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26B04) 作品数:31 被引量:167 H指数:7 相关作者: 李家乐 白志毅 刘晓军 邱高峰 韩学凯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三角帆蚌生长性状和内壳色与所产无核珍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2015年 为了研究供片蚌和育珠蚌对无核珍珠质量的影响,以三角帆蚌紫色选育系F5为材料,在插植无核珍珠前,测量了供片蚌和育珠蚌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等生长性状,检测了供片蚌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 E。经过18个月育珠,测量了育珠蚌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计算其特定生长率,检测了育珠蚌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 E,测量了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颜色、大小、圆度、光泽和产珠量。结果发现,供片蚌生长性状与所产无核珍珠大小、圆度和产珠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供片蚌内壳色与无核珍珠颜色相关性极显著(r=-0.400~0.376,P<0.01),供片蚌d E值越大所产紫色珍珠比例越高、d E值越小所产白色珍珠比例越高。育珠蚌特定生长率与所产无核珍珠大小、光泽和产珠量相关性极显著(r=0.237~0.516,P<0.01),相关程度为体重>壳长>壳宽>壳高,育珠蚌特定生长率与所产无核珍珠圆度相关性极显著(r=-0.284^-0.256,P<0.01),相关程度为壳长>体质量>壳宽>壳高。育珠蚌内壳色与所产无核珍珠颜色、大小、圆度、光泽和产珠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综合各性状相关性分析,改良供片蚌内壳色可以改良珍珠颜色,改良育珠蚌的生长性状可以改良珍珠大小、光泽、圆度和产珠量。 李清清 白志毅 刘晓军 韩学凯 罗红瑞 董绍建 李家乐关键词:三角帆蚌 生长性状 罗氏沼虾Rab11基因cDNA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发掘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免疫相关基因,研究Rab蛋白(Ras-related proteins in brain)在罗氏沼虾免疫应答中发挥的作用,研究采用RACE-PCR技术克隆了罗氏沼虾Rab11基因全长c DNA序列,记为Mr Rab11。全长1381 bp,包括226 bp的5′UTR,511 bp的3′UTR和64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14个氨基酸,含有一个Rab结构域。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罗氏沼虾与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蚤状溞(Daphnia pulex)、叶蝉(Homalodisca vitripennis)Rab11一致性分别为82%、83%和82%。软件预测,Mr Rab11编码的蛋白分子量约为23.75 k D,等电点约为5.34。实时荧光定量表达分析表明,Mr Rab11基因在罗氏沼虾各组织中都有表达,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肌肉和肠道。在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感染12h后,罗氏沼虾肝胰腺中Mr Rab11的表达量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推测这是Mr Rab11对阴沟肠杆菌的应激表达,Mr Rab11在肝胰腺中参与了罗氏沼虾免疫应答过程。 夏正龙 黄雪娜 黄振远 陈雪峰 高强 濮剑威 慎佩晶 彭菲 杨国梁关键词:罗氏沼虾 免疫应答 中华绒螯蟹蜕皮激素受体基因(Ers-EcR)的克隆和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蜕皮激素受体(ecdysteroid receptor,EcR)介导调控甲壳动物蜕皮生长、附肢再生等重要生命活动。为了解EcR在人工控制甲壳动物的繁殖和生长中的作用,采用RACE方法结合同源克隆技术,首次从中华绒螯蟹Y-器官中克隆得到蜕皮激素受体基因全长cDNA序列(Ers-EcR,登录号:KF736985),并进行了结构解析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发现,Ers-EcR编码基因全长2 176 bp,开放阅读框为1 638 bp,编码545个氨基酸,具有DNA结合域(DBD)和配体结合域(LBD)等典型的核受体超家族结构域,但不具有信号肽结构。其中,DBD含有8个保守的Cys残基,可以形成2个锌指结构(C156-C159-C173-C176、C192-C198-C208-C211),是典型的DBD特征。多重序列比对分析表明,Ers-EcR氨基酸序列与拳手招潮蟹同源性最高,达到9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成体中华绒螯蟹ErsEcR基因在Y-器官和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血液、肠道、卵巢、眼柄、心脏和肝胰腺中有一定表达,在鳃、胸神经节和精巢表达量较低。这表明Ers-EcR基因在中华绒螯蟹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不具有典型的特异性,提示Ers-EcR基因可能参与体内多种生命活动的调控。 宫磊 张亦陈 孙妍 刘逸尘 耿绪云 孙金生关键词:中华绒螯蟹 克隆 三角帆蚌新发现的贝壳基质蛋白基因hic9的分离、鉴定及其在珍珠早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19年 为进一步研究珍珠质形成的分子机理,使用RACE-PCR技术从三角帆蚌外套膜中克隆到一个新的贝壳基质蛋白基因hic9。RT-PCR和原位杂交技术结果显示,hic9主要在闭壳肌和外套膜中表达,且在外套膜外褶的外表皮各部分都有信号,在壳皮沟中同样有信号,这些结果表明,hic9是一个同时参与了贝壳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形成的多功能基质蛋白基因。hic9富含甘氨酸(14.81%)、脯氨酸(13.58%)和丙氨酸(12.35%),在序列中部形成"Gly-X-X"的结构(X为任意氨基酸),与近C末端连续重复丙氨酸结构(polyA)一起使hic9具有类似蛛丝蛋白的结构特征。hic9 C末端由一段疏水性序列"LAWMLFV"组成,推测这段序列形成β折叠结构,紧邻该序列89~91位是"Asp-Leu-Asp"序列,这是一个典型的Ca2+结合位点。此外,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了珍珠形成早期阶段hic9在初生珍珠囊中的表达情况,插片后3~15 d hic9在珍珠囊中的表达水平维持在大致相同的表达水平,在碳酸钙沉积物从无序向有序转变时期(18~25 d),表达水平较第15天有显著的升高,这表明hic9参与了这一过程,在珍珠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刘晓军 郭炜 郭炜 白志毅 白志毅关键词:三角帆蚌 生物矿化 珍珠层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体病原肠杆菌PCR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4 2015年 根据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体培育期主要细菌性病原阴沟肠杆菌omp A基因序列、产气肠杆菌gry B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鉴定与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建立了两种病原菌的PCR快速检测方法,并对发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设计的阴沟肠杆菌与产气肠杆菌检测引物能分别扩增出与预计大小一致的385 bp和201 bp的特异性片段,与其余供试菌株无交叉反应。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103 CFU/ml和102 CFU/ml。罗氏沼虾幼体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实际发病情况一致,建立的检测方法也可直接对样品进行PCR检测,而无需细菌分离培养。本研究建立的阴沟肠杆菌与产气肠杆菌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可缩短检测时间,该方法的建立对罗氏沼虾幼体病原的快速诊断、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及无特定病原(SPF)群体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陈雪峰 杨国梁 高强 夏正龙 濮剑威 慎佩晶 黄振远关键词:罗氏沼虾 阴沟肠杆菌 产气肠杆菌 PCR检测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Perlucin蛋白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及表达产物的鉴定 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PCR方法从三角帆蚌外套膜cDNA中扩增perlucin基因的开放阅读框,连接到pET-28a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融合蛋白pET-28a-Hcperlucin。通过优化培养温度、IPTG浓度以及诱导时间,得出重组融合蛋白的最佳表达条件分别为:37℃、0.1 mmol/L IPTG、6 h。重组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表达重组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与预测值相符,约为21 kD,并能与鼠抗His-tag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表明重组融合蛋白构建成功。 林静云 白志毅 李家乐关键词:三角帆蚌 原核表达 WESTERN BLOT分析 日本沼虾卵巢发育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3 2014年 应用组织切片、组织化学技术,对日本沼虾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卵巢发育周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沼虾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和输卵管组成,卵巢外被结缔组织膜与生殖上皮。日本沼虾的卵巢发育具有明显的色泽与体积的变化,根据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将其划分为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成熟期和恢复期5个时期。卵子发生可分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卵黄发生后期4个时期。卵黄发生前期的卵母细胞为小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胞质嗜碱性,无卵黄颗粒;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为大生长期卵母细胞,胞质嗜酸性,早期含卵黄颗粒,后期转变为卵黄块,核位于卵母细胞中央;卵黄发生后期卵母细胞为成熟期卵母细胞,体积长足,核移动到卵母细胞周边,最终核生发泡破裂,核膜消失,卵周围滤泡细胞层变得极薄,等待排卵。 杜玉昕 邱高峰关键词:日本沼虾 雌性生殖系统 组织学 组织化学 中华绒螯蟹一龄性早熟和二龄成熟家系子一代成蟹阶段生长发育育性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017年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存在一龄性早熟和二龄正常成熟两种现象,为了解其后代养殖性能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利用构建的一龄早熟家系和二龄正常成熟家系,评估了其子一代在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存活率、产量、生殖蜕壳和性腺发育,结果显示:(1)正常家系的子一代在8月和10月的平均体重(70.45±18.62)g,(95.87±34.44)g高于早熟家系的平均体重(58.93±16.33)g,(95.56±25.26)g,甲壳长和甲壳宽在7、8和10月份,正常家系显著高于早熟家系,4-10月二龄正常成熟家系的特定增重率(SGR,(1.48±0.45)%/d)低于一龄早熟((1.65±0.12))%/d;(2)一龄性早熟家系完成生殖蜕壳的时间早于二龄正常家系,一龄性早熟家系在8月份的生殖蜕壳率为85%,高于正常家系(75%),但两者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3)就最终养殖效果而言,尽管正常成熟家系子代的存活率和平均产量比早熟家系分别高出14%和17%,但两种家系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河蟹二龄成熟家系子代在成蟹阶段的生长性能优于一龄早熟家系子代。 王海宁 刘青 吴旭干 姜晓东 肖起珍 成永旭关键词:成蟹 生长发育 中华绒螯蟹可视荧光标记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红色可视嵌入性荧光(visible implant elastomer,VIE)标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观察了荧光标记在中华绒螯蟹中的保持率和对其存活、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荧光标记幼蟹不同部位在室内饲养并观察8周,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幼蟹不同部位的标记保持率均为100%,对照组和各试验组幼蟹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荧光标记幼蟹螯掌节和腕节间的关节膜后移入室外养殖池养殖,中华绒螯蟹室外养殖的生长和发育速度与对照组也无显著差异(P>0.05)。挑选标记后经室外池塘养成的中华绒螯蟹进行小水体繁育实验,抱卵率为83.3%,平均抱卵量30×104egg·ind-1,与未标记中华绒螯蟹小水体繁育实验结果比较,抱卵率、平均抱卵量无显著性差异,荧光标记不影响中华绒螯蟹交配抱卵。本文结果表明,VIE可视荧光标记可作为中华绒螯蟹个体识别标记,应用于育种、资源调查等研究和生产实践。 李晶晶 耿绪云 董学旺 魏俊利 孙金生 邱高峰关键词:中华绒螯蟹 存活率 繁殖 中华绒螯蟹脑和胸腹神经团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脑和胸腹神经团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的脑位于2个眼柄基部之间,由前脑、中脑、后脑和各部分发出的神经束组成;在脑的切片中可以观察到多种髓质和不同类型的细胞体群。中华绒螯蟹胸腹神经团呈圆盘状,靠近腹甲中央,向外发出多条神经束;在其切片中也可观察到多种类型的细胞体群。详细地描述了中华绒螯蟹的脑和胸腹神经团的组织学结构,为进一步研究中华绒螯蟹的神经分泌细胞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研究其它甲壳类生物的脑和胸腹神经团的组织结构提供参考。 梁箫 沈春燕 刘志强 邱高峰关键词:中华绒螯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