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09-03])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盛邦跃范虹珏殷志华惠富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牛耕
  • 1篇明清
  • 1篇明清时期

机构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篇范虹珏
  • 1篇惠富平
  • 1篇殷志华
  • 1篇盛邦跃

传媒

  • 2篇中国农史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再论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铁搭与牛耕被引量:1
2012年
铁搭是一种人力翻耕工具,战国时期已出现二齿铁搭。从明中期开始,以铁搭翻耕逐步替代牛耕,成为太湖地区主要的稻田土地翻耕方式。这一转变是由多种因素所促成的:技术方面,牛耕不适应深耕要求,而铁搭具有深翻功能;经济社会方面,牛耕成本高、耕牛饲养风险大,而铁搭成本很低,人力耕作的费用也相对低廉。明清时期人力铁搭的广泛使用提高了稻田深耕质量,为太湖地区适当密植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水稻生产的发展。近现代,太湖地区传统稻作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效率低下的铁搭逐渐退出大田作物的整地,一般仅用于小规模土地如自留地的翻垦作业。
殷志华惠富平
关键词:牛耕明清时期
近代太湖地区的蚕业教育与蚕种改良(1897—1937)被引量:2
2012年
清中叶之后,由于闭关锁国政策和墨守成规的思想影响,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蚕桑业逐渐开始衰落,有志之士认识到蚕业生产技术改进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实业救国的背景下,清末太湖地区掀起了如火如荼的蚕种改良和兴办蚕桑学校的浪潮。这些蚕桑学校不但是蚕业生产技术改革的承担者,还在改良蚕种的制造和推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得近代太湖地区的蚕种改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范虹珏盛邦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