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sw-108)

作品数:10 被引量:140H指数:7
相关作者:索志立潘开玉洪德元周志钦苏卫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西南农业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栽培
  • 3篇牡丹品种
  • 2篇中原牡丹
  • 2篇中原牡丹品种
  • 2篇种间
  • 2篇种间关系
  • 1篇单系
  • 1篇野生
  • 1篇野生牡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栽培品
  • 1篇栽培品种
  • 1篇栽培起源
  • 1篇植物
  • 1篇芍药
  • 1篇水盾草
  • 1篇品种群
  • 1篇亲缘
  • 1篇亲缘关系
  • 1篇种间亲缘关系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7篇索志立
  • 2篇周志钦
  • 2篇洪德元
  • 2篇潘开玉
  • 2篇张治明
  • 2篇苏卫忠
  • 1篇林启冰
  • 1篇赵宣
  • 1篇姚涓
  • 1篇傅德志
  • 1篇陈富慧
  • 1篇蔡芳
  • 1篇张会金
  • 1篇姚娟

传媒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园艺学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广西植物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牡丹品种的花期被引量:18
2005年
于1999~2001年对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引种定植的中原牡丹品种(68个)及兰州和平牡丹园栽培的西北紫斑牡丹品种(16个)进行定点、定株连年花期观测,结果显示中原牡丹品种在北京的群体始花期为4月18~20日,群体末花期为5月9~18日,花期持续22~28 d,开花期间的日平均气温为16.5~26.1℃.西北紫斑牡丹品种在兰州榆中县原产地的群体始花期为5月3~6日,群体末花期为5月23日~6月3日,花期持续21~28d,开花期间的日平均气温为11.3~15.3℃.两个品种群的群体自然花期累计延续35~45 d.受春季开花前气候条件的影响,群体始花期通常可能出现3~5 d的提前或推后,但是,在品种群间和年度间,未发现群体开花过程式样有明显差异.花期的长短在品种间、个体间以及年度间存在差异.针对花期研究以及牡丹产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陈富慧索志立赵孝庆陈德忠姚涓苏卫忠张治明陈富飞
关键词:中原牡丹品种花期
水盾草科系统位置评述被引量:6
2006年
水盾草科(Cabombaceae)是双子叶植物。水盾草科包括2属:水盾草属(CabombaAublet.)和莼菜属(BraseniaSchreb.)。形态学研究显示水盾草科具有许多原始性状,而且在其适应水生环境的过程中经历了性状退化。水盾草科又被称为“古草本”。最新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显示,水盾草科是现存被子植物系统树基部ANITA类群的成员之一。但有关水盾草科的系统位置存在争议。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早期分化一直是植物学家关注的热点。本文对该科系统位置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评述。
索志立
基于Adh基因家族序列的牡丹组(Sect.MoutanDC.)种间关系被引量:44
2004年
测定了牡丹组 7个种 10个野生居群共 10份样品的全部Adh1A、Adh1B和Adh2基因序列。结合前人已报道的牡丹野生种的Adh基因序列 ,以芍药组 (Sect .Paeonia)和北美芍药组 (Sect.Oneapia)的种作外类群 ,用PAUP (4 0b 4a)计算机程序构建了牡丹组全部 8个种的Adh1A、Adh1B和Adh2基因树 (最大简约树和邻接树 ) ,同时进行了Adh1A、Adh1B和Adh2基因序列的合并分析。结果表明 ,牡丹组的 8个种分为两个具有 90 %以上自展值支持的单系分支 ,分别对应Stern (194 6 )根据形态划分的革质花盘亚组 (Subsect .Vaginatae)和肉质花盘亚组 (Subsect.Delavayanae)。在革质花盘亚组内 ,本研究结果支持银屏牡丹 (Paeoniasuffruticosassp .yinpingmudan)和凤丹 (P .ostii)、紫斑牡丹 (P .rockii)和四川牡丹 (P .decomposita)以及矮牡丹 (P .jishanensis)和卵叶牡丹 (P .qiui)各种之间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但有关牡丹复合体 (P .suffruticosacomplex)内各种间更进一步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根据Adh基因树并结合前人的结果对牡丹组的种间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林启冰周志钦赵宣潘开玉洪德元
关键词:基因序列种间关系
牡丹组野生种间亲缘关系和栽培牡丹起源研究进展被引量:43
2003年
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有关野生牡丹种问亲缘关系的研究进展,详细回顾了有关栽培牡丹起源的时间、地点、方式及祖先种等方面研究所取得的现有证据,并分析和讨论了栽培牡丹“多地”、“多元”起源的观点,认为栽培牡丹的起源途径是最初通过野生种的直接驯化获得原始品种,在此基础上通过突变和人工选择发展出古代和传统品种。除衍生出古代和传统品种的野生祖先种外,其它野生种通过自然与(或)人工杂交的方式参与现有品种群(亚群)的形成和发展。为寻找栽培牡丹起源的有力证据,不同栽培品种群(亚群)与野生种的分子系统学关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周志钦潘开玉洪德元
关键词:野生牡丹种间关系亲缘关系栽培起源
利用DNA 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芍药属植物栽培品种的分类鉴定方法被引量:12
2008年
以利用DNA ISSR分子标记逐级区分品种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ISSR引物的设计与实验筛选,取得了进展。该方法类似于经典的植物形态检索表式的分类策略,不同之处在于利用基因组DNA分子性状作为品种分类的依据,即"ISSR引物结合位点"与"DNA ISSR片段长度差异"的组合信息。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鉴定品种,而且可以很容易地生成富含遗传变异信息的0、1矩阵,通过运算揭示品种间的遗传关系与演化规律。该方法成本低廉、操作便捷,对于建立客观、科学的牡丹及芍药品种分类体系,对于芍药属品种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价值。应该加大支持力度推进其实际应用。
索志立
关键词:芍药栽培品种ISSR标记
中原牡丹品种可推广地区及相关栽培技术被引量:10
2008年
中原牡丹品种群是中国最大的牡丹栽培品种群之一。该品种群在植株数量和品种数量方面都是推广最多的牡丹品种,最适宜在温带地区引种栽培。根据土壤特征、气候条件以及1500多年来品种推广和引种栽培经验及成果积累,文中分析和讨论了中原牡丹品种在牡丹产区的生长情况以及在可引种地区的相关栽培技术措施,并就全国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赵孝庆索志立赵建朋赵孝崇赵弟占刘爱青孙文海孙景玉孙学良孙朋张会金张治明唐绂宸陈富飞陈富慧蔡芳姚娟苏卫忠
关键词:中原牡丹品种
‘挽春’(Paeonia rockii‘Wan Chun’)——中国西北紫斑牡丹品种群中的一个优良品种被引量:8
2006年
紫斑牡丹品种群是中国的主要牡丹品种群之一。文中描述了一个优良紫斑牡丹品种‘挽春’(Paeoniarockii‘W an Chun’)的特征、习性和表现,该品种在紫斑牡丹品种群中具有代表性。紫斑牡丹品种可用于园艺观赏、经济林营造、荒山绿化以及荒漠治理。根据多年的调查和相关文献,按照紫斑牡丹品种的生长适应程度和引种栽培难易程度,将中国有可能引种栽植紫斑牡丹品种的地区划分为4类。介绍了各类地区在引种栽培方面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措施,分析了紫斑牡丹品种向全国各地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陈德忠索志立陈富飞陈富慧
莲科系统位置评述被引量:2
2007年
莲科含1属1种2亚种,以具有最古老的有活力的种子而著称。形态学研究显示,莲不仅具有双子叶植物特征,而且又具有单子叶植物的某些性状。因此,对研究被子植物(有花植物)的起源与演化以及单子叶植物的起源具有重要价值。被子植物(有花植物)的起源与辐射一直是植物学家关注的热点,有关莲科的系统位置存在争议。该文对该科系统位置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评述。
索志立
对吴征镒等 (2002)提出的“八纲系统”中一些问题的评论被引量:2
2003年
最近吴征镒等发表的被子植物“多系_多期_多域”的“八纲”新分类系统 ,是以该系统作者自己人为截取早白垩世时间横断面并认为在这个横断面上存在 8条主传代线为基础建立的。“八纲系统”在祖先式样及其起源时间和地点方面缺乏证据 ,各主传代线相互之间及其与被子植物共同祖先的关系也基本没有说明。由于没有接受植物系统发育重建研究中共同遵守的共同祖先原理 ,而且混淆使用了“单系”和“多系”的概念 ,可以认为“八纲系统”是人为性很强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傅德志
关键词:被子植物新分类系统单系
牡丹品种鉴定用ISSR引物的筛选与开发被引量:10
2006年
用于牡丹品种鉴定的DNAISSR-PCR反应体系已经建立。利用DNAISSR分子标记分析少量牡丹品种时,容易获得各品种的特有ISSR标记。然而,中国牡丹品种约有1500个,在小批量品种范围内找到的品种特有ISSR标记有可能出现在其它品种中。因此,利用DNAISSR分子标记对数量庞大的中国牡丹品种进行区分和鉴定时,寻找品种特有标记成为突出的技术难题。标记是由引物通过PCR扩增产生的。因此,关键在于找到理想的ISSR引物。对已知的ISSR引物的筛选未获得良好的PCR扩增结果。报道牡丹鉴定用ISSR引物的设计与开发新途径。
索志立
关键词:牡丹品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