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00204)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吴伟胡弢吴宝剑邹烨阙俐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溶剂挥发/萃取法制备曲尼司特聚乳酸微球及体外表征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改良溶剂挥发/萃取法制备曲尼司特聚乳酸微球,并对其体外特性进行表征。方法O/W型溶剂挥发/萃取法制备曲尼司特聚乳酸微球,4%聚乙烯醇溶液为乳化剂,通过改变内相或外相溶剂,加快萃取速度,促进微球快速形成。对微球的粒径、表面形态、载药量、包封率、释放特性进行考察。结果内相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极性溶剂可提高曲尼司特的包封率,微球粒径相应减小。外相中加入一定量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并不能明显提高包封率,但微球粒径减小。优选条件制备的微球表面光滑圆整,药物具有一定的突释效应,7 d时释放约68%。结论经改良的溶剂挥发/萃取法可较好地用来制备曲尼司特聚乳酸微球,并能提高药物的包封率。
- 姚帮新邹烨阙俐吴伟
- 关键词:微球曲尼司特聚乳酸
- 微粒和纳米粒眼部给药系统被引量:2
- 2005年
- 胡弢吴伟
- 关键词:微粒纳米粒眼部给药系统
- 多柔比星聚羟基丁酸酯微球的制备和体外性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制备具有缓释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的多柔比星聚β-羟基丁酸酯微球。方法以生物可降解性材料聚β-羟基丁酸酯为载体,液中干燥法制备多柔比星微球,并对其表面特征、载药量、包封率、粒径、跨距、体外释放、灭菌的影响进行考察。结果所得微球呈桔红色,外观圆整,分散性好;载药量为1.01%,包封率为16.79%,平均粒径为43.13μm,跨距为1.45;微球体外释放呈现3个不同阶段,60d累计释放率达65%;灭菌剂量低于6kGy时,灭菌后仍有菌落检出,当灭菌剂量>12kGy时材料和药物的性质有改变,剂量以9kGy为宜。结论微球具有缓释长效作用,是一类有前途的治疗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制剂。
- 胡弢吴宝剑吴伟
- 关键词:多柔比星聚羟基丁酸酯微球体外性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灭菌剂量
- 多柔比星聚酯微球的制备被引量:8
- 2005年
- 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多柔比星聚酯微球,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以药物与药物和聚β-羟基丁酸酯(PHB)总量的重量比、有机相中PHB浓度和水相中聚乙烯醇(PVA)浓度为自变量,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和跨距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次多项式拟合。结果表明,4个方程均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的效果较好。根据因变量效应面选择的较佳工艺条件为药物与药物和PHB总量之比6%、PHB浓度50mg/ml、PVA浓度6.5%,按优化工艺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载药量、包封率、平均粒径和跨距分别为1.0%、16.8%、43.1μm和1.45,体外释放60d累积释放65%。
- 胡弢吴伟吴宝剑
- 关键词:多柔比星聚Β-羟基丁酸酯微球星点设计
- RP-HPLC法测定兔眼各组织中多柔比星的浓度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建立测定兔眼各组织中多柔比星浓度的RP-HPLC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三乙胺(30:70:0.2),磷酸调pH到4.0;检测波长234nm;内标为柔红霉素;甲醇沉淀蛋白,固相萃取富集.结果在兔眼各组织中,多柔比星和内标保留时间合适,分离效果良好;在0.1~10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各组织中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3.70%和3.39%,低、中、高浓度,各组织回收率接近100%,提取率、定量限和检测限均符合要求.结论所建立的RP-HPLC法测定兔眼各组织中多柔比星的含量准确可靠.
- 胡弢吴伟
- 关键词:多柔比星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