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3AA102203-06)
- 作品数:14 被引量:148H指数:8
- 相关作者:毛健孟祥勇周志磊姬中伟刘双平更多>>
-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江南大学(如皋)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绍兴文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产阿魏酸酯酶的枝状枝孢霉筛选、发酵特性及在黄酒中应用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筛选高产阿魏酸酯酶菌株,并对其发酵特性及在黄酒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初筛及复筛,根据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rDNA ITS1-5.8S-ITS2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进行菌株鉴定;以阿魏酸含量为衡量指标,考察温度、初始pH、麦麸添加量、酒度等因素对菌株发酵过程中产阿魏酸的影响;菌株经过富集培养反添加到黄酒酿造过程中。筛选出一株高产阿魏酸酯酶霉菌,经分子鉴定为枝状枝孢霉菌株(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5549。菌株在30℃、pH 4.8、麦麸添加量5%、酒度9%条件下培养3 d,菌株产阿魏酸酯酶活力最高可达175.4 U/L。当菌株添加量为0.010%时,黄酒阿魏酸含量提高到150%。筛选到一株新的高产阿魏酸酯酶的枝状枝孢霉菌株,并将其反添加到黄酒酿造过程中,对黄酒阿魏酸含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证明菌株在产阿魏酸酯酶及富含阿魏酸功能性食品开发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 李翠翠李翠翠刘双平毛健孟祥勇
- 关键词:阿魏酸酯酶发酵条件黄酒
- 高产谷胱甘肽酿酒酵母选育及保健功能苹果酒开发被引量:3
- 2016年
- 苹果酒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的褐变严重影响苹果酒品质,而酵母菌的代谢产物谷胱甘肽可以抑制苹果酒的褐变。选用实验室筛选出的一株高产谷胱甘肽(GSH)菌株Y-18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诱变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用96孔板高通量初筛产GSH菌株,用摇床发酵培养复筛,以发酵力及产GSH能力为指标,复筛出高产GSH的优良苹果酒酵母,并对诱变条件和酵母生产GSH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经过96孔板高通量筛选出的突变株Y18-20在模拟苹果酒发酵条件的培养基中GSH浓度高达46.8mg/L,单位细胞产GSH能力为8.95 mg/g,是出发菌Y-18的2.18倍。96孔板高通量筛选方法具有节约经济成本、提高筛选效率、缩短选育周期的优势,选育出的优良高产GSH的突变菌株Y18-20,有比较好的发酵特性和遗传稳定性,对生产高谷胱甘肽苹果酒、抑制苹果酒褐变从而提高苹果酒品质具有现实意义。
- 黄静涵徐菁苒刘爱平徐新彪刘双平毛健
- 关键词:高通量筛选谷胱甘肽苹果酒酵母
- 黄酒多糖对免疫缺陷小鼠血清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5年
- 研究黄酒多糖对免疫缺陷小鼠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选择健康昆明小鼠,适应性喂养4 d后,分成5组:空白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模型组、CY+黄酒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黄酒多糖按高、中、低3个剂量(50、100、200 mg/(kg·d),均以体质量计)给小鼠灌胃,1次/d,连续给药14 d,空白组和CY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第19天除空白组,其余4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连续4 d。处死小鼠,眼眶取血,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补体(C3、C4)水平。结果表明,与CY组相比,黄酒多糖能提高IL-6、IFN-γ、TNF-α、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和补体(C3、C4)水平,并且随着低中高剂量效果依次增加。由此说明,黄酒多糖能提高免疫缺陷小鼠的免疫功能。
- 沈赤毛健陈永泉孟祥勇艾斯卡尔.艾拉提
- 关键词:免疫缺陷小鼠免疫活性
- 黄酒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以绍兴黄酒为原料,采用乙醇沉淀、Sevag法脱蛋白得到黄酒粗多糖,经DEAE-Sepharose FF色谱柱和葡聚糖凝胶G75色谱柱对黄酒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对黄酒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纯度进行检测,进一步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波谱对黄酒多糖组分CRWP1的结构特征进行初步解析。结果表明:所得多糖组分为纯度较高的中性多糖组分,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 850;主要由主阿拉伯糖、葡萄糖和木糖组成,并含有少量岩藻糖、半乳糖和甘露糖;所得多糖组分CRWP1为在1,3糖苷键主链上连接有1,4糖苷键支链的杂多糖,含有α糖苷键构型,并且其单糖残基为吡喃型。
- 孟祥勇孟祥勇毛健沈赤
- 关键词:绍兴黄酒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单糖结构特征
- 超声波对黄酒后发酵过程的影响
- 2016年
- 为了探明超声处理对黄酒后发酵过程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发酵阶段超声处理对黄酒发酵醪液常规理化指标和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每天超声处理5 min和10 min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乙醇的产生,但并没有显著提高发酵终点的酒精度(乙醇体积分数)。每天超声处理10 min、发酵17 d的黄酒氨基酸组成接近正常发酵20 d时黄酒的氨基酸组成。超声处理使发酵20 d时黄酒中有机酸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该结果初步显示超声处理在黄酒酿造过程中应用的可能性。
- 冯东阳毛健姬中伟孟祥勇
- 关键词:黄酒超声波氨基酸有机酸
- 不同地区黄酒挥发性物质差异性分析被引量:35
- 2014年
- 比较不同地区黄酒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地区的12个品牌黄酒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分别对黄酒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地区黄酒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不同地区的12种黄酒中共检测出14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酚类、烃类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3.04%、39.26%、24.64%、0.37%、0.63%、0.28%、1.36%,其中13种物质为12种黄酒所共有;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黄酒中对整体风味以及口感的形成影响较大的挥发性物质为异丁醇、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苯乙醇和糠醛;此外,通过聚类分析可将所研究的不同地区12种黄酒分为3类,各类黄酒的挥发性物质均有其显著特征,客观地反映了样品的真实信息。
- 王培璇毛健李晓钟刘芸雅孟祥勇
- 关键词:黄酒挥发性物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黄酒酿造过程中真菌群落组成及挥发性风味分析被引量:21
- 2016年
- 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对不同发酵时期黄酒醪液中的真菌进行鉴定,并利用GC-MS分析黄酒中的主要高级醇、醛类和酯类等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黄酒前酵阶段真菌有着较高的群落多样性,在发酵排料当天鉴定出22种真核属类;其中曲霉属(Aspergillus)在整个发酵过程相对丰度均达到90%以上,远远高于其它真菌,是黄酒发酵过程中的特征微生物;随着黄酒发酵的进行,优势真菌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生成受发酵液性质影响较大,大部分在第4天有着较高的含量,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液的较高酸度和酒精度以及低p H降低了微生物的多样性,使得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有所降低。
- 牟穰毛健孟祥勇刘芸雅
- 关键词:麦曲发酵醪液真菌
- 高产GSH果酒酵母的筛选及对苹果酒褐变的抑制被引量:7
- 2018年
- 褐变是果酒生产与贮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找到替代二氧化硫的天然抗氧化物质,并利用生物方法达到抑制果酒褐变的效果,探究了谷胱甘肽(GSH)对多酚褐变的抑制效果,以苹果酒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14株酿酒酵母发酵力、耐受性、产GSH能力和发酵所得苹果酒的理化指标分析,筛选出一株高产GSH的苹果酒酵母Y-18。结果表明,GSH抑制褐变效果优于抗坏血酸和L-半胱氨酸,Y-18菌株产GSH能力约为其它菌株的1.5~2倍,其发酵苹果酒的褐变值显著低于对照菌株,果香浓郁,协调性较好。Y-18菌株能在降低果酒褐变值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发酵特性,为高品质果酒的开发提供参考。
- 徐菁苒徐菁苒刘双平毛健
- 关键词:苹果酒褐变果酒酵母谷胱甘肽
- 不同种类大米黄酒酿造的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9年
- 为探究不同种类大米的酿酒特性,以粳糯米、籼糯米、粳米和籼米4种大米为原料,采用绍兴工艺进行了酿酒实验,监测发酵过程中基本理化指标(乙醇体积分数、还原糖、总酸等)的动态变化,并对发酵液中醇、醛、酸、酯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质量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粳糯米进行酿酒时易糖化,发酵速度较快,产乙醇速率高,后酵结束时醪液乙醇体积分数达到18%,且残糖质量浓度相对较高。发酵结束时,不同种类大米原料黄酒发酵液中的氨基酸主要是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甜、苦、鲜、涩氨基酸质量浓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籼米发酵液中氨基酸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粳糯米;粳糯米发酵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质量浓度及醇类化合物质量浓度上有明显优势,而籼糯米酿造原酒的酯类化合物质量浓度最高。
- 油卉丹毛健毛健
- 关键词:黄酒风味物质发酵
- 不同地域黄酒中酸类物质差异性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全国不同地区的12种黄酒中的有机酸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并以9种有机酸和5种游离脂肪酸为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黄酒有机酸中乳酸、乙酸和柠檬酸的含量最高,占总有机酸的80%以上;前4个主成分能代表12种样品中有机酸含量85.276%的信息,因子得分真实地反映了样品的产地、原料、工艺与有机酸的关联性。黄酒中游离脂肪酸种类丰富而且总量差异大,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61.783%、83.822%,能够较好地代表原始数据所反映的信息,第一主成分包含C18∶0、C16∶0,第二主成分包含C14∶0、C18∶1,这4种物质对黄酒整体风味的作用可分为三种,即C18∶0和C16∶0、C14∶0、C18∶1。
- 王培璇毛健李晓钟刘芸雅孟祥勇
- 关键词:黄酒有机酸游离脂肪酸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