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0832070)
-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春华黄晖李秀保王欣黎广钊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广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北部湾涠洲岛珊瑚礁生态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 涠洲岛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海底火山喷发堆积岛,近岸浅海生长发育有丰富的珊瑚礁资源。本文从珊瑚礁生态环境条件,珊瑚礁分布与优势种,珊瑚礁区浮游生物,珊瑚礁地貌与沉积等方面介绍了涠洲岛珊瑚礁最近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涠洲岛...
- 王欣
- 关键词:珊瑚礁
- 文献传递
- 涠洲岛珊瑚礁海域氮磷比值季节变化与浮游生物结构的关系被引量:9
- 2013年
- 海水中的营养元素如氮、磷等的含量对当地的浮游动、植物结构(总种数、丰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和多样性阀值)影响巨大。为了了解涠洲岛珊瑚礁生态区氮磷营养盐含量变化对生物生态的影响,文章根据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对涠洲岛珊瑚礁生态区4个季节水环境参数与生物生态调查的数据资料,重点分析不同形态的海水氮磷比值(N∶P)的分布及其与浮游动、植物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涠洲岛珊瑚礁生态区N∶P较高,年平均值为38.08±14.7,属P限制较明显的海区。在N∶P季节变化上,总体上受风生流影响较大的冬夏季明显高于春秋季;在N∶P空间变化上,由于一些特征影响因素,出现了局部的特点,例如,在珊瑚礁覆盖度和基础生物量较高的东北和西北部海域,溶解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溶解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比值、溶解态氮(dissolved nitrogen,DN)∶溶解态磷(dissolved phosphorus,DP)比值和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比值多出现高值,风生流影响较大的北部和西南部海域,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溶解无机磷(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比值和颗粒态氮(particulate nitrogen,PN)∶颗粒态磷(particulate phosphorus,PP)比值多出现明显低值,受生活和养殖排污影响较大的南部海域,PN∶PP比值最高。生态系统内部生态过程的释放补充、风生流的携带补充和岛区的综合补充影响均得到了重要体现。相关分析显示,不同形态N∶P比值之间的相关性以西南季风影响的春夏季最为显著,东北季风影响较大的冬季次之,秋季并不明显。不同形态N∶P比值在东北季风影响较大的秋冬季和受冷水团影响较大的春季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其对浮游动、植物结构的影响比环境因子显著得多;在浮游动、植物繁盛的秋季,集中体现了DON∶DOP、DN∶DP与浮游动物总
- 何本茂黎广钊韦蔓新谭趣孜
- 北部湾涠洲岛珊瑚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4
- 2009年
- 综述涠洲岛珊瑚礁生态环境条件、珊瑚礁分布与优势种组成、珊瑚礁地貌与沉积以及珊瑚礁区浮游生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对涠洲岛珊瑚礁的研究应重点围绕珊瑚礁生态学、珊瑚礁记录的古环境以及珊瑚礁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进行。
- 王欣黎广钊
- 关键词:珊瑚礁
- 涠洲岛珊瑚礁生态区各种形态磷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13年
- 根据2007年12月、2008年3、6和10月对涠洲岛珊瑚礁生态区进行4个季度的调查资料,首次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各种形态P的含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涠洲岛珊瑚礁生态区P的含量不高,作为主要环境评价因子的CDIP均在一类海水范围内;在所有形态P中,只有CTP和CDP具有春季>秋季>夏季>冬季的变化规律,其余形态P却各具特色;但4个季节P的存在形态均是以DP为主,占TP含量的74.65%~88.96%;各种形态P含量的平面分布受风生流的影响极为明显,而且突出体现在CTP和CPP的含量分布上.相关分析表明,各种形态P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其中CDP与CDOP在4个季节均以显著(p<0.05)以上的正相关出现,但只有春夏季成为CTP的主导控制因子.涠洲岛珊瑚礁生态区各种形态P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主要突出体现在受风生流影响较大的CPP相关水平上.但各种形态P与浮游生物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却与浮游生物的兴衰有关,在浮游生物量较低的春季,各种形态P含量只对浮游植物丰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和多样性阀值产生显著的正、负相关影响,而在浮游动、植物和初级生产力显著增加的秋季,所有形态P含量与浮游动、植物和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却主要集中体现在CPP和CDOP对浮游植物数量变化以及对浮游动物的总种数、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多样性阀值的正、负相关影响上,与珊瑚礁生态系的元素循环和能量传递速率加快,P获得快速再生并对浮游动、植物和初级生产力起明显促进作用有关.
- 韦蔓新黎广钊何本茂李智谭趣孜王欣
- 关键词:海洋化学影响因素
- 20年来涠洲岛珊瑚礁物种多样性演变特征研究被引量:24
- 2010年
- 综合2007年10~11月、2008年4~5月布置的6条主剖面20条分断面的调查结果,涠洲岛珊瑚礁共出现石珊瑚10科22属46种,9个未定种,该调查区以角蜂巢珊瑚属(Favites)、滨珊瑚属(Porites)、蔷薇珊瑚属(Montipora)为优势类群,各主剖面的优势类群分布各有差异,以西南部的W2主剖面、东北部的W5主剖面的珊瑚礁属种最多,均为8科13属;涠洲岛珊瑚礁属级多样性指数H′值和均匀度指数E值均呈现东北部W5>西南部W2>东南部W6>西南部W1>西北部W3>北部W4的规律,H′值差异明显,E值变化不大;其珊瑚礁群落近20 a来受到全球气候事件及区域人为活动的影响,整体呈现出衰退迹象,处于缓慢恢复状态。衰退表现在:从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的珊瑚礁优势种群的组合变化,由较多的优势属种组合演化到相对少的优势属种组合。一直占据优势的鹿角珊瑚种群出现退化,从顶级优势类群降级更替;珊瑚礁属种的多形态组合向相对简单形态组合的演变;历年来珊瑚礁伴生生物的资料(主要是鱼群数量、海参等)显示,涠洲岛珊瑚礁群落生物多样性呈现衰退态势;从2001年至今连续的珊瑚礁健康调查(Reef Check)资料显示,该区石珊瑚礁曾大面积死亡尚未完全恢复。从涠洲岛20 a珊瑚礁多样性演变过程研究发现,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全球性极端气候、区域性气候变化及不合理的破坏性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
- 梁文黎广钊张春华王欣农华琼黄晖李秀保
- 关键词:珊瑚礁全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