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Z1-E541)
- 作品数:18 被引量:115H指数:6
- 相关作者:王晓明刘鹏飞蒋锋张姿丽陈青春更多>>
- 相关机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甜玉米株高的多世代遗传分析与QTL定位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研究甜玉米株高的遗传模式和QTL定位,为玉米高产、耐密和抗倒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株高有显著差异的甜玉米自交系T14和T4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甜玉米株高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以330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和群体分离分析法(BSA法),在F2和F2:3家系中检测株高QTL。【结果】玉米株高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在各个分离世代都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在F2群体中,检测到的3个QTL位于第1染色体,2个QTL位于第5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7.8%~28.8%;在F2:3家系中,检测到的4个QTL位于第1染色体,4个QTL位于第5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4.8%~27.4%。【结论】在F2和F2:3家系中检测到的株高QTL都集中在第1和第5染色体上,形成了2个明显的株高QTL簇,这一结果与2对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模型相吻合。
- 蒋锋刘鹏飞曾慕衡乐素菊王晓明
- 关键词:甜玉米株高QTL
- 广东省甜玉米小斑病菌的生理小种鉴定被引量:6
- 2009年
- 玉米小斑病是是中国温暖潮湿玉米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并有逐渐加重趋势,损失严重。笔者从广东省甜玉米主产区采集了4个有代表性的小斑病标样,分离提纯病原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玉米小斑病菌的孢子,并结合病菌生物学特性,对分离出的4个甜玉米小斑病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表明:4个甜玉米小斑病病原菌的孢子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完全一致,孢子表面褶皱较多,孢子萌发方式大多数均由一端萌发。结合崔洋、刘克明等对玉米小斑病3个生理小种扫描电镜观察,4个标样菌株孢子符合O小种特征,因此,认为广东省甜玉米主产区的小斑病病原菌是同一生理小种类型(O型)。
- 张金凤蒋锋刘鹏飞王晓明
- 关键词:甜玉米小斑病生理小种扫描电镜观察
- 鲜食型糯玉米出籽率和皮渣率的遗传特性及配合力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以7个鲜食型糯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Ⅳ配制杂交组合,分析了糯玉米出籽率和皮渣率的遗传特性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糯玉米出籽率与皮渣率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的共同控制,以非加性效应为主;7个亲本的出籽率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效应大小值顺序为N4>N8>N23>N27>N22>N46>N28,皮渣率GCA大小值为N46>N28>N8>N27>N4>N23>N22;两性状广义遗传率都较高,分别为90.15%和80.20%,而狭义遗传力均较低,分别为32.43%和29.42%;N4和N8可作为选育高出籽率优良组合的理想亲本,N23可作为选育低皮渣率优良组合的理想亲本.
- 刘鹏飞陈趣蒋锋曾慕衡张媛陈青春张姿丽王晓明
- 关键词:糯玉米出籽率配合力
- 鲜食甜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QTL定位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研究鲜食甜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QTL定位,为加快高蛋白质含量甜玉米的育种进程及实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极显著差异的超甜玉米自交系T8和T48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以232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245个SSR标记位点、全长1 527.76cM的玉米遗传连锁图谱,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6.23cM,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F2和F2:3家系中检测籽粒蛋白含量相关QTL。【结果】在F2群体和F2:3家系中共检测到10个鲜食甜玉米籽粒蛋白含量QTL,分别位于第2、4、5、6和9号染色体上,其中F2群体、F2:3家系分别定位到4和6个籽粒蛋白含量QTL,单个QTL可解释5.97%~16.52%的表型变异。【结论】有2个主效QTL在F2群体和F2:3家系中均可被检测到,分别位于2号染色体的bnlg1017-umc1823区间和9号染色体上的umc2119两侧,1个主效QTL在F2:3家系的2个重复中均可检测到,位于第4号染色体的umc1808-umc1871区间。这些QTL可以作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途径进行玉米遗传改良的依据。
- 张姿丽蒋锋刘鹏飞陈青春张媛王晓明
- 关键词:甜玉米QTL
- 光谱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随着光谱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利用光谱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等相关信息进行无损监测的研究日益深入。综述了光谱技术在玉米养分、籽粒品质、估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玉米光谱监测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了广东省玉米光谱监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 陈青春蒋锋刘鹏飞张姿丽张媛林欢王晓明
- 关键词:玉米光谱遥感
- 优质甜玉米品种青苞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以引入的优质甜玉米品种亚当系列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青苞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与青苞产量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行粒数>丝前日数>穗行数>穗粗>株高>穗位>穗长>百粒重。行粒数、丝前日数、穗行数是影响青苞产量最高的3个因素,百粒重对青苞产量的影响最小。该结果与前人进行的普通玉米的分析结果不完全一致,出现差异可能与品种、环境不同有关。
- 张晶赵守光王秋燕黄亮华陈红弟
- 关键词:优质甜玉米鲜穗产量农艺性状
- 超甜玉米果穗穗长和穗粗遗传特性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Ⅳ,以6个超甜玉米亲本为研究对象,对果穗穗长和穗粗的遗传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超甜玉米穗长和穗粗表现出较明显的超中亲优势,表现近高亲遗传;果穗长度的GCA值大小表现为T9>T13>T17>T3>T24>T1;果穗粗度的GCA值大小表现为T24>T17>T13>T9>T3>T1;果穗长度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分别为81.13%和78.71%,果穗粗度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均较低、分别为55.39%和8.86%;通过对亲本和组合的配合力效应及方差分析,对6个自交系的利用价值进行评价发现,T9是选育长穗、粗穗的理想亲本,利用这个亲本有望选育高产品种。
- 曾慕衡刘鹏飞蒋锋王晓明
- 关键词:超甜玉米穗长穗粗配合力
- 玉米叶夹角和叶向值的QTL定位被引量:22
- 2012年
- 叶夹角和叶向值是评价玉米株型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甜玉米自交系组合T14×T4的F2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192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260cM,平均图距6.56cM。通过测定F2、F2:3家系的叶夹角和叶向值,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两个世代中共检测到26个QTL,其中14个与叶夹角相关的QTL,分别位于第2、5、6、7和8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3.3%~26.2%;12个与叶向值相关的QTL,分布于第1、2、3、7和10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3.1%~20.7%。在第2、3、5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1、1、2个同时在F2、F2:3家系都稳定表达的QTL,分别落在区间bnlg1329~bnlg1613、umc1148~umc2275和umc1097~umc1692,可作为相关数量性状基因的候选基因。发现1个同时控制叶夹角和叶向值性状的QTL,位于第2染色体上的bnlg1017-umc2129区间,对两性状的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0.8%和10.6%。本研究的结果有望为玉米耐密型育种及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刘鹏飞蒋锋王汉宁王晓明
- 关键词:玉米叶向值QTL定位
- 作物QTL定位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9年
- 阐述了作物QTL定位的主要统计方法,并分析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QTL定位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作物遗传工作者进行数量性状遗传分析和数量性状新基因发掘等研究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 蒋锋刘鹏飞杜世州王晓明
- 关键词:数量性状分子标记QTL定位
- 鲜食型甜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以8个甜玉米亲本为研究对象,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8个自交系叶绿素含量的一般配合力(GCA)值为T1>T33>T8>T3>T7>T5>T4>T14,其中T1、T8和T33叶绿素含量的GCA较高,可以提高杂交组合的叶绿素含量,但特殊配合力存在明显的组合差异。自交系利用价值的综合评价表明,T8和T33是选育叶片高叶绿素含量的理想亲本。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以基因非加性效应为主,存在着显著的显性与上位性效应;控制玉米叶绿素含量遗传增效等位基因为隐性。广义遗传率为63.92%,狭义遗传率为15.90%。可见,在高光效育种工作中,对叶绿素含量选择宜在高代进行,同时利用叶绿素含量高的自交系作为亲本并广泛测配有利于叶片高叶绿素杂交种选育。
- 刘鹏飞蒋锋陈青春曾慕衡张媛张姿丽王晓明
- 关键词:鲜食甜玉米叶绿素含量配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