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733802)

作品数:10 被引量:152H指数:7
相关作者:张克信李廷栋徐亚东季军良陈奋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盆地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2篇蚀变
  • 2篇蚀变异常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分区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
  • 1篇第四纪
  • 1篇盐矿
  • 1篇岩相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地质
  • 1篇杂砂岩
  • 1篇造岩
  • 1篇找矿
  • 1篇找矿应用
  • 1篇中国地壳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西安地质矿产...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天津华北地质...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3篇张克信
  • 3篇李廷栋
  • 2篇林晓
  • 2篇王国灿
  • 2篇骆满生
  • 2篇徐亚东
  • 2篇陈奋宁
  • 2篇季军良
  • 2篇刘勇
  • 2篇耿树方
  • 2篇高小芬
  • 1篇梁银平
  • 1篇乐明亮
  • 1篇刘燕学
  • 1篇程木伟
  • 1篇寇晓虎
  • 1篇宋俊峰
  • 1篇郑荣国
  • 1篇李锦轶
  • 1篇肖庆辉

传媒

  • 5篇地质通报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华南地质与矿...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纪沉积体系与环境被引量:14
2017年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沉积体系划分与沉积环境演化是新疆地区值得探讨的2个问题,其中沉积微相的研究对恢复古环境及油气有利相带的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综合运用露头、岩心、测井、地震资料,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和湖泊三类体系的组合,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主要发育辫状河道、砂(砾)质漫滩等微相,河流-三角洲体系包含砂质和砂砾质辫状河,该体系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心滩、河漫滩、河漫湖、河漫沼泽等微相,湖泊体系以滨浅湖泥为主。此外,孢粉及C、O同位素分析显示,克拉玛依组上段所属时代为中三叠世,且盆地西北缘在三叠纪处于陆相环境。早—晚三叠世,盆地由干旱炎热的亚热带气候逐渐转为潮湿温暖适宜植被生长的温带气候。
何苗张利伟刘勇李廷栋张武
关键词:微相孢粉古环境
青藏高原第四纪钾盐矿时空分布特征及成矿控制因素被引量:9
2013年
青藏高原是中国钾盐的重要产地,钾盐矿产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和羌塘高原内陆湖盆区,从北到南盐湖水化学类型具有明显的分带,柴达木盆地区盐湖水化学类型为硫酸镁-氯化物型,钾盐矿产具有成盐多期性,以卤水钾盐为主,固液并存;羌塘高原内陆湖盆区盐湖水化学类型为碳酸盐-硫酸盐型,钾盐主要存在于卤水中。在综合分析青藏高原钾盐矿产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青藏高原钾盐矿产成矿的控制因素有成矿物质来源、构造地貌及气候,其中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和深部水的补给,构造地貌决定物质的搬运富集,气候决定矿产的形成和保存。
高小芬林晓张智勇向树元张克信
关键词:青藏高原第四纪控矿因素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地层分区与序列及其对隆升的响应被引量:70
2010年
在系统查阅1996~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藏高原完成的177幅1:25万地质填图和前人已发表的新生代地层资料的基础上,划分出青藏高原及邻区古近纪-新近纪残留盆地共98个,归属为南疆-西昆仑、柴达木-祁连-西秦岭、羌塘-川西、扬子西缘、冈底斯-喜马拉雅-恒河共5个地层区,进一步细分为13个地层分区.通过对各个地层分区的残留盆地类型、形成构造背景、各分区内的岩石地层序列及其沉积特征、地层接触关系、时代确定依据与沉积演化过程的描述,将青藏高原新生代的隆升及其沉积响应划分为3大阶段、8个亚阶段:一是俯冲碰撞隆升阶段(65~34Ma),含3个亚阶段:(1)65~56Ma:印度与欧亚板块初始碰撞,恒河前陆盆地和成都、塔里木压陷盆地形成.(2)56~45Ma: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高峰期,高原北部柴达木-可可西里-羌塘压陷盆地和东北缘的兰州-西宁压陷盆地形成.(3)45~34Ma:约40Ma左右藏南新特提斯残留海消亡,印度与欧亚板块全面完成碰撞;高原东缘走滑拉分盆地初始发育.约40Ma以来喜马拉雅沉积缺失,标志喜马拉雅初始隆升;约36Ma以来冈底斯带区域不整合面发育,标志冈底斯初始隆升.二是陆内汇聚挤压隆升阶段(34~13Ma),含3个亚阶段:(1)34~25Ma:沿冈底斯分布日贡拉砾岩,是冈底斯持续隆升的产物.高原东北缘出现临夏-循化新的压陷盆地.(2)25~20Ma:沿冈底斯带南缘广布大竹卡组砾岩.可可西里-沱沱河地区角度不整合面发育和盆地内的古近纪地层抬升变形,指示可可西里-沱沱河发生较大幅度隆升.约23Ma时塔里木海相沉积结束,高原及周边不整合面广布,标志高原整体隆升.(3)20~13Ma:高原内及周边大型盆地全面发展,盆内发育持续湖侵充填序列,高原及周边出现最大湖泊扩张期;高原东缘走滑拉分盆地发育进入鼎盛期.三是陆内均衡调整隆升阶段(13Ma以来),含2个亚阶段:(1)13~5M
张克信王国灿季军良骆满生寇晓虎王岳明徐亚东陈奋宁陈锐明宋博文张楗钰梁银平
关键词:残留盆地地层分区青藏高原
湘南宜章地区辉绿岩、花岗斑岩、安山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被引量:31
2012年
湘南宜章县长城岭地区广泛出露以辉绿岩、花岗斑岩为主的燕山早期岩体,而宜章平和地区主要分布安山岩体,其年龄和成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分别用SHRIMP和LA-ICP-MS法测试了它们的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长城岭辉绿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53.7Ma±3.1Ma、227.0Ma±4.2Ma;长城岭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53Ma±14Ma和231.58Ma±0.67Ma;平和安山岩的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59Ma±14Ma和229.3Ma±7.6Ma,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61Ma±1Ma,显示为燕山早期岩浆侵位和印支期基性岩浆底侵。锆石Lu-Hf同位素原位分析结果表明,εHf(t)值在正值和负值范围内变化,指示岩浆为壳幔混合来源。结合长城岭花岗岩体中继承锆石的年龄信息,认为花岗质岩石可能来源于中元古代基底的重熔。岩体岩浆很可能是由元古宙火成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并伴有年轻或新生幔源物质的加入,岩浆上升侵位的过程中发生了混合作用。
刘勇李廷栋肖庆辉耿树方王涛陈必河
关键词:安山岩辉绿岩花岗斑岩SHRIMP锆石U-PB年龄LA-ICP-MS锆石U-PB年龄
中国地壳结构构造与形成过程:来自构造变形的约束被引量:9
2019年
中国地壳结构构造与形成过程,一直是地质界关注的重大地质构造问题。然而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构造单元划分和构造演化,而对各个构造单元构造变形以及相互之间的构造关系,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文章基于对已有资料的综合研究和笔者研究积累,分析和总结了华南、华北、东北、西北、青藏高原和苏鲁—大别—秦岭等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与地壳结构构造,根据构造变形特征,结合其他方面的资料,提出松辽盆地两侧构造单元可以对比连接,东准噶尔与西准噶尔以及东天山与西天山构造单元分别属于不同古陆的增生边缘不应该对比连接,牡丹江缝合带不存在,以及中国东部发育两个方向的隆起-坳陷构造等新认识。基于不同时代构造变形特征,对华北古陆基底结构和形成时代、塔里木和扬子古陆基底形成时代、古生代至三叠纪中国大陆主体聚合过程以及侏罗纪以来中国东部构造变形对已有构造的叠加改造和现今中国地壳结构构造最终形成,进行了初步讨论。
李锦轶张进刘建峰曲军锋郑荣国赵硕王励嘉张晓卫
内蒙东部赤峰地区小井子一带遥感地质找矿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在内蒙东部赤峰地区小井子一带,开展遥感地质找矿应用研究,首先对ETM+数据进行了图像几何校正、影像融合、假彩色合成等基础影像处理工作;之后对工作区进行构造解译,对包括线性构造、菱形构造、环形构造等与成矿有关的空间信息进行提取;以及利用ETM+的1~5,7等波段几何校正数据进行了蚀变异常提取工作,包括褐铁矿化蚀变异常,含羟基和碳酸盐化蚀变异常。最后结合地质、矿产、化探资料,优选4处遥感找矿靶区,为野外工作部署提供参考。
李国志丛利民沈丽霞宋俊峰
关键词:遥感ETM+蚀变异常
赣西南下寒武统杂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环境被引量:7
2012年
赣西南地区早寒武世发育巨厚的砂泥质复理石沉积,砂岩杂基含量普遍大于15%,以杂砂岩为主。赣州市、井冈山市和萍乡市3个地区杂砂岩的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和组合特征表明,赣西南下寒武统杂砂岩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高的Al2O3/(CaO+Na2O)和K2O/Na2O比值,较低的Al2O3/SiO2、Fe2O3/MgO比值和CaO含量;微量元素含量接近中国东部上地壳值,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具有LREE富集、Eu亏损明显的特征。综合分析推测,物源剥蚀区为华夏陆块,其北缘显示为被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化学特征,赣西南地区海水较深,且自南向北略微加深。
郑宁刘燕学丁孝忠李廷栋耿树方程木伟钱丽欣
关键词:下寒武统地球化学被动大陆边缘
南天山古生代-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被引量:8
2014年
南天山位于塔里木—卡拉库姆板块和伊犁-哈萨克斯坦板块的碰撞造山带.前人研究表明,该区在古生代经历了洋盆的扩张、俯冲消减和碰撞造山;中生代则进入到陆内发展阶段.但由于该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构造背景,洋盆的闭合时间及盆地演化的阶段依然存在诸多争论.在广泛收集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境内南天山地层大区进行了地层分区,并对每个分区的古生代-中生代盆地沉积序列进行了详细分析,最终划分出5个演化阶段:寒武纪-奥陶纪,南天山洋从有限洋盆发展为成熟洋盆,洋盆性质为弧后盆地;早志留世,南天山洋盆开始俯冲消减,东部红柳河段洋盆在早泥盆世闭合,而西部的俯冲消减则延续至泥盆纪晚期;石炭纪-早二叠世,西部仍存在残余海盆.中二叠世,残余海盆消失,南天山西部碰撞造山,南天山造山带最终形成;中生代,该区进入陆内发展阶段,在三叠纪接受剥蚀夷平;侏罗纪,西部发展成为断陷盆地,东部继续接受剥蚀夷平;白垩纪,西部延续侏罗纪断陷盆地特征,东部则发育成拉分盆地.
高小芬林晓徐亚东乐明亮
关键词:南天山古生代中生代盆地演化
青藏高原上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
2013年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划分出青藏高原及邻区上新世残留盆地共95个,探讨了青藏高原及邻区上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青藏高原上新世总体构造地貌格局主要受控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碰撞及持续挤压,影响着青藏高原广大范围内的构造抬升。东北部昆仑山、祁连山地区是两大构造隆起蚀源区,两大山系夹持的柴达木盆地是高原东北部最大的陆内盆地,祁连山以北和以东地区则以盆山相间的格局接受周围山系的剥蚀物质,直到晚上新世(青藏运动"A"幕)高原东北部进一步强烈隆升,山间盆地抬升成为剥蚀区。新疆塔里木和青藏高原东部羌塘、可可西里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的构造压陷湖盆-冲泛平原沉积区。高原东南部为一系列走滑拉分断裂运动形成的拉分盆地,上新世早期堆积洪冲积相砾岩,中期为湖泊、三角洲沉积,晚期随着山体的进一步抬升,盆地又接受冲洪积扇相砾岩堆积,并被河流侵蚀剥露。高原南部上新世多分布一些近南北向盆地,是响应高原隆升到一定程度垮塌而成的断陷盆地,同东南部拉分盆地类似,上新世沉积相也由早至晚分为3个阶段。恒河地区上新世由于喜马拉雅山的快速抬升,沉积以粗碎屑为主,形成狭长的西瓦利克群堆积。上新世青藏高原总体地势继承了中新世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地貌特征,但地势高差明显较中新世增大。
季军良江尚松张克信陈奋宁王国灿杨永锋骆满生
关键词:青藏高原上新世盆地
光谱匹配技术应用于ASTER数据中提取蚀变异常被引量:2
2010年
选择朱拉扎嘎金矿为试验区,ASTER数据为数据源,利用光谱匹配技术进行蚀变异常提取实验。重点阐述光谱匹配技术(SM)应用于ASTER数据提取蚀变异常工作中的两项关键技术:内部平均相对反射率法(IARR)大气校正和典型蚀变矿物波谱对应于ASTER数据波段重采样。最终通过光谱匹配技术提取了4组蚀变异常,分别为褐铁矿化蚀变异常、高岭土化蚀变异常、碳酸盐化蚀变组合异常和含OH-蚀变组合异常。
李国志丛利民刘冰王登科王宝林
关键词:光谱匹配ASTER蚀变异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