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2410)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李明春赵丽艳程艳芹马守栋刘金凤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401医院解放军第305医院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甲壳胺
  • 2篇蛋白
  • 2篇水溶性
  • 2篇细胞
  • 2篇磷酸化
  • 2篇非水溶性
  • 1篇蛋白酪氨酸
  • 1篇蛋白酪氨酸激...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电泳
  • 1篇毒性
  • 1篇毒性比较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抑瘤
  • 1篇抑瘤作用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染色

机构

  • 4篇解放军第40...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北京蛋白质组...

作者

  • 4篇赵丽艳
  • 4篇李明春
  • 3篇马守栋
  • 3篇程艳芹
  • 2篇赵忠鹏
  • 2篇刘金凤
  • 1篇纪松岗
  • 1篇钱小红
  • 1篇柳迎华
  • 1篇林萍
  • 1篇蔡芸

传媒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甲壳胺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比较
2015年
目的观察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甲壳胺对小鼠灌胃及腹腔注射给药的急性毒性反应,对其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比较。方法两种甲壳胺以最大浓度及最大灌胃体积2次/d灌胃给药或1次/d腹腔注射给药后,连续观察14 d,记录各组小鼠的体重、活动及急性毒性反应情况。结果小鼠按1 d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量4800 mg/kg给药、相当于成人(60 kg)每天用药量120倍,一次性腹腔注射量为2400 mg/kg,两种甲壳胺给药的各组小鼠均未出现毒性反应及死亡,与对照组相比亦无明显体重差异。结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甲壳胺按成人日剂量用药均无急性毒性反应。
林萍柳迎华程艳芹赵丽艳李明春
关键词:小鼠急性毒性
四种不同类型甲壳胺抑瘤作用的初步比较
2014年
目的制备并表征纳米级甲壳胺,初步比较其与O-羧甲基甲壳胺、水溶性低分子量甲壳胺、非水溶性高分子量甲壳胺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改进的离子凝胶法制备纳米级甲壳胺,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马尔文激光纳米粒度测定仪对其形态、粒径、表面电位进行表征。采用MTT法初步比较上述四种类型甲壳胺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抑瘤活性。结果制备得到平均粒径160nm的纳米级甲壳胺,高、中浓度下均对LoVo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的抑制率达54.0%,其它三种类型甲壳胺抑制率分别是O-羧甲基甲壳胺4.5%、非水溶性甲壳胺35.8%和低分子量甲壳胺38.1%。结论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四种类型甲壳胺中纳米级甲壳胺的体外抑瘤作用最好,O-羧甲基甲壳胺几乎无抑瘤作用。
赵丽艳赵忠鹏马守栋程艳芹李明春
关键词:LOVO细胞抑瘤作用
甲壳胺对HepG2细胞蛋白酪氨酸激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2014年
目的:初步探讨甲壳胺诱导人肝癌Hep G2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动态检测甲壳胺作用于Hep G2细胞后,细胞膜相及胞浆内的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活性的变化。结果:甲壳胺可以抑制Hep G2细胞内的PTK活性,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甲壳胺作用Hep G2细胞后,随着PTK活性的减弱,PTP的活性也短暂下降。结论:甲壳胺诱导Hep G2细胞凋亡时,涉及到PTK的活性改变。观察到膜相蛋白中PTK的活性改变早于胞浆蛋白,提示可能存在一个信号的跨膜转运过程;同时伴有PTP的活性变化,可能反映了胞内蛋白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即时调节机制。
赵丽艳赵忠鹏马守栋刘金凤李明春
关键词:甲壳胺HEPG2细胞信号转导磷酸化
一种磷酸化蛋白质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考察
2012年
目的对用于磷酸化蛋白质的相对定量分析的一种基于双向差示凝胶电泳(2-DDIGE)技术和Pro-Q Diamond荧光染色的方法进行考察。方法采用DIGE技术,从Pro-Q Diamond染色后对Cy2、Cy5荧光强度的影响、Pro-Q Diamond染色过程中采用的试剂对CyDye标记的蛋白质的影响、去离子水对DIGE扫描结果的影响、CyDye染料扫描的稳定性影响等方面,考察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特异性。结果在Pro-Q Diamond染色前对DIGE凝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影响荧光强度变化,以致在进行Pro-Q Diamond染色后,凝胶点的荧光强度变化无法区分是染色造成的灰度值变化还是CyDye染料自身的变化,从而使通过荧光强度变化来定量检测磷酸化蛋白质变得困难。结论不宜采用对同一DIGE凝胶进行Pro-Q Diamond再染色检测磷酸化蛋白质的方法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的定量分析,为能同时展示出胶上的磷酸化蛋白质和总蛋白质,可通过DIGE实验与Pro-Q Diamond分开运行,再通过DIGE扫描图谱与Pro-Q Diamond染色图谱进行匹配的方法进行改进。
赵丽艳刘金凤蔡芸钱小红马守栋程艳芹纪松岗李明春
关键词:比较蛋白质组学磷酸化蛋白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