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1Kj235Zd)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张茂润李广学周红梅彭成松陶昭才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油基
  • 2篇
  • 1篇形貌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稳定性
  • 1篇粒径
  • 1篇纳米
  • 1篇纳米FE3O...
  • 1篇改性
  • 1篇饱和磁化强度
  • 1篇FE
  • 1篇表面改性
  • 1篇磁化
  • 1篇磁化强度
  • 1篇磁流体

机构

  • 5篇安徽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张茂润
  • 3篇李广学
  • 2篇彭成松
  • 2篇周红梅
  • 1篇吴凤义
  • 1篇陶昭才

传媒

  • 2篇磁性材料及器...
  • 1篇金属功能材料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纳米Co粒子的制备及在硅油基磁性液体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以锌粉和氯化钴为原料,采用化学法制备纳米Co粒子。采用透射电镜考察工艺条件对生成的Co粒子粒径及晶貌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粒径Co粒子的筛选,确定了用于制备磁性液体的适宜粒径。纳米Co经表面活性剂改性后与适量的纳米Fe3O4胶粒混合,用过渡液进行复合包覆,使用超声波振荡和机械分散的方法将其分散于2-甲基硅油中,得到硅油基复合磁性液体。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定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物浓度一定的条件下,Co粒子的晶貌主要由反应温度决定;对Co粒子粒径影响最大的是反应温度,其次是搅拌转速,反应时间对Co粒子粒径的影响不大。Co粒子用作磁性液体基体材料的适宜粒径约为10.88 nm,晶貌主要为六面体和棒形。复合磁性液体的饱和磁化强度比Fe3O4磁性液体的饱和磁化强度提高21%以上。
张茂润周红梅李广学
关键词:饱和磁化强度
硅油基磁流体中磁微粒分散体系形成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硅油基磁流体由于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但与硅油相溶的表面活性剂较少 ,如何将磁微粒高度地分散在硅油中 ,是制备硅油基磁流体的关键。本文探讨了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Fe3 O4微粒在硅油中高度分散体系形成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张茂润彭成松李广学
关键词:影响因素
硅油基Fe_3O_4磁流体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11
2003年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磁胶粒,经过渡液包覆后均匀地分散在硅油中,制成了硅油基Fe3O4磁流体。通过实验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条件,用透射电镜(TEM)观测磁胶粒的大小、形状,其平均粒径在15 nm左右。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定了磁流体的饱和磁化强度,其最高值为μ0Ms=87.2mT。
张茂润陶昭才李广学
工艺条件对纳米钴粒子的粒径及形貌的影响
2008年
以锌粉、氯化钴为原料,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Co粒子。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搅拌转速、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Co粒子的粒径及形貌的影响。用透射电镜(TEM)对试样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在反应物料浓度一定的条件下,Co粒子的形貌主要由反应温度决定;影响粒径的因素主次排序依次为反应温度、搅拌转速、反应时间;为制备不同粒径及形貌的纳米Co粒子提供了依据。
彭成松张茂润
关键词:粒径形貌
磁性微粒的表面改性及分散方式对硅油基磁性液体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以平均粒径约10.8nm、球形Fe3O4微粒为基体材料,用不同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后分散于2-甲基硅油中,根据分散体系透光率值的大小确定适宜的表面活性剂。用过渡液对改性后的磁微粒进行复合包覆,然后分散在2-甲基硅油中可得到硅油基磁性液体。根据磁性液体透光率、饱和磁化强度的不同,考察了Fe3O4微粒的表面改性对稳定性的影响。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各组分之间的理想配比,探讨了不同分散方式对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Fe3O4微粒粒径一定的条件下,硅油基磁性液体的稳定性主要由过渡液、Fe3O4微粒、表面活性剂三者的用量决定,还与使用的分散方式有关。
周红梅张茂润吴凤义
关键词:纳米FE3O4微粒表面改性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