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032)

作品数:15 被引量:85H指数:6
相关作者:裴树文马东东卫奇马宁王法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自然博物馆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石器
  • 10篇旧石器
  • 7篇泥河湾盆地
  • 6篇遗址
  • 6篇石制品
  • 5篇更新世
  • 4篇石器时代
  • 4篇旧石器时代
  • 3篇早更新世
  • 2篇中更新世
  • 2篇盆地
  • 2篇旧石器地点
  • 2篇旧石器遗址
  • 1篇修理方法
  • 1篇牙釉质
  • 1篇氧稳定同位素
  • 1篇易溶盐
  • 1篇釉质
  • 1篇水洞沟遗址
  • 1篇碳氧稳定同位...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北京自然博物...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河北省文物研...
  • 1篇巴塞罗那自治...
  • 1篇大同市考古研...
  • 1篇贵州省文物考...

作者

  • 12篇裴树文
  • 6篇马东东
  • 5篇卫奇
  • 3篇马宁
  • 2篇王法岗
  • 1篇彭菲
  • 1篇周振宇
  • 1篇陈福友
  • 1篇关莹
  • 1篇张双权
  • 1篇冯兴无
  • 1篇牛东伟
  • 1篇张晓凌
  • 1篇张乐
  • 1篇高星
  • 1篇张兴龙
  • 1篇赵海龙
  • 1篇马姣
  • 1篇王晓敏
  • 1篇郑雪芳

传媒

  • 12篇人类学学报
  • 2篇文物春秋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奥杜威工业石制品分类综述被引量:6
2014年
石制品是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主要研究对象,其分类是旧石器生产技术和文化研究的基础与前提,然而,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有关石制品分类目前尚无一致标准,这对开展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术研究的国际交流产生了负面影响。鉴于似奥杜威(Oldowan-like)或模式I工业在我国古人类石器工业面貌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因此,本文对以非洲为代表的奥杜威(Oldowan)工业(模式I)石器技术研究中有关石制品的分类体系进行整合和梳理,同时借鉴Mary Leakey、Glynn Isaac和Nicholas Toth等为代表的不同分类系统,并对中国境内有关石制品分类的现状进行讨论。
裴树文
关键词:石制品MARY
宁夏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发掘报告被引量:9
2014年
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发现于2002年,位于水洞沟遗址核心区,2003年至2005年共进行三次系统发掘,揭露35个水平层,面积25m^2,出土包含石制品、动物化石、鸵鸟皮及装饰品等文化遗物上万件。遗址埋藏在边沟河左岸第二级基座阶地,文化层为灰白一灰黄一灰绿色粉砂及黏土质粉砂,厚度在3m以上,遗址堆积后期局部受到小规模水流改造,但石制品组合基本保留了制作完成后的总体面貌。石制品原料取自附近的河流和湖泊成因的砾石;石制品是一个包含石核、废片、石器、砸击品和打制工具但以废片为主体的组合,个体以小型居多;锤击法为剥片的基本方法,砸击法被偶尔使用,刮削器为石器的主要类型,石器为锤击法简单修理而成。石器工业总体显示北方小型石片石器传统。光释光年代初步测定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大致发生在27-25kaBP,属旧石器时代晚期。
裴树文牛东伟高星陈福友冯兴无张双权张乐张晓凌马宁彭菲周振宇关莹王惠民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晚期
旧石器时代砸击法剥片技术相关问题探讨被引量:4
2019年
砸击法是早期人类最基本的剥片技术之一,自旧石器时代早期至现代民族学观察中一直有大量应用。相对于另一种重要的剥片技术-锤击法,砸击法独特的剥片机制有着诸多的优势和不足,其在人类演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目前,国内关于砸击法剥片技术的实验和讨论较少,有关砸击法剥片技术的鉴别特征和经济策略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砸击法相关术语的梳理,结合泥河湾盆地麻地沟遗址的石器实验研究,明确了砸击法的基本概念,讨论了砸击法的应用方式、经济效益、产品辨识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砸击法的适用情况,并倡导在以后的砸击法产品辨识过程中应以各地原料为基础进行实验观察,进而对遗址中砸击法产品进行对比和辨认。本文对客观解释古人类的石器技术与生存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马东东马东东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
黑土沟“上文化层”再观察
黑土沟遗址是泥河湾盆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更新世古人类活动遗址,因年代接近2 Ma而且出土貌似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制品,对当前人类走出非洲的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对于旧石器时代考古传统理念也带来巨大冲击。作者对黑土沟'上文化层'的...
卫奇裴树文贾真秀Susan Keates
关键词:石制品泥河湾盆地
文献传递
东谷坨遗址石制品再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东谷坨下更新统旧石器遗址发现的1676件石制品,包括各种类型的石核、石片和加工的石器,还有断块,其中石片数量占绝对优势,剥片技术基本上为硬锤锤击,选择台面的打击点和充分利用台面具有成熟的逻辑思维结构。石制品岩性主要为燧石,保存相当新鲜。石制品以小型和宽薄型为主。石器中有加工精致的尖状器和各种样式的边刃器。东谷坨石制品与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的本质上没有差异,它们应该属于中国旧石器早期的同一"文化"或"工业"系统。
卫奇
关键词:石制品下更新统
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制品分析方案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提出一种应用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制品研究的分析方案。本方案以宏观分析方法为主,不包括同样重要的微观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制品的技术-类型学分析,不涉及特定地区和特殊石制品的讨论。在旧大陆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研究中,鉴于学者们使用的技术学与类型学分析方案总体相似,我们认为在研究中使用标准化的分析方案会提高地区间石器面貌的可比性,并有助于理解旧石器时代早期旧大陆古人类的技术行为模式。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将回顾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并提出分析视角和术语建议,希望有助于研究中对描述剥片类、废片类、锤击工具、拼合工具和传统石制品的测量与绘图惯例。
Ignaciodela TORRERafael MORA裴树文马东东
关键词:分析方案旧石器时代早期
石片研究被引量:30
2013年
石片是石制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类须遵循逻辑划分,研究应规范化、系统化和简单化。按照台面和背面特征划分石片类型越来越趋向共识。石片台面由其背面缘和破裂面缘构成,是由直线、折线和弧线相互组成的几何图形,它的形状反映剥片思维的逻辑构想。依据单疤、双疤、多疤组合和单向、双向、多向组合观察石片背面有助于剥片流程的分析。从背面观测石片的长度和划分左右较为合理,参照人的手掌和手指判定石片大小和依据黄金分割律确认石片的形态应该是较有理的选择。石片除了制作食物外,更多功效的猜想也值得考虑,如敬奉首领、示爱异性、切割头发胡须、挠痒痒和清理排泄物等。
卫奇裴树文
关键词:旧石器
泥河湾盆地麻地沟E5旧石器地点的遗址成因与石器技术被引量:9
2016年
麻地沟E5旧石器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东端岑家湾台地古人类活动集中区,埋藏于泥河湾层灰白色-灰黄色细砂和粉砂层内。遗址发现于200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于2014年对其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面积22m^2,出土143件石制品、8件动物碎骨和235件砾石。遗址成因(标本分布状况、原料与个体大小、风化磨蚀状况和标本空间聚集特征等)分析表明,遗址形成受到明显的水流搬运和改造。石制品原料均来自遗址周围1km^2范围内,岩性以硅质白云岩、燧石和火山岩为主;锤击法剥片和修理石器,剥片和修理随意,石制品形态无定型,显示旧石器时代早期奥杜威(Oldowan)工业特点。初步古地磁年代测定显示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大致为1.20 Ma。该遗址的发掘对研究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遗址成因与古人类的生存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裴树文贾真秀马东东马宁李潇丽
关键词:早更新世泥河湾盆地
泥河湾盆地板井子遗址锯齿刃器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锯齿刃器是中国旧石器时代存在的一种重要器物类型,然而,其模糊的类型学鉴定标准使得该器物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板井子遗址是河北泥河湾盆地晚更新世早期的一处重要旧石器遗址,出土较多锯齿刃器。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证明板井子遗址的锯齿刃器齿凹的大小与石锤修理部位面积大小呈正相关关系,且遗址中有一部分锯齿刃器是用修理部位面积较小的带尖石锤打制而成,并在遗址标本中找出尖端有散漫坑疤的带尖石锤。本文复原了锯齿刃器的制作工艺流程,证明锯齿刃器是一个稳定的加工过程,需要特殊的石锤来加工,并对其功能进行讨论。
马东东赵海龙郑雪芳裴树文
关键词:修理方法泥河湾盆地
泥河湾盆地神泉寺遗址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神泉寺遗址分布在山西省阳高县神泉寺村东侧寺沟二水库塔儿梁上,泥河湾盆地桑干河支沟的基座阶地的堆积层中,富含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其石制品面貌与许家窑—侯家窑遗址的十分相似,骨化石14C测定提供的年龄数值是11720±150 B.P.。
卫奇张畅耕胡平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