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603022013003)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杨茜孙耀张小勇黄建生江双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养殖
  • 3篇沉积物
  • 2篇养殖海域
  • 2篇柱状沉积物
  • 2篇磷形态
  • 2篇海域
  • 2篇
  • 1篇悬浮颗粒物
  • 1篇再悬浮
  • 1篇生物可利用性
  • 1篇生物有效
  • 1篇生物有效性
  • 1篇生源要素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水产
  • 1篇水产养殖
  • 1篇碳源
  • 1篇通量
  • 1篇秋季
  • 1篇林地

机构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山东省海水养...

作者

  • 6篇孙耀
  • 6篇杨茜
  • 3篇张小勇
  • 1篇杨庶
  • 1篇宋娴丽
  • 1篇石晓勇
  • 1篇黄建生
  • 1篇郁通
  • 1篇江双林

传媒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近200a桑沟湾养殖海域柱状沉积中N形态分布及与浮游植物总量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研究分析了桑沟湾扇贝养殖海区和海带养殖海区的柱状沉积物,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将沉积物中N的赋存形态分为离子交换态氮(IEF-N)、碳酸盐结合态氮(CF-N)、铁锰氧化物态氮(IMOF-N)、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测得了各形态氮含量,分析讨论了各形态氮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并通过对沉积物的年代学测定,结合桑沟湾水产养殖和环境变化历史,探讨了桑沟湾养殖海域近200 a来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年际变化情况,分析了其与浮游植物总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N的含量上层高于底层,表明近些年的人类养殖活动增大了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中的N含量的富集。各形态氮的含量在两站位均有较大幅度变化,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是可转化态氮的优势形态;两个区域柱状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占TN的百分比分别为8.75%和7.23%。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和铁锰氧化态氮(IMOF-N)对浮游植物总量贡献较大。
郁通杨茜孙耀张小勇
关键词:柱状沉积物
东、黄海生源要素的埋藏通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对东、黄海海域2006年4月、10月航次的调查,结合210Pb数据,测定了4个站位200余年来沉积物中生源要素(总氮、总磷、总有机碳)的埋藏通量。从时间分布特征可以看出,4个站位中,总氮(TN)的埋藏通量均自底层向表层逐步上升,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左右达到较大值后便呈波动下降趋势;总磷(TP)在各站位的埋藏通量的变化比较稳定,几乎没有明显的峰值,均自底层到表层逐渐降低。总有机碳(TOC)的埋藏通量自底层到表层逐步升高,其中10594,10694站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均出现了最高值,12694及H1-18站位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现了相对高值,而后便呈下降趋势;从生源要素埋藏通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看出,南黄海各生源要素埋藏通量的平均值分布可能与黑潮流系的影响强弱不同有关,即黑潮流系影响越强初级生产力越弱,生源要素埋藏通量越低,反之则越高;而H1-18站位生源要素的埋藏通量变化特点较为复杂,原因可能与其所处海域水文条件复杂,受陆源影响较大有关。
杨茜孙耀
关键词:生源要素
黄东海陆架区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及生物可利用性被引量:14
2013年
采用1992年Ruttenberg连续提取法(SEDEX)将黄东海陆架区沉积物中的磷分为交换态磷(Ex-P),Fe结合态磷(Fe-P),自生磷(Au-P),碎屑磷(De-P),有机磷(Or-P),分析了各形态磷的平面和垂直分布特征;利用沉积物年代序列测定的结果,探讨了柱状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域磷形态的生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黄东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各形态磷平均含量为:Au-P(140.72μg/g)>De-P(59.23μg/g)>Or-P(32.69μg/g)>Fe-P(29.91μg/g)>Ex-P(5.92μg/g);各形态磷在沉积时间序列上分布不同,反映了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和气候环境等因子对磷埋藏量影响的不同,其中Au-P在长江口H1-18站位含量比南黄海中部3个站位要低得多;调查区表层潜在生物有效磷为13.55%左右,仅仅占沉积磷中的一小部分。
张小勇杨茜孙耀黄建生
关键词:沉积物磷形态生物可利用性
桑沟湾养殖海域柱状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被引量:8
2013年
以桑沟湾扇贝和海带两个养殖海区的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提取法将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分为交换态磷(Ex-P)、铁结合态磷(Fe-P)、自生磷(Au-P)、碎屑磷(De-P)和有机磷(Or-P),并分析了各形态磷的垂直分布特征;利用沉积物年代序列测定的结果,结合桑沟湾水产养殖历史,探讨了近200年来桑沟湾养殖海域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含量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域的生物有效磷。结果表明,柱状沉积物中上层各形态磷的含量高于底层,表明养殖活动使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中的磷含量增大。各形态磷的含量在贝壳沉积区内变化幅度均较大,Or-P是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形态;扇贝养殖区沉积物中的总磷(TP)、Or-P和海带养殖区沉积物中的TP、Or-P在沉积时间序列上分布基本一致,其含量变化与各时期工业生产和海水养殖活动密切相关;两个区域柱状沉积物中潜在生物有效性磷占总磷的百分比为61.2%和71.0%。沉积物中Ex-P的含量对该海域的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较大。
张小勇杨茜孙耀石晓勇江双林
关键词:柱状沉积物磷形态生物有效性
IPCC驱动下的林地碳汇估算方法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目前最新颁布的《2006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中,主要包括林地、农田、草地、湿地、人类聚居地和其他土地的碳汇功能及其估算方法,其中水产养殖水域被列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碳汇功能及其估算方法尚未给出。因林地碳汇研究起步最早,也最成熟,且农田、草地、湿地和人类聚居地是在林地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本研究在《2006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框架下详细介绍了林地碳汇估算方法的进展情况,希望从中找到对水产养殖碳汇研究的启示。
杨茜孙耀
关键词:IPCC碳源水产养殖
桑沟湾夏、秋季悬浮颗粒物的沉降通量及再悬浮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应用锚式悬挂沉积物捕捉器法,研究了我国北方重要海水养殖区域桑沟湾悬浮颗粒物沉降通量的分布特征,并通过金属Al标记法,同步测定了沉降颗粒物再悬浮比率。结果表明,桑沟湾的底层悬浮颗粒物(SPM)、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态总氮(PTN)和颗粒态总磷(PTP)平均表观沉降通量分别为1 511.4g/(m2·d)、20.01g/(m2·d)、1.497g/(m2·d)和0.474g/(m2·d),显著高于我国其他近岸海域,但底层沉降颗粒物再悬浮比率平均值高达92.8%,认为在养殖内湾,受再悬浮程度的影响,测得的底层表观沉降通量是中层的2.7倍,秋季明显大于夏季,海带和扇贝养殖区大于牡蛎养殖区。经再悬浮比率校正后的净沉降通量,仍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和季节变化,但受控因素发生了根本转变;这主要表现为净沉降颗粒物质主要源于生物代谢活动强烈中上层水体,贝类的排泄作用使牡蛎和扇贝养殖区的净沉降通量显著大于海带养殖区,养殖贝类个体增大、排泄量增加使秋季净沉降通量高于夏季。在我国近岸海域,再悬浮作用的影响,会对该区域悬浮颗粒物沉降通量的估算带来巨大误差,因此该作用不容忽视。
杨茜杨庶宋娴丽孙耀
关键词:沉降通量再悬浮悬浮颗粒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