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871)
- 作品数:2 被引量:33H指数:2
- 相关作者:冯固张林李淑仪丁效东李宝深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学院青年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丛枝菌根真菌与根瘤菌接种对大豆根瘤分布及磷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30
- 2012年
-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石英砂盆栽试验研究了大豆(冀豆6号)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ous mosseae)与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对根瘤的形成、分布以及磷素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生长至开花期(接种后56 d),与单接种根瘤菌处理相比,双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显著增加大豆生物量,氮、磷含量及根系上的总根瘤数。单接种根瘤菌条件下,总根瘤数的48.4%分布在主根上,51.6%分布在侧根上;根瘤菌与AM真菌双接种时,总根瘤数的32.5%分布在主根上,67.5%分布在侧根上。双接种处理的侧根根瘤的固氮酶活性显著高于单接种处理的。双接种条件下,大豆侧根中AMF侵染增强,尤其是结根瘤侧根上的AM真菌的侵染率高于未结瘤的侧根的菌根侵染率。接种后28 d,单接种菌根真菌处理显著高于双接种处理的植株磷的吸收效率;而56 d时趋势相反。以上结果表明,AM真菌侵染改变根瘤在大豆根系上的分布,根瘤数量、分布与结根瘤侧根上AM真菌的侵染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 丁效东张林李淑仪冯固
- 关键词:AM真菌根瘤菌大豆根瘤固氮酶
-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小斑病发生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采用磷高效(181)和磷低效(197)两个玉米基因型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玉米小斑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苗期的发病等级与地上部磷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磷营养的改善是降低小斑病发病率的原因之一。在供磷不足(施磷量为20和50 mg/kg)时,两个玉米基因型小斑病发病率均最高,此时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磷低效基因型197的地上部磷浓度、降低了其小斑病发病指数;而对磷高效基因型181接种AM真菌未显著提高地上部磷浓度,因而接种AM真菌对其小斑病的抗性影响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能够提高玉米对小斑病的抗性,其机理与改善磷营养状况有关。
- 李宝深冯固吕家珑
- 关键词:AM真菌小斑病玉米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