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220260)

作品数:3 被引量:57H指数:3
相关作者:高锐李文辉王海燕侯贺晟李洪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土资源部北京派特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震
  • 4篇地壳
  • 4篇深地震
  • 4篇深地震反射
  • 3篇青藏高原
  • 2篇地震反射
  • 2篇地震反射剖面
  • 2篇东北缘
  • 2篇造山带
  • 2篇山带
  • 2篇深地震反射剖...
  • 2篇剖面
  • 2篇秦岭造山带
  • 2篇青藏高原东北...
  • 2篇鄂尔多斯地块
  • 2篇反射剖面
  • 2篇北缘
  • 1篇单次
  • 1篇地壳深部
  • 1篇地壳深部结构

机构

  • 7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北京派特森科...

作者

  • 6篇李文辉
  • 5篇高锐
  • 3篇王海燕
  • 3篇李洪强
  • 2篇侯贺晟
  • 1篇李秋生
  • 1篇郭晓玉
  • 1篇高锐
  • 1篇卢占武
  • 1篇李英康
  • 1篇熊小松
  • 1篇薛爱民
  • 1篇高建荣
  • 1篇黄兴富
  • 1篇徐啸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2014年中...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松潘—西秦岭—临夏盆地深地震反射剖面——采集、处理与初步解释被引量:38
2014年
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使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其形成不仅导致了亚洲大陆内部强烈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还对其边缘地区的地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的前缘部位,是印度与欧亚两大板块碰撞作用由近南北方向向北东、东方向转换的重要场所.本文利用2004年和2008年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资料,采用关键处理技术和参数开展唐克-合作剖面与合作-临夏剖面联线处理,获得总长约40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完整揭示了西秦岭造山带及其两侧盆地的地壳结构和构造变形样式.结果显示西秦岭造山带下地壳向若尔盖逆冲推覆的深部构造特征;西秦岭下地壳北倾的强反射及其北侧南倾的强反射特征揭示出扬子与华北两个大陆板块在西秦岭造山带下的汇聚行为.Moho的埋深和起伏形态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经历了高原隆升后强烈的伸展减薄作用.
王海燕高锐李秋生李文辉侯贺晟匡朝阳薛爱民黄薇漪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剖面青藏高原西秦岭临夏盆地数据采集与处理岩石圈结构
鄂尔多斯-秦岭造山带-大巴山地壳结构研究
<正>秦岭造山带是早中生代南北两大陆块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碰撞的产物,但其并非一个统一的造山带,而是南北两个大陆边缘长期演化的产物,各部分性质和时代不同,是一个复杂的构造混杂体(车自成等,2011)。由于秦岭造山带所处...
李文辉高锐王海燕李洪强侯贺晟熊小松叶卓邹长桥
文献传递
用深地震反射大、中炮数据研究地壳深部结构
<正>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技术同石油反射勘探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不同物性界面的反射波来描述地质构造特征,是被国际地学界公认的探测岩石圈精细结构的手段之一.为了揭示区域深部构造并探索其地球动力学过程,深地震反射需要同时获得上地...
李洪强高锐王海燕李文辉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地块与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构造关系——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观测的揭露
<正>新生代期间,中国大陆西部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以地壳缩短、增厚和陆内造山作用和强烈地震活动等为主要特征。在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界,青藏高原深层物质侧向移动被东北侧鄂尔多斯盆地的阻挡,新生代构造变形和...
李文辉高锐王海燕李洪强邹长桥梁宏达
文献传递
综合数据分析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构造形变及其构造成因独特性探讨被引量:13
2017年
青藏高原边缘是研究青藏高原构造生长的重要场所.然而,青臧高原各边界却呈现出不同的地貌形态响应.尤其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六盘山地区,与青藏高原东缘相比,它与邻近稳定鄂尔多斯地台之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地形变化.青藏高原东边界所对应的龙门山构造带呈现出高陡的地貌形态:在100 km范围内,海拔高程从四川盆地的500 m陡升至临近的龙门山构造带的3500 m.而青藏高原东北边界所对应的六盘山构造带则与邻近的鄂尔多斯盆地表现为宽缓的地形变化.之前由于缺少高精度的数据资料,对造成这一地表形态差异所对应的地壳结构缺少必要的了解.在本次研究中,将着重利用前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所获得的165 km长高分辨率深反射地震数据,并结合在此区域所获得的航磁数据资料进行该地区地壳结构的综合解释,得出青藏高原东北缘一鄂尔多斯地块构造转换带的地壳结构变形模型.研究表明六盘山地区主要物质组成为构造增生楔,其两侧分别存在陇西火山岛弧和鄂尔多斯结晶基底.高原生长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并不能使相对松散的构造增生楔无限制的抬高而是容易发生重力坍塌,从而造成六盘山地区比较宽缓的地形结构.同时本文还将此地壳结构研究结果与前人在青藏高原东缘所获得的地壳结构及变形机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这两个地区的构造变形模式,并找出两个地区的构造变形共性和差异.研究结果也将为了解青藏高原侧向构造生长过程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郭晓玉高锐高建荣徐啸王海燕黄兴富李文辉李洪强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深地震反射剖面
用深反射大炮对大巴山-秦岭结合部位的地壳下部和上地幔成像被引量:9
2014年
根据近垂直反射原理对秦岭和大巴山结合部位的深地震反射测线上的5个大药量的反射大炮进行静校正、去噪、速度求取、CDP分选等处理获得沿深地震反射测线的大炮单次覆盖剖面.单次剖面和原始单炮数据结果初步显示:深地震反射测线最南端TWT 16 s处存在地幔反射,该地幔反射界面向北可以追踪到凤凰山下TWT 18.5 s.地幔反射在原始大炮数据表现为信噪比较高的连续震相.莫霍面反射在凤凰山南10km,TWT在16 s,从该处向南莫霍面震相难以识别,不能追踪;从该处向北,莫霍面反射可连续追踪,界面变化平缓、南深北浅,在测线最北端莫霍面反射TWT 14.2 s.初步认为测线最南端的地幔反射为扬子板块向北俯冲证据.
李洪强高锐王海燕李文辉卢占武侯贺晟熊小松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莫霍面大炮
鄂尔多斯地块-秦岭造山带-大巴山地壳P波速度成像研究
<正>秦岭造山带是早中生代南北两大陆块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碰撞的产物,但其并非一个统一的造山带,而是南北两个大陆边缘长期演化的产物,各部分性质和时代不同,是一个复杂的构造混杂体。由于秦岭造山带所处位置的重要性,演化时间...
李文辉高锐李英康王海燕李洪强侯贺晟熊小松卢占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