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001801)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王师尧金巍娜吴丹王佩蓉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青少年型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病(JNCL)的发病机制被引量:2
- 2009年
- 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病(Neuronal ceroid lipofuscinosis,NCLs)是一组儿科神经退行性变疾病,青少年型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病(Juvenile neuronal ceroid lipofuscinosis,JNCL)是其中一型。其临床表现包括视网膜退化进而失明、癫痫以及进行性的认知和运动能力的减退。本文综述了其发病机制,包括凋亡、自噬、质膜相关的功能障碍、氧化应激与NO转导通路受阻、线粒体和溶酶体功能障碍、胞内pH失衡等。其中研究最为清楚的是细胞凋亡和自噬两种方式。在凋亡中,CLN3基因正常功能的缺陷导致神经酰胺的积累,导致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MMP),并最终引发依赖胱酰蛋白酶(Caspase)以及非依赖胱酰蛋白酶的凋亡。自噬既有发生又有被破坏,其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自噬小泡的不成熟导致自噬不能有效循环。本文对发病机制,尤其是其细胞死亡的途径的阐述,将有助于对JNCL等神经退行性病变一类疾病的认识。
- 王师尧金巍娜吴丹
- 关键词:发病机制细胞凋亡自噬
- 抑制人BI-1基因表达shRNA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英文)被引量:1
- 2009年
- 背景:慢病毒介导的RNAi技术以其专一性、抑制效率高、作用持久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中。该技术病毒包装、转染、以及shRNA序列设计都会对抑制效率产生影响。因此实验以人的Bax抑制子1(BI-1)为目的基因进行RNA干扰实验来探讨其影响因素。目的:为了利用慢病毒Lentivirus介导的RNAi技术寻找抑制人BI-1基因表达的siRNA。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7-09/2008-12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系完成。材料:293T细胞、SH-SY5Y细胞为实验室保存;用Ambion公司(www.ambion.com)提供的网络在线工具设计了4个shRNA。方法:构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签的、针对人BI-1基因不同区域设计的shRNA重组表达载体,然后与包装蛋白表达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以包装成4种shRNA病毒粒子。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GFP的表达情况来摸索最佳包装条件。Real-timePCR以β-肌动蛋白mRNA被用作内参,将4种重组病毒和对照组病毒上清液侵染SH-SY5Y,检测内源性BI-1基因的敲低效率,筛选到最佳RNAi有效序列。主要观察指标:被不同包装病毒侵染的细胞内GFP的表达率。结果:pLentiLox3.7、rev、vsvg、rre等4质粒包装系统的最佳包装比例为2:1:1:1,包装48h收获的病毒粒子的感染效率最高,并且在包装后的24h之后换液会提高包装效率。靶定到人BI-1基因-2-17核苷酸(起始编码区域)的shRNARNA干扰效率最高。能够抑制40%正常基因表达。结论:实验摸索出Lentivirus介导的RNAi技术病毒包装的重要影响因素。为建立稳定的人BI-1基因表达敲低的神经细胞模型和研究BI-1异常表达参与的神经元凋亡疾病的病理研究打下基础。
- 吴丹王师尧王佩蓉金巍娜
- 关键词:RNA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