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65005)
- 作品数:13 被引量:67H指数:5
- 相关作者:陈磊周伟灿顾润源陈受钧李彰俊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大学内蒙古气象信息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一次冷锋型沙尘暴过程对流层-平流层交换的数值模拟研究
- 本文利用天气观测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MM5数值模拟结果,对一次强沙尘暴过程的沙尘对流层-平流层输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强冷空气下传、地面冷锋强烈发展和对流层中低层斜压强迫是本次沙尘暴天...
- 荀学义姜学恭
- 关键词:沙尘暴对流层顶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冬季强和特强沙尘暴的气象要素特征
- 2011年
- 应用1995~2009年冬季(11月至翌年1月)共45个月,内蒙古地区118个地面观测站沙尘暴、能见度、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雪量、积雪深度和常规格点场资料,确定了不同范围的强和特强沙尘暴标准,分析了环流形势和气象要素。结果表明:近15年内蒙古地区冬季发生强和特强沙尘暴共9次,其中强沙尘暴6次、特强沙尘暴3次,均是局地性;在强或特强沙尘暴发生的前期或当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旱情发生;500hpa平均高度场环流为两槽一脊型,海平面平均气压场为南高北低型,冷空气的路径多为西北路或北路;强和特强沙尘暴发生期间,旬和月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强和特强沙尘暴出现前1至2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的值可达到最大,风度值为最小,当强和特强沙尘暴出现当日,最高气温达到最小,相对湿度达到最大,当强和特强沙尘暴过后,最低气温达到最小,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
- 康玲孙鑫侯婷姜学恭康利
- 关键词:沙尘暴环流形势气象要素
- 加热作用对蒙古气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 本文利用MM5数值模式通过2001年4月6到8日沙尘暴过程的加热作用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加热作用对蒙古气旋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作用对蒙古气旋路径和强度存在一定影响。温度平流和涡度平流对蒙古气旋增强及对应高空槽发展具有...
- 荀学义姜学恭吴学宏
- 关键词:蒙古气旋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2009年初内蒙古降水分布特征与成因被引量:1
- 2011年
- 利用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1—2月内蒙古地区降水异常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1—2月内蒙古西部、中部、东部偏南地区降水明显偏少,内蒙古东部偏北地区降水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500 hPa高度距平特征表现为:以45°N为界,其南北两侧分别为正负距平区。这一环流特征是导致内蒙古东部偏北地区降水增多的原因之一,但对内蒙古中西部及东部偏南地区的降水异常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内蒙古中部地区湿度条件和动力抬升条件均不利于降水,因而形成异常干旱;内蒙古东部偏南地区动力抬升条件有利于降水,但湿度条件不利于降水,实况降水的减少表明湿度条件是影响该地区降水的关键因素;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湿度条件接近常年,而动力抬升条件明显有利于降水,因而导致降水增多。
- 姜学恭李彰俊王春燕胡英华吴向东
- 关键词:降水异常大气环流
- 巴彦淖尔市春季一次大范围连续沙尘暴天气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文章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ECMCF数值预报产品,对2019-04-09/11发生在巴彦淖尔市大范围连续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文章根据天气实况,对高空和地面环流形势演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了高低空急流、层结条件、卫星云图和单站地面气象要素资料,最后得出结论。所得结论为进一步认识内蒙古中西部沙尘暴气候学特征提供帮助。
- 孙尚瑜
- 关键词:沙尘暴物理量特征
- 内蒙古中西部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Ⅰ——背景场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09年4月23日-24日出现在我国内蒙古中西部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高低空环流系统配置、风速场方面对沙尘暴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暴的主要影响系统是蒙古气旋;高空动量下传对沙尘暴发展有重要作用。
- 陈磊顾润源姜学恭周伟灿宋桂英
- 关键词:沙尘暴蒙古气旋急流
- 一次阻塞型华北对流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被引量:10
- 2012年
- 利用常规和地面加密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NCEP再分析资料及中尺度模式MM5,对2006年7月23日一次阻塞型华北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以东西伯利亚阻塞高压为典型特征的大尺度鞍型场的背景下,宽广的低压区及高、低空急流次级环流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动力强迫;700hPa和850hPa天气尺度的偏西水汽输送和低涡北侧的偏东水汽输送改善了环北京地区的水汽条件,暴雨发生前850hPa中尺度西南水汽输送对北京暴雨的发生有直接影响;MM5模式再现了导致MCS的形成及演变过程;中-β尺度MCS是这次暴雨的直接触发系统,其水平尺度约为0.5个经距,垂直方向由地面伸展到300hPa左右,具有典型的暖心结构,辐合、辐散中心分别位于900hPa和400hPa;MCS北侧强垂直次级环流为强对流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MCS南侧相当位温的强梯度高能区及该区域的不稳定能量输送也是暴雨发生的重要条件。
- 姜学恭李夏子李彰俊云静波
- 关键词:对流性暴雨数值模拟
- 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螺旋度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利用NCEP/NCAR每日4次全球再分析网格点资料以及常规观测资料,对发生在内蒙古中西部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沙尘暴发生区上空,强沙尘暴发生时,螺旋度的绝对值达到最大,这与强沙尘暴发生的时间是基本一致的,且此时螺旋度的垂直分布呈明显的上负下正的形式,而在沙尘暴发生前和减弱时,或者螺旋度的垂直分布值较小,并且没有形成螺旋度明显的上负下正的分布形式;强沙尘暴天气爆发时,沙尘暴发生区上空螺旋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在对流层下层为正值区,对应正的垂直速度,而在对流层中上层为负值区,对应负的垂直速度,则低空深厚的上升运动区对应的螺旋度垂直分布形势十分有利于沙尘暴的发展;高低层螺旋度与强沙尘暴的发生、发展在时间上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这就说明螺旋度作为一个反映动力参数的物理量,在强沙尘暴预报中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且螺旋度的水平分布特征可以反映强对流天气的位置,与天气系统关系密切,故可以将其投入业务使用。
- 陈磊周伟灿顾润源姜学恭宋桂英
- 关键词:螺旋度沙尘暴
- 基于CALIPSO资料的沙尘暴过程沙尘垂直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17
- 2014年
- 综合利用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探测资料和MM5数值模拟结果,对2010年3月19—22日强沙尘暴过程不同阶段沙尘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动力、热力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在沙尘暴成熟阶段,沙尘层分布于2~9km(850~250hPa)的几乎整个对流层中,冷锋前抬升和锋后下沉导致的旺盛垂直混合使沙尘呈现相对均匀的垂直分布。在沙尘扩展及远距离传输阶段,沙尘层明显分为两层,分别位于对流层低层(700hPa以下)和对流层中高层(600~300hPa)。在沙尘暴各个阶段,弱风速垂直切变和弱位温、相当位温垂直变化始终与沙尘层配合,显示沙尘层维持中性混合层,而两个沙尘层之间则为强风速垂直切变及位温、相当位温锋区。另外,沙尘暴发展过程中,高空急流、位涡、比湿等要素均表明出明显的对流顶折叠和高空位涡下传,且在对流顶较高的区域,沙尘向上的扩展也较高,反之则较低。需要指出,在沙尘暴扩展和远距离传输阶段,在40°N附近,7~9km沿纬向一线,均出现一小范围孤立沙尘区位于平流层中(或平流层附近),表明沙尘暴过程中能够产生沙尘的对流层一平流层输送,并在平流层中形成持续性的沙尘传输带。这可以成为沙尘气溶胶对流层一平流层输送及其在平流层中传输的一个直接的监测证据。
- 姜学恭陈受钧云静波
- 关键词:沙尘暴沙尘
- 内蒙古中西部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物理量场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09年4月23日-24日出现在我国内蒙古中西部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物理量场方面对此次沙尘暴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暴的垂直速度、散度、涡度和相对湿度的分布情形与沙尘暴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此次沙尘暴发生之前,大气低层是下沉运动区,成为弱辐合和辐散并存之势;高层为上升运动区,随着低层的下沉运动转为上升运动,形成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导致强沙尘暴的发生。从地面至高层转变为下沉运动区时,沙尘暴减弱至消失。涡度场上,沙尘暴发生前,低层是弱的正涡度分布,在沙尘暴发生期间正涡度迅速增强,对应蒙古气旋的发展增强,之后,正涡度减小,此时气旋中心移出内蒙古境内,至24日夜间,气旋东移入海,内蒙古地区的沙尘天气结束。此次沙尘暴发生前和发生期间的低层大气相对湿度在30%以下,近地层的干燥大气,也是内蒙古中西部出现强沙尘暴的条件。由于相对湿度迅速增大至50%以上,沙尘暴开始减弱以至消亡。在沙尘暴发生期间的上空,螺旋度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且螺旋度的垂直分布呈明显的上负下正形势;而在沙尘暴发生前和减弱时,或者螺旋度的垂直分布值较小,或者没有形成螺旋度正负相间的明显分布。
- 陈磊顾润源姜学恭周伟灿宋桂英
- 关键词:沙尘暴物理量场螺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