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00210)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刘磊田卫东肖金刚陈润良李声伟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干细胞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骨髓间充质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藻酸钙
  • 3篇外科
  • 3篇骨组织工程
  • 2篇藻酸钙凝胶
  • 2篇藻酸盐
  • 2篇软骨
  • 2篇缺损
  • 2篇组织工程支架
  • 2篇颅骨
  • 2篇颅骨缺损
  • 2篇间充质
  • 2篇骨缺损
  • 2篇骨折
  • 2篇骨组织
  • 2篇骨组织工程支...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包头市中心医...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眉山市中医医...

作者

  • 9篇刘磊
  • 7篇田卫东
  • 5篇李声伟
  • 5篇陈润良
  • 4篇闫征斌
  • 2篇聂鑫
  • 2篇肖金刚
  • 2篇郑晓辉
  • 2篇陈希哲
  • 2篇王涛
  • 1篇汤炜
  • 1篇刘家武
  • 1篇李晓宇
  • 1篇周云彪
  • 1篇董海
  • 1篇唐彦峰
  • 1篇何岸
  • 1篇佘振华
  • 1篇王涛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密度聚乙烯多孔材料在创伤性眶底缺损整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高密度聚乙烯多孔材料Medpor在眶底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相关并发症的术后改善情况。方法: 2001年1月起选取20例创伤性眶底缺损患者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多孔材料作为眶底填充材料实施眼眶重建术,同期选取16例常规钛金属修复作为对照。术后6m嘱患者进行复查评价两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内容包括患者外貌、眼球功能和创伤性眶底缺损常见并发症的改善情况等;术前及术后6m头颅三维螺旋CT检查观察眶底缺损修复后眼眶结构的连续性。结果:36例患者术后面中部对称性都逐渐恢复,眼球的运动功能明显好转。创伤性眶底缺损常见并发症如眼球内陷、复视及眶下神经感觉迟钝术后明显改善,采用Medpor材料修复和常规钛金属修复的患者无明显差异。同期螺旋三维CT显示与钛金属修复相比,采用生物材料保持了眶结构的连续性,维持了正常眶容积。有利于缺损修复,骨缺损面积明显缩小。结论:研究表明高密度聚乙烯多孔材料操作容易,可塑性高,材料在体内可促进自体骨组织长入,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对临床眼眶修复重建的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周云彪李富涛刘磊聂鑫
关键词:眶底骨折聚乙烯外科手术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藻酸盐体内异位成软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探讨以藻酸盐为支架材料,经体外软骨向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在体内异位 形成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能性。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分离培养自 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经转化生长因子β等诱导因子诱导10d后与藻酸钠复合,并滴加氯化钙使其成 凝胶状后注入大鼠背部皮下。对照组只注入藻酸盐。术后4周、8周取材进行苏木精-伊红、奥新蓝染色及透射电 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术后8周肉眼可见软骨形成,苏木精-伊红、奥新蓝染色发现有大量软骨形成,软骨内可见 细胞团,软骨细胞周围基质丰富,藻酸盐降解明显,未降解的藻酸盐松散的分布于软骨间。对照组未见软骨样组织 形成。结论 经软骨向诱导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藻酸盐凝胶可在体内异位形成较理想的组织工程化软 骨。
刘磊陈润良田卫东闫征斌陈希哲李声伟王涛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藻酸盐软骨
开窗术治疗颌骨囊肿13例临床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评价开窗术治疗颌骨囊肿的效果。方法:对13例颌骨囊肿患者采用开窗术治疗,开窗口2.0×1.0 cm^2.0×1.5cm,术后定期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在开窗术后,临床与X线检查均显示病变范围明显减小;4例不需行二期手术治疗,9例行二期刮治术后完全恢复;所有患者未见复发。行二期刮治术的9例患者中,7例刮治后病检未见典型囊壁组织,仅为纤维样组织;同术前病理学检查比较,囊肿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囊壁组织发生炎性变化,可见多处灶性玻璃样变及慢性炎细胞浸润,局部新生骨形成。结论:开窗术可促使颌骨囊肿逐步减小,囊壁发生病理学改变(发生炎性变化,局部新生骨形成),为开窗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其具体转化机制及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阐明。开窗术是治疗颌骨囊肿的有效方法。
李晓宇刘磊肖金刚董海
关键词:病理学分析
计算机辅助生物医学技术在全面部骨折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全面部骨折的治疗一直是颌面外科的难点和挑战,精确的骨折定位是确保术后良好功能及外形的主要因素,但常规的x线检查并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随着计算机辅助生物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三维CT、快速成型/反求工程及计算机导航技术的迅猛发展,可为全面部骨折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精确、立体定位。本文就基于计算机成像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技术在全面部骨折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佘振华何岸刘磊田卫东聂鑫
关键词:颌面外科骨折生物医学
藻酸钙凝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颅骨极量缺损被引量:4
2008年
背景:课题组前期已经发现藻酸盐凝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能在体内形成软骨,并能稳定分泌Ⅱ型胶原。目的: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观察藻酸钙凝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修复大鼠颅骨极量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配对对照观察实验,2004-01/2008-02在四川大学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将1.2%藻酸钠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混匀后滴入氯化钙溶液,制备藻酸钙凝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方法:SD大鼠24只,在其颅骨两侧各做一直径5mm的极量全层骨缺损,随机植入藻酸钙凝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实验侧)及无细胞的藻酸钙凝胶(对照侧)。在术后4周和8周分别处死12只动物,取缺损植入处进行检测。主要观察指标:X射线检测成骨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改良Masson三色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同时进行Ⅰ型和Ⅲ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24只SD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X射线检测发现,与对照侧相比,实验侧缺损的边缘有明显钙化密度增高表现。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显示藻酸钙凝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中形成的组织呈现出交织状骨组织学特征,新骨量多而且结构酷似成熟骨。结论:藻酸钙凝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能用于修复颅骨极量骨缺损。
陈润良唐彦峰李声伟田卫东刘磊
关键词:藻酸钙凝胶骨组织工程颅骨缺损
二种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异位成骨能力比较
目的本实验旨在比较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和藻酸钙凝胶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后的组织工程化骨体内异位成骨的能力。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右腿胫骨冲出骨髓骨髓基质干细胞,梯度离心贴壁筛选纯化。体外扩增,并用含有左旋抗坏血...
陈润良刘磊田卫东闫征斌王涛李声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藻酸钙凝胶
文献传递
四种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比较
目的本实验旨在比较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珊瑚羟基磷灰石(CHA),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GLA)或藻酸钙的复合物修复大鼠颅骨极量缺损的效果,从而探讨最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无菌...
刘磊陈润良田卫东闫征斌王涛李声伟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颅骨缺损珊瑚羟基磷灰石藻酸钙
文献传递
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髁突骨折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研究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和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58例75侧髁突骨折通过三维螺旋CT技术进行扫描检查。结果: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确诊髁突骨折并明确骨折的部位、旋转、方向、移位情况等,对治疗方法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结论: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全面而直观的显示髁突骨折的情况,对髁突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和疗效的评价有重要作用。
刘家武刘磊肖金刚田卫东汤炜郑晓辉
关键词:髁突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
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藻酸盐组织工程化软骨Ⅱ型胶原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以藻酸盐为支架材料,以经体外软骨向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异位成软骨的可能性。方法将32只雄性SD 大鼠(体重为150~200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分离培养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
陈润良刘磊郑晓辉田卫东闫征斌陈希哲李声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藻酸盐软骨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