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2-004)
-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4
- 相关作者:甘建和黄小平路文明陈家洁陈祖涛更多>>
-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血清M30和M65水平预测预后价值探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pre-ACLF)患者血清M30和M65水平在早期诊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5例pre-ACLF患者(痊愈20例、进展15例)、40例HBV相关ACLF患者(生存20例,死亡20例)、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M30和M65水平,分析其对pre-ACLF及ACLF患者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 ACLF组和pre-ACLF组血清M30和M65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或CHB患者,ACLF组显著高于pre-ACLF组(P<0.05);pre-ACLF进展组血清M30和M65[分别为(493.80±143.85)U/L和(712.47±305.67)U/L],与痊愈组[分别为(351.40±127.78)U/L和(448.15±165.14)U/L]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ACLF进展组与ACLF患者比,血清M30和M65水平[分别为(503.29±184.43)U/L和(746.99±275.19)U/L],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血清M30和M65水平鉴别诊断Pre-ACLF临床转归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7和0.867;当M30≥453.70 U/L时,其预测预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7和0.850;当M65≥626.71 U/L时,其早期预测ACLF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0和0.850。死亡的ACLF患者血清M30和M65水平虽高于ACLF好转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30和M65是反应肝衰竭及肝衰竭前期患者肝细胞坏死或凋亡较敏感的指标,可用于早期诊断ACLF。
- 黄小平吴云辉王艳甘建和
-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
- 肝衰竭患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诱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常见诱因,探讨SIRS与ACLF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93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SIRS分为SIRS组(282例)和非SIRS组(211例),分析SIRS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转归;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不同诱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ACLF患者SIRS发生率57.20%。引起SIRS最常见诱因为感染和消化道出血,且与预后明显相关(OR分别为4.355和3.557,P<0.05)。SIRS严重者,病死率高(P<0.05)。结论感染与消化道出血是ACLF发生SIRS的最常见诱因,且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胡凤霞黄小平甘建和江敏华罗二平黄燕吕胜祥顾静杨柳
- 关键词:肝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高病毒载量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评估高病毒载量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非随机、开放的研究方法,将120例高病毒载量的HBeAg阳性的入选病例均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恩替卡韦(ETV,A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B组)和两者联合应用(C组)治疗48周。分别在治疗24、48周及随访24周时进行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估。结果在治疗48周及停药随访24周时,C组的病毒学应答疗效和HBeAg血清学应答均优于A、B组(P<0.05、P<0.01)。在24周时,B、C组ALT恢复正常率高于A组(52.6%、56.4%vs.27.8%)(P<0.05)。结论联合应用PegIFNα-2a和ETV治疗高病毒载量的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 刘永萍陈祖涛吴建成冯婷婷俞喆珺陈家洁甘建和赵卫峰陈俊飞诸国兵路文明
-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Α恩替卡韦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 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失衡在重型乙型肝炎前期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Thl7细胞是近年发现的一种CD4+T淋巴细胞亚群,目前尚鲜见关于重型乙型肝炎发生、发展及转归中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变化的报道.本研究即观察重型乙型肝炎前期患者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中Thl7/Treg的变化,以期为重型乙型肝炎免疫调控治疗找到更多的免疫学依据,从而为重型乙型肝炎前期的治疗找到标准化方案,阻止重型乙型肝炎前期患者往肝衰竭中晚期进展[1-2].
- 陆忠华黄小平朱义玲崔娟娟陈卫黄利华蒯守刚杜合娟居朝霞甘建和
-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功能衰竭调节性TH17
- 不同饮食结构构建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采用高果糖、高脂、复合高果糖饲料构建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探讨最佳饮食结构。方法将6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高果糖组、高脂组、复合组和对照组,比较造模4、8和12周各组间一般情况、肝功能、脂质代谢、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病理学改变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小鼠各时间点体质量、肝湿重和Lee's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12周时复合组体质量增长较高脂及高果糖组更明显(P<0.05);H-E染色显示:造模组均有不同程度肝脏脂肪变,仅复合组肝小叶内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血清检测结果显示:12周时复合组和高脂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增高;复合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TNF-α、IL-6水平较高脂组、高果糖组升高明显。结论 12周的高脂、高糖饮食可成功构建适用于脂肪性肝炎研究的小鼠模型。
- 李阳肖丽耿爱文咸建春甘建和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高脂饮食
- HBeAg水平对恩替卡韦经治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预测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恩替卡韦(ETV)长期治疗后,未达到停药标准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疗效以及HBeAg/HBsAg消失和血清学转换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HBeAg阳性CHB患者接受ETV治疗后,实现病毒学阴转(HBV DNA<500拷贝/mL),但HBeAg仍为阳性的患者,A组5 S/CO1 000 IU/mL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3%vs.25%,χ2=0.131,P>0.05)。结论 ETV长期治疗未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加用Peg-IFNα-2a时基线血清HBeAg水平,对治疗后HBeAg消失具有预测价值;基线HBeAg≤50 S/CO的患者,序贯联合治疗后可获得更多的HBeAg及HBsAg阴转趋势,是核苷(酸)类似物经治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优选人群。
- 俞喆珺陈祖涛吴建成甘建和刘永萍陈家洁赵卫峰罗二平路文明
- 关键词: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定量HBSAG定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恩替卡韦序贯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