域下游优势种的生态位被引量:14
2015年
采用样方法进行不同资源位群落调查,利用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汾河流域下游湿地优势植物种群在土壤p H、土壤有机质、全磷、全氮、全钾5个资源维上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种群在各个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差异表明对不同资源空间的利用能力和适应性不完全相同。汾河流域下游湿地优势植物主要为风花菜(Rorippa globos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齿果酸模(Rumex dentatus)和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它们的生态位宽度都较大,且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和马蔺(Iris lactea var.chinensis)的生态位宽度则相对较窄。芦苇、扁秆藨草、风花菜、齿果酸模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比较高,表明,这些物种与其他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方式相近,对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庞春花范晓张峰倪瑞军冯晓佳马晓波
关键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环境梯度
小飞蓬群落特征与土壤因子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在对山西省临汾市小飞蓬群落进行样地调查和土壤取样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对小飞蓬群落特征进行测定,并通过相关分析,对各指数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发现植物43种,隶属19科36属,其中以菊科植物最多,占总数的41.86%;除小飞蓬外,葎草的分布频率最高,达56.67%.(2)研究区内土壤有机质、全磷在不同样地间的差异大部分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养分具有比较明显的空间分布中度不均的特点.(3)研究区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生物多样性指数与速效磷的关系不显著.
侯涛庞春花刘丽雯
关键词:群落特征土壤因子
山西汾河流域下游草本植物功能群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群落生态学的调查方法,在山西汾河流域下游设置草本样方85个;依据调查物种所出现的频率,共选取21个优势种进行种间联结性分析,以χ2检验为基础,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来测定优势种间的联结性,根据优势种间的联结性及其在水分梯度上的变化趋势来划分植物功能群。结果表明:优势种组成的210个种对中,总体呈现出负联结,绝大多数种对表现为弱联结性或无联结性。共划分成4个植物功能群:水生型、湿生型、中旱生型和入侵型。同一功能群内物种间表现出显著的正联结,不同功能群间物种表现出负联结性或无联结性。
范晓张峰庞春花艾莹候璐丹程雪莲
关键词:种间联结功能群草本植物
反枝苋群落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性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根据野外95个样方的调查数据,运用2×2列联表的x^2检验、Jaccard关联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山西省中南部地区反枝苋群落的25个优势种,共300个种对的种间关联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总体呈负相关趋势,优势种的分布相对独立,群落结构较为松散,显著和极显著关联的种对较少;2)x^2检验与关联度指数有机结合才能更为准确的反映种间关系;3)Spearman秩相关系数灵敏度高,分析结果较x^2检验与Pearson相关系数更为合理准确;4)根据25个优势种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结合PCA排序,将它们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各生态种组内的种对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要求。
赵彩莉张峰庞春花王慧敏范晓
关键词:入侵种反枝苋种间关联生态种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