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08GUD06)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缪晓辉倪武龚智翔朱启镕曾玫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诺如病毒基因测序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的改良
- 2014年
- 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的病毒病原.由于早期缺乏快速、简便的诊断技术,对NoV的认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取得进展.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关NoV在腹泻中的重要病原地位才得以确定,学者们逐渐认识到NoV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1].在NoV感染诊断的过程中,基因分型非常重要.而进行基因分型过程中,需扩增较易变异的一段序列,目前大多数研究者使用3条上游兼并引物,1条高度兼并的下游引物[2].这给后续PCR产物的直接测序带来一定困难,所以文献中多采用繁琐的克隆测序法.
- 龚智翔缪晓辉倪武徐文胜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反转录急性胃肠炎病毒病原
- 感染性腹泻的治疗选择被引量:3
- 2011年
- 感染性腹泻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治疗原则依然存在争议和误区。本文总结近期国内外研究进展,结合作者自身诊治经验,讨论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时机和治疗策略问题。
- 缪晓辉
- 关键词:腹泻治疗学
- 上海地区儿童A组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监测上海地区腹泻儿童A组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为本地区轮状病毒疫苗的推广使用提供背景依据。方法采集上海地区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门诊急性腹泻儿童的粪便标本910份,采用胶体金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抗原,使用套式反转录(RT)-PCR方法对轮状病毒进行G基因型和P基因型的分型检测。结果910份粪便标本中,共检出A组轮状病毒阳性268份,占29.4%。全年均可检出A组轮状病毒,流行高峰为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检出率为38.3%~70.5%。〈3岁婴幼儿的A组轮状病毒腹泻有244例,占91.0%,各年龄组检出率以12-23个月龄组最高,达36.6%。268株A组轮状病毒中,G基因型以G1最多,为65株(24.3%),以下依次为G340株(14.9%)、G混合型37株(13.8%)、G227株(10.1%)、G914株(5.2%)、G45株(1.9%),其他G分型5株(1.9%),G未分型75株(28.0%);P基因型以PE8]为主,为147株(54.9%),其次为P[4]32株(11.9%)、P混合型6株(2.2%),其他P分型4株(1.5%),P未分型79株(29.5%)。主要G/P基因型组合包括G1P[8](13.4%)、G3PE83(13.4%)、G混合型P[8](10.1%)、G1PE4](8.2%)、G9P[8](2.2%)、G2P[4](1.9%)、G1P混合型(1.9%)。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上海地区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流行高峰为秋冬季节。目前注册的轮状病毒疫苗覆盖了上海地区绝大部分轮状病毒G/P基因型。
- 龚智翔曾玫朱启镕倪武缪晓辉
- 关键词:轮状病毒感染腹泻基因型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