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557)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韩忠朝马凤霞杨少光池颖卢士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细胞
  • 7篇间充质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干细胞
  • 7篇充质干细胞
  • 5篇脐带
  • 5篇脐带间充质干...
  • 3篇人脐
  • 3篇人脐带
  • 3篇免疫调节
  • 2篇人脐带间充质...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癌细胞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腺癌
  • 2篇腺癌细胞
  • 2篇分化
  • 2篇癌细胞

机构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5篇韩忠朝
  • 4篇杨少光
  • 4篇马凤霞
  • 3篇卢士红
  • 3篇池颖
  • 2篇邢文
  • 2篇赵钦军
  • 2篇陈丹丹
  • 2篇任红英
  • 2篇刘蒙
  • 1篇庞爱明
  • 1篇杜文静
  • 1篇及月茹
  • 1篇王有为
  • 1篇戎丽娟
  • 1篇李雪
  • 1篇崔俊杰
  • 1篇陈芳
  • 1篇徐淑霞
  • 1篇田堃

传媒

  • 5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重症肌无力的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因其来源广泛,易扩增,低免疫原性等特点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疾病治疗的研究中。本研究旨在为重症肌无力疾病探求一种新的应用干细胞的治疗方法。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移植到重症肌无力大鼠中,应用免疫荧光法观察人源化细胞的分布,ELISPOT法观察MSC对B细胞原位分泌抗体的影响,Transwell试验检测分泌IFN-γ的水平。结果发现,经静脉输注的UCMSC能快速的迁移到炎症部位和局部淋巴结,而且在淋巴结的髓质区也可以检测到人源化的细胞。体外原位检测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分泌的试验发现,当MSC与淋巴结来源的淋巴细胞充分接触,能有效地抑制AchR抗体的产生。Transwell试验显示,UCMSC与CD4T细胞直接接触,能有效地降低IFN-γ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重症肌无力体内的Th1/Th2细胞失衡的免疫状态。结论 :在重症肌无力大鼠中,MSC可能通过相互接触或/和释放细胞因子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这为重症肌无力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新途径。
于靓霞陈芳孙军王继明赵钦军任新军马凤霞杨少光韩之波韩忠朝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重症肌无力免疫调节
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成脂培养条件下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
2012年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成脂培养条件下成脂相关信号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的表达水平增高,同时成骨相关信号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水平也增高。目的:检测成脂诱导条件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水平变化,并对结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取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以成脂诱导体系对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体外培养生长情况;油红O染色法观察成脂现象,茜素红及vonkossa染色观察是否有沉淀形成;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成脂相关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获得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并成功进行了成脂诱导分化。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在成脂诱导条件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水平全都呈升高趋势,但是前者对分化方向的调控起主要作用。
池颖戎丽娟徐方运韩之波杨少光王有为马凤霞卢士红韩忠朝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骨形态发生蛋白2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强全反式维甲酸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本研究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HL-60细胞分化以及对HL-60增殖的影响。HL-60细胞分为4组:未经ATRA处理的对照组、与hucMSC细胞共培养的hucMSC组,经ATRA处理的ATRA组以及经ATRA处理并与hucMSC细胞共培养的ATRA+hucMSC组。在规定时间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对照组和hucMSC组HL-60细胞增殖情况;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NBT阳性细胞;应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c-myc基因表达水平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表面标志以比较各组中HL-60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表明:共培养体系中hucMSC细胞能抑制HL-60的增殖,hucMSC∶HL-60为1∶1时,48小时时p<0.05,72小时时p<0.01;hucMSC∶HL-60为1∶5时,72小时时p<0.05。在2μmol/LATRA的刺激下,ATRA+huc-MSC组与ATRA组相比,出现更多具有中性粒细胞形态的HL-60细胞和更高的NBT阳性率(p<0.05);ATRA+hucMSC组中HL-60细胞c-myc基因表达更低(p<0.05);ATRA+hucMSC组中HL-60细胞CD11b的表达更高(48小时p<0.05,72小时p<0.01)。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HL-60增殖并且增强ATRA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吴昊马凤霞李建平杨少光贾海蓉卢世红任倩赵钦军刑文张磊韩忠朝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L-60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
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中的全能性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人真皮纤维母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可形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但不同研究者所用的转录因子组合却并不相同。目的:分离人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检测其全能性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方法:水囊引产5月龄胎儿,按照既往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得到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Oct4和C-myc、中度表达Sox2,是形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较好的体细胞。
杨少光邢文田堃刘蒙卢士红赵钦军任红英庞爱明池颖马凤霞韩忠朝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全能性转录因子
吲哚美辛对乳腺癌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研究
2012年
目的 观察吲哚美辛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 采用Transwell实验方法检测吲哚美辛刺激后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运用流式细胞术、Real-timePCR及ELISA方法分别检测吲哚美辛刺激后MCF-7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环氧合酶(COX-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吲哚美辛刺激组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较未刺激组明显降低;吲哚美辛可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CF-7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并显著下调细胞中CXCR4、COX-2和EGFR mRNA水平的表达,但对VEGF的产生并无明显的影响.结论MCF-7细胞中CXCR4、COX-2和EGFR表达的显著下调,可能是吲哚美辛抑制MCF-7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重要机制.
陈丹丹杨少光马凤霞崔俊杰李雪杜文静韩忠朝
关键词:吲哚美辛乳腺癌迁移
胎儿和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造血支持能力的比较(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胎儿出生以后,造血干细胞(HSC)才从胎儿的肝脏和脾脏转移到骨髓,这一过程可能由不同的造血微环境中的信号分子所介导。间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微环境中间质细胞如成骨细胞、内皮细胞的前体祖细胞。研究者推测,胎儿出生前的骨髓可能并不特别适合HSC生长。然而,该假说尚缺乏直接的证据支持。本研究通过对胎儿和成人骨髓MSC的造血支持能力进行比较,拟为此提供证据。成人骨髓MSC来源于3位健康供者,胎儿骨髓MSC来源于孕19-20周流产的胎儿。MSC辐照后与CD34+一起进行长期培养启动细胞分析,计数克隆形成细胞的数量,流式分析培养后CD34+的表型变化。RT-PCR分析两种MSC中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显示,成人骨髓MSC比胎儿骨髓MSC具有更强的造血支持能力,两者都促进CD34+向髓系细胞分化,两者之间细胞因子的表达存在差异。结论:与胎儿骨髓MSC相比,成人骨髓MSC在某些治疗,尤其是促进造血恢复方面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刘蒙杨少光邢文卢士红赵钦军任红英池颖马凤霞韩忠朝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成人骨髓胎儿骨髓
人脐带、胎盘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由于组织来源和增殖能力的优势,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相比,脐带和胎盘来源的MSC更具有临床应用前景,但脐带和胎盘来源MSC的生物学特性是否有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比较人脐带、胎盘绒毛膜来源MSC的生物学特性。将胎盘、脐带冲洗干净后,通过酶消化法分离脐带、胎盘来源的MSC。通过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STR)检测细胞是否均来源于胎儿组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使用不同的诱导分化培养液检测其多向分化的能力。将MSC与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γ-干扰素的水平。结果表明,STR分析证实所得到的细胞均来源于胎儿组织,这两种细胞生长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表达常见的MSC表面标记CD90、CD73、CD105、CD44,不表达CD45,CD11b和CD34;在不同的条件培养液培养下,细胞均可向成骨、成脂方向分化,但在成脂分化方面,绒毛膜来源MSC能形成更大的脂滴。结论:所得到的细胞均为MSC,均能抑制植物血凝素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γ-干扰素,且绒毛膜来源的MSC具有更强的抑制能力。这使得绒毛膜来源的MSC在治疗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方面可能具有更大的优势。
韩之波杨舟鑫池颖王有为王涛及月茹杨萍孟磊韩忠朝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免疫调节
TLR3的激活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
2012年
目的Toll样受体(TLR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肿瘤免疫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报道称TLR3的激活能够促进某些肿瘤细胞的凋亡。本研究旨在探讨TLR3的特异性激动剂Poly(I:C)对恶性程度较强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反转录PCR检测Toll样受体各个亚型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CCK-8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Poly(I:C)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用AnnexinV—FITC/PI染色检测Poly(I:C)对MDA—MB-231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实时定量反转录PCR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在mRNA水平上,MDA—MB-231细胞TLRs各亚型中TLR3表达最高;CCK-8检测结果显示Poly(I:C)刺激以后,MDA—MB-231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凋亡试剂盒检测显示Poly(I:C)刺激以后对细胞凋亡没有影响;实时定量PCR显示TNF-α、IFN—β和IFN-γ在Poly(I:C)刺激6h后大约有20倍的升高。结论Poly(I:C)刺激MDA-MB-231细胞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但其凋亡并不受影响;TNF-α、IFN—β和IFN-γ可能在抑制增殖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徐淑霞陈丹丹马凤霞及月茹戎丽娟陈芳池颖杨少光卢士红韩忠朝
关键词:增殖凋亡
干扰素γ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IFN-γ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生物学特性及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UC-MSC表面分子表达,CCK-8检测其增殖能力,诱导hUC-MSC成脂、成骨分化并染色,ELISA检测PGE-2的分泌量,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hUC-MSC细胞中COX-2,IDO-1和IDO-2的表达情况,同时将IFN-γ刺激后的hUC-MSC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共培养,检测hPBMC的增殖情况。IFN-γ组hUC-MSC以IFN-γ10ng/ml刺激24 h,同时以未刺激的hUC-MSC作为对照。结果显示:IFN-γ刺激后hUC-MSC表面SSEA-4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8.15±2.94)%vs(16.42±8.5)%,P<0.05〕,CD54表达升高〔(96.64±3.29)%vs(84.12±10.73)%,P=0.051〕。IFN-γ可以增强hUC-MSC对活化的hPBMC的增殖抑制能力(P<0.05),具有浓度依赖性。IFN-γ刺激24 h后,hUC-MSC分泌PGE-2明显降低(P<0.01),COX-2表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降低趋势;IDO-1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IDO-2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IFN-γ刺激影响hUC-MSC表面分子表达及分化等基本生物学特性,并增强hUC-MSC的免疫调节功能。
戎丽娟池颖杨少光陈丹丹陈芳徐淑霞张冬雷马凤霞卢士红韩忠朝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扰素Γ生物学特性免疫调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