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XGL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XGL019) 作品数:20 被引量:94 H指数:5 相关作者: 崔琰 吴铮争 晁舸 席建超 张萌 更多>> 相关机构: 西安文理学院 西北大学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历史地理 建筑科学 文化科学 更多>>
基于AR技术的关中农业遗址旅游产品可视化结构设计 2014年 关中地区作为中国古代建都地区之一,农业类的历史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内涵尤为丰富.可以挖掘农业遗址资源的内涵、进行一定强度的旅游开发,形成拥有遗址遗迹(EA、EB)、建筑与设施(FC,FD、FA部分)类旅游资源遗址类景区.但是由于粗放式的旅游开发容易破坏遗址的完整性,破坏资源本身价值.因此,可以借助AR可视化技术,深度挖掘农业遗址文化内涵,创意设计旅游产品,并通过可视化设计,提升关中地区农业遗址景区旅游的综合价值. 崔琰关键词:旅游产品 可视化设计 逻辑语境下的文化遗产概念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由于"文化遗产"概念扩张过程中对逻辑整合的忽视,导致了名实不符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在于混淆了"文化遗产"的两大语义分支,即"文化的/遗产"(cultural heritage)与"文化/的/遗产"(heritage of culture)。以此为线索,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则可为厘清"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个遗产学领域基本范畴的内涵及外延开辟新的途径。 晁舸 王建新关键词: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 逻辑 旅游资源评价与形象设计研究——以陕西省宜君县为例 被引量:3 2014年 在实地勘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陕西宜君县旅游资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宜君县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历史、民俗、文化艺术等旅游资源具有特色,在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梳理出宜君旅游发展的功能分区和形象定位,并提出相关旅游形象推广的建议,力求促进宜君旅游业发展。 崔琰关键词: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资源评价 关于历史建筑的“修旧如旧”——兼论陕北明长城保护中的“修旧如旧” 被引量:21 2014年 "修旧如旧"是中国历史建筑保护修复的核心思想,其确切意义在于,在保护和体现文物价值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存其所蕴涵的历史信息的真实性。追溯了"修旧如旧"保护思想的缘起,探讨了其与"真实性"、"可识别性"、"可持续性"等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一致性。同时,针对"修旧如旧"如哪个阶段的"旧",阐述了恢复初建之"旧"、恢复某一历史状态之"旧"和保留现状之"旧"的内涵。提出了应综合考虑遗产本身的艺术价值、史料依据、保存状况、传统价值观、审美观等因素,并且灵活应用之,以获得对"修复"最恰当的理解。基于对"修旧如旧"的理解,对陕北明长城遗产保护提出了现状保护、防险加固、复原保护三类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吴铮争 赵荣关键词:历史建筑 修旧如旧 构建陕西省精品旅游景区策略研究 2013年 "十二五"期间,随着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关天经济区发展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等政策的拉动,陕西旅游业步入转型和升级攻坚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对此,应转变旅游开发理念、调整省内精品景区旅游业发展定位,对潜力景区提升与改造,扩大旅游资源范围,提升旅游产品品位,落实陕西省"168"旅游发展战略,分层次、分重点地建设一批精品旅游景区,通过精品旅游景区的建设,形成主题突出、功能齐全、层次丰富的具有震撼力的国际、国内、省内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以点带面,延伸旅游产业链,最终促进陕西旅游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崔琰关键词:精品景区 真实性视野下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展示的思考 被引量:10 2013年 探讨在真实性视野下考古遗址的文化展示,实现公众对遗址的解读、传承和共享。采取文献查阅、理论分析和规划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考古遗址展示客体本身的真实性和旅游者体验的真实性相结合,强调考古遗址公园的主题性、可读性、互动性,针对不同遗址自身的价值意义、保护条件及观赏性,从感悟性展示、景观性展示、传播性展示3个层面出发,建立考古遗址多层次的保护与展示体系。展示作为考古遗址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展示不是单向的信息传输而是双向的价值沟通过程,对考古遗址的阐释应在保留历史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强调游客体验。 吴铮争 张萌关键词:考古遗址 文化展示 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1—2012年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耦合协调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段内经济区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未实现理想同步;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在空间上表现出由均质分布向"核心—边缘"变化的趋势,城市化水平则呈稳定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各地市均属于颉颃阶段且无明显地域差异,各地市协调度逐年增加但表现迥异,且绝对差异呈上升趋势,相对差异表现为"N"形下降趋势;所有地市协调度空间分布呈"核心—边缘"结构,且大体符合"距离衰减"的地理学规律. 崔琰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效益 城市化 耦合协调度 关中地区旅游竞争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被引量:3 2015年 构建了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9-2013年关中地区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了2009年与2013年该区域6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排名。对制约该区域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该区域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崔琰关键词:旅游竞争力 生成性理论困境中的文化遗产学 被引量:2 2013年 经历了早期的飞速发展后,文化遗产学逐渐陷入一种"生成性学理困境",主要表现在学科定位、研究范围、基础理论及研究范式等方面。其原因当归于研究中存在的三种思维定式:以特殊性代替普遍性、以实践原则代替学术认知、以主观规定性代替客观规定性。要突破困境,除了打破思维定式之外,还应在遗产概念、遗产价值、遗产对人性的反构造、遗产保护与中国文化现代性关系、遗产法的精神等基础研究领域做出努力。 晁舸 吴铮争关键词:文化遗产学 思维定式 百年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7 2013年 通过对近百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法规的梳理,厘清文化遗产概念、保护修复、利用管理等理念的形成及演变过程、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体系的建构过程、未来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以期正确指导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科学化、理性化、规范化的发展。文化遗产内涵在空间、时间、类型、形态上不断地深化,随之带动保护理念的演化以及保护与利用关系的转变,形成多层次协调管理的局面。这些原则理念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科学化的成果,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有普适性。但由于文化的多样性,其在中国语境下的释义和解读以及具体操作准则,依然亟待深入探讨。 吴铮争 刘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