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2A109)
-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慧汪承刚宋江华赵颖张灵凤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淮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年度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乌塌菜雄性不育种质的细胞学与分子鉴定
- 乌塌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rosularis)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为异花授粉作物,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但目前生产上使用...
- 宋江华朱世东张灵凤张慧赵颖汪承刚
- 关键词:乌塌菜雄性不育花粉发育育性鉴定
- 文献传递
- 乌塌菜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被引量:9
- 2013年
- 为获得乌塌菜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采用单因素浓度梯度试验和正交优化设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引物浓度、dNTP浓度、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对PCR反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退火温度和循环数进一步优化,最终确立了适合乌塌菜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和程序。即20μL PCR反应体系含:30 ng模板DNA,0.50μmol.L-1引物,0.25 mmol.L-1 dNTP,1 mmol.L-1 Mg2+,1.0 U Taq DNA聚合酶。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94℃变性30 s,50℃退火1 min,72℃延伸90 s,35个循环;72℃延伸7 min,4℃保存。这一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对乌塌菜进行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奠定了基础。
- 宋江华赵颖汪承刚张灵凤张慧
- 关键词:乌塌菜ISSR-PCR正交设计
- 耐热抗病白菜新品种‘夏抗608’被引量:2
- 2014年
- ‘夏抗608’白菜是以自交不亲和系‘g07-3-8’和‘w07-4-6’杂交育成的一代杂种,具有早熟、丰产、抗病、耐热等特性。株形直立,束腰,株高约22 cm,植株开展度约25 cm×26 cm。叶片展开,叶色油绿有光泽,叶柄肥厚、青白质嫩。单株质量约0.30 kg,产量约52 500 kg·hm-2。田间综合表现佳,适宜沿淮及长江流域夏播。
- 邹明倩汪承刚朱世东宋江华张慧程圆邵璐
- 关键词:白菜耐热抗病
- 耐抽薹乌塌菜新品种‘徽乌2号’被引量:2
- 2013年
- 乌塌菜新品种‘徽乌2号’是以自交不亲和系‘W9702-3’作母本,自交不亲和系‘S9801-2’作父本配制的中早熟、耐抽薹一代杂种。生长势强,株形美观,产量较高,冬性强;株高13.8 cm,开展度27.0 cm,单株质量0.295 kg,平均产量48 000 kg hm-2;外叶深绿,心叶淡黄,叶柄白色,口感脆嫩,抗病性强,适宜在长江、淮河流域露地栽培种植。
- 宋江华朱世东汪承刚单国雷张灵凤张慧
- 关键词:乌塌菜耐抽薹
- 江淮地区乌塌菜品种比较试验被引量:3
- 2012年
- 对江淮地区12个乌塌菜品种的形态特性、生长情况及产量等指标进行了观察比较和统计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江淮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塌地乌2号"和"塌地乌8号"综合表现最佳,生长势强、株型美观、生长整齐、较耐抽薹、产量高,适宜在江淮流域种植推广。
- 张灵凤宋江华汪承刚赵颖张慧
- 关键词:乌塌菜农艺性状
- 安徽乌塌菜种质资源形态特征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对安徽省乌塌菜48份材料17个形态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安徽乌塌菜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变异系数8.67%~55.33%。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7个性状综合为6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30.998 2%,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29.208 2%。叶柄长、展幅、株型、叶片长、外叶色、叶面皱缩度、心叶色、叶片数等8个形态性状累积贡献率达到71.821 5%,可反映出乌塌菜形态性状的基本信息。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48份材料聚为3大类,第1类14份材料,第2类25份材料,第3类仅9份材料,同一类群包括不同地方的品种。本研究为发挥安徽乌塌菜种质资源优势,进行种质资源创新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
- 赵颖宋江华汪承刚张灵凤张慧
- 关键词:乌塌菜种质资源聚类分析
- 乌塌菜主要形态特征与品种低温耐受性的关系被引量:3
- 2014年
- 从形态和生理等水平对乌塌菜耐寒特性进行研究,探究各耐寒指标之间的关系,为乌塌菜大规模品种耐寒性评价及耐寒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奠定基础。以6份乌塌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部分幼苗在低温(0℃)胁迫5d,测定叶片的电导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其余幼苗在大田栽培,待成熟时测定其12个形态特征,以各单项指标的耐寒系数作为衡量耐寒性的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对其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不同乌塌菜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不同品种低温耐受性的相关性不显著,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都有所增加;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9个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叶色、叶片面积、株型和紧实程度是反映乌塌菜主要的形态性状,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是反映乌塌菜耐寒性鉴定的主要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值法分析将6份乌塌菜品种按耐寒性强弱划分为2类。叶色深、叶片面积小、株型小和紧实的品种耐寒性强;叶色浅、叶片面积大、株型大和松散的品种耐寒性弱。
- 邵璐汪承刚宋江华张慧王帅帅杨静
- 关键词:乌塌菜耐寒性生理特性
- 芸薹属蔬菜游离小孢子成胚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3年
- 游离小孢子培养也称花粉培养,是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基础,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的一个分支。利用此项技术,可获得纯合体植株,缩短常规育种年限,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学科提供载体或目的基因。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研究中的关于芸薹属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中的成胚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供试材料的基因型、生长环境、小孢子的发育时期、分离方法、预处理、激素及活性炭的添加等,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小孢子培养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其未来发展的期望。
- 张慧汪承刚宋江华赵颖
- 关键词:芸薹属游离小孢子
- 低温胁迫下乌塌菜幼苗生理特性的变化及耐寒性评价被引量:1
- 2014年
- 以6份乌塌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rosularis)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低温(5℃,0℃,-5℃,-10℃)胁迫,测定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半致死温度、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将各性状在低温与常温下测定值的比值作为耐寒性评价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耐寒性。结果表明,6份乌塌菜品种的半致死温度(LT50)变化范围为-0.30^-2.17℃。对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不强,评价品种耐寒性需要用多指标测定。对各指标聚类分析表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结合起来用于鉴定乌塌菜的耐寒性更准确。通过对乌塌菜品种聚类分析,6份乌塌菜品种中,耐寒性最强的品种是塌地乌6号和徽乌1号;耐寒性较强的品种是徽乌2号、塌地乌2号和塌地乌1号;耐寒性弱的品种为塌地乌3号。
- 邵璐汪承刚宋江华张慧邹明倩
- 关键词:乌塌菜耐寒性半致死温度生理特性
- 乌塌菜新品种‘徽乌4号’被引量:4
- 2014年
- ‘徽乌4号’是以乌塌菜自交不亲和系W9804-7×W9803-3杂交育成的一代杂种。生长势旺盛,丰产,耐寒性较好。株高约15 cm,植株开展度约30 cm×30 cm,适宜密植。叶色淡绿有光泽,叶柄白色,质嫩,单株质量约516 g,平均产量约68 100 kg?hm-2。田间综合表现佳,适宜在中国江淮流域及以南地区露地越冬栽培。
- 张雯汪承刚平庆江张慧
- 关键词:乌塌菜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