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90311084)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90311084)

作品数:2 被引量:80H指数:2
相关作者:葛粲宋美琴郑勇李斌张淑亮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
  • 2篇地震带
  • 2篇山西地震
  • 2篇山西地震带
  • 1篇地震构造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后
  • 1篇应变率场
  • 1篇震前
  • 1篇小震
  • 1篇GPS速度场
  • 1篇M8

机构

  • 2篇太原大陆裂谷...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篇赵文星
  • 1篇李斌
  • 1篇郑勇
  • 1篇宋美琴
  • 1篇李自红
  • 1篇刘瑞春
  • 1篇张淑亮
  • 1篇葛粲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汶川M8.0地震前后山西地震带水平形变场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通过分析汶川 M 8.0地震前后山西地震带 GPS 速度场以及由此计算得到的现今构造应变率场,结果显示:(1)汶川 M 8.0地震后,山西地震带各区域的运动方向均不同程度向西偏转,太原盆地及其以北的区域由1999-2007年的 SW 或 SSW 向转为 SWW 向,且运动速率由平均约2 mm/a增加到约4 mm/a,太原盆地以南的区域由之前的 SSE 向转为 SW 向。(2)汶川 M 8.0地震后,山西地震带的应变率场显著增强,大同盆地、太原盆地北段和临汾盆地西南段形成了三个压性应变集中区,2010年在这三个区域内分别发生了大同 M 4.5、阳曲 M 4.6和河津 M 4.8地震,可能由于这种压性应变积累的区域应力场环境有利于山西地震带中强地震的孕育和发生。(3)2009-11年,受日本 M 9.0地震的影响,山西地震带向西运动的速率有所减弱,应变率场张性变化明显,太原盆地及其以北区域平均速率下降为约2-3 mm/a,太原盆地以南的区域由 SW 向转为整体向南运动的格局,有恢复到1999-2007年背景运动状态的迹象。
刘瑞春李自红赵文星张淑亮
关键词:山西地震带GPS速度场应变率场
山西地震带中小震精确位置及其显示的山西地震构造特征被引量:70
2012年
利用山西1981—2001年模拟观测台网和2002—2008年间数字地震台网的震相数据,采用绝对定位方法和双差相对地震定位方法对山西及其周边地区中小地震进行了精确重新定位.结果表明:(1)重新精确定位后,震中水平误差≤5km的地震由原来65.8%提高到86.2%;7498次原始无震源深度的地震取得了深度结果.(2)精确定位后震中分布格局与原始结果相比变化不大,绝大多数地震集中在中部断陷盆地带内,两侧隆起区则相对较少,与山西地质构造的区域性和成带性相吻合;震源深度北浅南深,存在由北向南逐渐加深的特点.(3)重定位结果可以大致勾勒出各构造盆地发震层下界,较清晰地分辨出断陷盆地、盆间隆起的位置.(4)地震深度分布与盆山构造形态有较好的相关性.
宋美琴郑勇葛粲李斌
关键词:山西地震带地震构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