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1130002)
- 作品数:10 被引量:121H指数:6
- 相关作者:郭晋平张芸香白晋华郭跃东刘宁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大同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氮沉降对华北落叶松叶特性和林下土壤特性的短期影响被引量:21
- 2014年
- 以50 a生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全生长季野外多水平林地施氮对比试验的方法,结合树叶特性和林下土壤理化性质测定,设置对照(CK,0 g·m-2·a-1)、低氮(LN,8 g·m-2·a-1)、高氮(HN,15 g·m-2·a-1)3个施氮水平,进行短期氮沉降模拟试验,分析了短期氮沉降对华北落叶松针叶及林下0~10、10~20 cm两层土壤中土壤营养动态的影响,为华北落叶松林的群落结构优化调整、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为期一个生长季的短期施氮显著增加了华北落叶松林下0~20 cm土壤层中TOC、NH4+-N、NO3–-N的含量,却未影响土壤pH值和TN含量,且对表层(0~10 cm)土壤的影响更明显,但整个生长季内月份间的变化较大。短期施氮也导致50 a生华北落叶松针叶的宽度(W)、长度(L)、氮含量(LN)、比叶面积(SLA)和投影面积(PA)显著增加,但未影响叶生物量(LM)和叶有机碳含量(LC)。同时,叶氮含量与0~20 cm层、10~20 cm层土壤中全氮含量以及10~20 cm层土壤中NH4+-N含量显著正相关,叶有机碳含量则与0~20 cm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0~10 cm层土壤全氮含量亦呈正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说明,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处于氮限制状态,短期氮沉降可能会提高土壤肥力并促进树木的生长,有利于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生产力的提高。
- 李琛琛刘宁郭晋平张芸香杨三红白晋华
- 关键词:氮沉降华北落叶松土壤理化特性
- 文峪河上游3种典型河岸林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为了研究文峪河上游3种典型河岸林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差异,对河岸林土壤的p H、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类型河岸林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3种典型河岸林土壤p H和容重表现为:华北落叶松河岸林>杨桦河岸林>云杉河岸林,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表现为:云杉河岸林>杨桦河岸林>华北落叶松河岸林;3种典型河岸林土壤p H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距离河流越近总孔隙度越小,其他方面无显著规律。
- 杨三红郭晋平王建让张芸香白晋华郭跃东
- 关键词:河岸林土壤理化性质
- 文峪河支流3种不同河岸林凋落物现存量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笔者以关帝山文峪河上游支流河岸华北落叶松纯林、云杉纯林和落叶松云杉混交林的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点观测、样品采集、定点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类型河岸林各类凋落物现存量进行研究,了解华北落叶松纯林、云杉纯林和落叶松云杉混交林3种不同类型河岸林森林凋落量及组成成分,并对整个群落的凋落物分解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凋落物现存量以及森林凋落物现存量的不同组分数量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落叶松纯林的各类凋落物现存量以及凋落物总量最多,其次是落叶松云杉混交林,云杉纯林凋落物现存量最少,而落叶组分的量在3种不同林分类型中都占绝对优势;落叶松纯林的碎屑层平均厚度为5.7cm,云杉纯林为5.1cm,落叶松云杉混交林为6.3cm,混交林>落叶松纯林>云杉纯林。不同类型森林的凋落物现存量、不同季节凋落物现存量、不同树种组成凋落物现存量、不同生境下凋落物现存量均存在明显差异。
- 卢景龙
- 关键词:凋落物河岸林现存量
- 森林光环境对4种天然灌木的光合作用和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1年
- 以山西管涔山林区常见4种灌木三裂绣线菊、二色胡枝子、黄刺玫和虎榛子成年植株为材料,在10%~20%,30%~50%2种林下透光率和林外100%全光照3种光环境中,监测其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与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等形态以及生物量分配指标。结果表明:在林下10%~20%相对光强环境中,三裂绣线菊成年植株对低光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较小,其光合、叶绿素a含量、形态和大部分生物量分配特性与全光环境下生长的成年植株相同,且分配到茎的生物量减少,仅表观量子效率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高于中光(30%~50%)和全光环境植株。二色胡枝子成年植株对低光环境的的生理生态响应同样有限,其光合特性、叶面积比、叶重比和冠根比与全光下相同,且茎生物量分配减少,仅叶绿素b含量、比叶面积和根重比增加。与之相反,黄刺玫和虎榛子成年植株相对较强地响应了林下光环境,其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均在10%~20%光环境中下降,叶绿素a,b含量升高,根生物量分配减少,茎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增加。另外黄刺玫的表观量子效率显著降低,而虎榛子的比叶面积和叶面积比显著增大。在表型可塑性上,黄刺玫和虎榛子的形态可塑性高于三裂绣线菊,但生理可塑性相似。这一结果支持形态可塑性与植物耐阴能力相关的假说,但不支持生理可塑性与高光环境适应性间的关系。这4种天然灌木成年植株在不同光环境下表现出的生理生态响应差异和表型可塑性特点将会显著影响它们在适生区域内不同森林群落中的地位,因此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实践中需要考虑灌木树种的光响应特征。
- 王暾郭晋平刘宁张芸香
- 关键词: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比叶面积生物量分配表型可塑性
-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群落环境梯度格局和演替过程被引量:17
- 2010年
- 以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群落建群种的DCA排序和物种关联分析进行生态种组划分,阐明了河岸林群落建群种各生态种组之间的生态演替功能差异,结合对样地和生态适应性功能组的DCA排序结果,分析了河岸林群落空间分布的环境梯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分析,构建了研究地区河岸林群落演替过程,揭示了环境梯度格局对河岸林群落演替的控制作用。通过研究,文峪河上游河岸林群落生态适应性功能组比群落在排序空间上具有更好的分异性,采用生态适应性功能组更有利于分析群落的时空关系;研究地区河岸林群落9个建群种划分为阳性喜湿先锋型、阳性中生演替型、耐阴喜湿演替后期型和阳性中生逃避型4个生态种组;研究地区海拔梯度、河岸带坡度和河谷型共同决定了河岸林群落的分布格局,河岸带坡度和河谷型实际反映的是河岸带水文状况对河岸林群落时空格局的控制作用;根据生态适应性功能组和生态种组构建了研究地区河岸林群落演替模型,不同的海拔及其相应的河谷型具有明显不同的演替过程。
- 郭跃东郭晋平张芸香吉久昌
- 关键词:河岸林生态种组群落演替环境梯度
- 华北山地次生林典型森林类型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研究被引量:46
- 2009年
- 对华北山地次生林区文峪河流域上游6种典型森林类型的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典型森林类型枯落物的总蓄积量在6.35-23.32 t/hm^2,依次为云杉林〉云落混交林〉华北落叶松林〉油松林〉油阔单纯交林〉杨桦林;六种森林类型的最大持水率的变动范围在250.46%-356.47%,有效持水量在14.67-50.85 t/hm^2,油松林枯落物水文效应在6类森林类型中表现最差;6种森林类型林下土壤的平均容重和总孔隙度差别不大,变动范围分别在1.006-1.128 g/cm^3与57.434%-64.001%。六种类型森林土壤的总持水量在1 618.264-2 685.788 t/hm^2,相对持水能力为云落混交林〉华北落叶松林〉云杉林〉油阔混交林〉杨桦林〉油松林,而各类型森林土壤的平均稳渗速率几乎没有差异,均在20 min左右稳定在0.24-0.30 mm/min。
- 白晋华胡振华郭晋平
- 关键词:枯落物森林土壤水文效应
- 山地河岸林土壤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截留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11年
- 用人工槽模拟的方法研究文峪河上游三类典型河岸林土壤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截留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杨-辽东栎混合林、云杉林和落叶松林河岸带土壤对有效氮的截留量分别为158.38,145.38,142.98 mg/kg。有效氮的截留主要发生在0-10 cm土层。NH+4-N和NO-3-N比例在1.68~1.80之间,土壤截留的有效氮比较稳定。河岸林土壤对有效氮的截留与土壤结构密切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和容重显著负相关。丰富的有机质和全氮促进了有效氮的产生和滞留。土壤酸碱度在截留过程中影响有效氮的截留比,而对有效氮的最终截留量影响较小。
- 樊兰英郭晋平张芸香杜宁宁张延坤
- 关键词:截留硝态氮铵态氮
- 3种典型河岸林土壤氮磷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2
- 2012年
- 通过等距离梯度密集采样,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3种河岸林土壤全氮和全磷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种河岸林全氮储量表层显著高于中层和底层;全磷储量层次性不明显。3种河岸林中,云杉河岸林土壤的氮磷储量最大,青杨辽东栎混交林次之,落叶松辽东栎最小。影响全氮分布的主要因子为有机质和植被盖度;影响全磷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土层厚度和土壤容重。
- 樊兰英郭晋平
- 关键词:河岸林全氮全磷
-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凋落物及其分解过程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通过凋落物定点收集调查和分解袋定点埋置实验,对文峪河上游山地溪流河岸带寒温性针阔叶混交林的年凋落量动态和凋落叶在不同环境中的分解进程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区山地溪流河岸林在河岸带和溪流中的年凋落量分别为3.46和4.09 t.hm-2.a-1;河岸带和溪流凋落物中阔叶凋落量占优势,分别占40.55%和40.19%,针阔叶凋落量分别占到总凋落量的62.00%和59.64%,枝和叶凋落量分别占总凋落量的81.09%和77.92%,凋落物各组分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阔叶>针叶>枝条>杂物>花和果实>树皮;河岸带和溪流的凋落量年动态均呈双峰态,其中秋季高峰期出现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高峰期凋落量分别占年凋落量的56.5%和52.7%;春季高峰期出现在4月到6月,高峰期凋落量分别占年凋落量的23.3%和30.3%。在本研究地区,凋落叶分解速率总的来说低于亚热带地区,但高于许多温带森林;凋落叶在水体中的分解速率比在河岸带林下快,分解系数为0.712 9,半衰期为0.97年;而在河岸林下,距离河岸近的地方阳坡的分解速率比阴坡快,分解系数和半衰期分别为0.531 90、.433 7和1.30年1、.60年;距离河岸远一些的地方阴坡的分解速率比阳坡快,分解系数和半衰期分别为0.604 20、.440 1和1.15年1、.58年。
- 张芸香张晋明郭晋平
- 关键词:文峪河上游河岸林凋落物分解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