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60156)

作品数:13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邓志锋汪泱涂伟娄远蕾郭菲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9篇干细胞
  • 8篇神经干
  • 8篇神经干细胞
  • 6篇骨髓
  • 5篇增殖
  • 4篇缺血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骨髓间充质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细胞移植
  • 3篇基质
  • 3篇基质细胞
  • 3篇骨髓基质
  • 3篇骨髓基质细胞
  • 3篇分化
  • 3篇干细胞移植
  • 2篇血管
  • 2篇神经干细胞增...

机构

  • 12篇南昌大学第一...
  • 1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大理学院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12篇汪泱
  • 12篇邓志锋
  • 8篇涂伟
  • 7篇娄远蕾
  • 3篇赖贤良
  • 3篇刘玉霞
  • 3篇谢安
  • 3篇郭菲
  • 2篇刘诸敏
  • 2篇吕世刚
  • 2篇阮琼芳
  • 2篇张爱军
  • 2篇鲁友明
  • 1篇庞克军
  • 1篇李东海
  • 1篇郭华
  • 1篇沈晓黎
  • 1篇申元英
  • 1篇祝新根

传媒

  • 5篇实验与检验医...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大理学院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调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细胞共培养分为5组:NSCs+MSCs、NSCs+MSCs+SU5416(VEGFR2阻断剂)、NSCs+HMVECs、NSCs+HMVECs+SU5416、NSCs+3T3。共培养6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NSCs标志物nestin、成熟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及Notch信号分子Notch1和hes1的表达。结果在MSCs及HMVECs共培养组中nestin的表达较高,当VEGFR2信号通路被阻断后,nestin的表达明显下降,而成熟神经细胞GFAP的表达却明显增加。同时,在MSCs及HMVECs共培养组中,Notch1、hes1的表达也明显高于313对照组及VEGFR2信号通路阻断剂组。结论VEGFR2在MSCs调控NSCs增殖与分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邓志锋汪泱刘诸敏涂伟赖贤良娄远蕾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后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及Notch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脑缺血后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Notch1表达的变化。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脑缺血损伤组和脑缺血后BMSC移植组。采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检测各组缺血侧室管膜下区Nestin、Ki-67及Notch1的表达。结果(1)BMSC移植组缺血侧室管膜下区Nestin和Ki-67阳性细胞数较单纯脑缺血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增高;(2)BMSC移植组缺血侧室管膜下区Notch1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结论BMSC移植可促进脑缺血后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且可能与促进Notch1表达有关。
张爱军涂伟吕世刚娄远蕾阮琼芳汪泱邓志锋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NOTCH1
大鼠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目前内皮祖细胞主要从骨髓、脐带血和外周血获取,但其分离培养方法尚不成熟,外周血来源因损伤小、易获取而被普遍使用,但得到的内皮祖细胞纯度较低。实验拟探讨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诱导扩增和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方法:实验于2006-08/2007-08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外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2周龄SD大鼠由南昌大学医学院动科部提供,雌雄不拘,清洁级,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应用梯度离心法采集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贴壁筛选法分离内皮祖细胞,置于添加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的M199培养液中扩增培养,对培养2周的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CD34、CD133,采用RT-PCR法检测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FLK-1、Tie-2、CD34、CD133、eNOS基因表达。结果:①培养4d,光电显微镜下可见细胞集落形成,梭形贴壁细胞从集落中央以放射状向外周生长。培养7-10d,细胞集落相互连接,呈典型的"鹅卵石"样外观。2周左右可见细胞排列成条索状结构并可呈“微血管样”排列生长。②贴壁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FLK-1、CD34、CD133阳性,RT-PCR法检测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FLK-1、Tie-2、CD34、CD133、eNOS基因阳性表达。结论:采用梯度离心法从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经诱导培养可实现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体外扩增。
邓志锋鲁友明汪泱娄远蕾郭菲谢安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骨髓源性体外培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区微血管增生及Notch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脑缺血皮质区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微血管Notch1表达的变化。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脑缺血损伤组和脑缺血后BMSC移植组。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缺血皮质区Ⅷ因子及Notch1的表达。结果(1)植入的BMSC可以趋向性迁移到脑缺血损伤区域。(2)BMSC移植组脑缺血皮质区新生微血管密度较单纯脑缺血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增高。(3)BMSC移植组缺血皮质区多数微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Notch1,且明显多于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结论BMSC移植可促进脑缺血区血管新生,且可能与促进Notch1表达有关。
吕世刚祝新根张爱军涂伟娄远蕾阮琼芳汪泱邓志锋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形成NOTCH1
大胚龄人神经干细胞长期冻存后的复苏培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长期冻存后的大胚龄人胚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生长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于冻存后6、12及24个月,快速解冻复苏胚龄为16~20周的胎脑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液悬浮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活性及成球时间,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这些细胞球及其分化成熟后的细胞表面标志。结果培养传代的细胞透亮﹑成球时间短,与取自新鲜胎脑的神经干细胞无明显区别。细胞球Nestin染色阳性,成熟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2',3'-环腺苷酸-3'-磷酸二酯酶(CNPase)抗原呈阳性。结论长期冻存后的人大胚龄神经干细胞仍具有较强增殖能力及多分化潜能。
邓志锋涂伟汪泱赖贤良谢安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胚胎冻存
核因子-κB在神经干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探讨NF-κB在NSCs增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成球悬浮法分离培养小鼠神经干细胞(mNSCs)并鉴定NSCs标志蛋白nestin;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mNSCs分为空白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PDTC组,分别采用常规NSCs培养液、含10μg/LTNF-α的NSCs培养液、含0.1mmol/LPDTC的NSCs培养液培养30min、4h和72h;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NSCs的NF-κB活化状况;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增殖指标CyclinD1和Ki-67的表达,观察NSCs的增殖。结果培养的mNSCs表达nestin: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TNF-α可明显使p65活化由胞质转位至胞核;TNF-α组和空白对照组,CyclinD1阳性细胞率分别为(68.6±4.2)%和(38.8±3.7)%,明显高于PDTC组的(24.2±2.8)%(P〈0.05);Ki-67阳性细胞率分别为(48.2±3.6)%和(35.2±4.7)%,明显高于PDTC组的(18.7±1.8)%(P〈0.05)。结论NF-κB的激活或抑制可促进或抑制NSCs的增殖,NF-κB在NSCs的增殖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汪泱刘玉霞娄远蕾郭菲涂伟邓志锋
关键词:核转录因子-ΚB神经干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增殖
核因子-κB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可诱导的转录因子。在神经系统中,NF-κB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NF-κB信号系统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通过对其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望为脑缺血、脑炎、神经变性等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文章对NF-κB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中的多重作用进行了综述。
刘玉霞汪泱邓志锋
关键词:核因子-ΚB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干细胞移植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进展被引量:1
2007年
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已成为当今于细胞研究的主题。文章从干细胞,主要是神经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历史、来源、分布、生物学特性以及移植的可行性方面总结了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变性、神经损伤和脑缺血等试验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刘诸敏邓志锋汪泱
关键词: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中国大陆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综述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基因型在中国境内的地理分布的特点、临床特征和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并综述近五年中国大陆的研究成果。结果:虽然HBV有8个基因型,但中国大陆只有4个基因型别流行,其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结论:中国大陆HBV基因型与HBV自然史、致病性、预防、治疗等关系的研究为今后控制乙型肝炎提出了方向。
申元英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基因型
内皮祖细胞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细胞治疗
2008年
内皮祖细胞(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存在于骨髓、外周血和脐血中,并参与出生后的血管发生过程。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刺激可动员骨髓EPC进入外周血,参与缺血组织的血管重建和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过程。血液循环中的EPC数量或质量下降是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EPC移植有可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
鲁友明邓志锋汪泱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发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