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SH004)
- 作品数:5 被引量:48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岩张金荣张文霞邱家林徐佳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风险社会公众面对环境风险的行动选择与应对被引量:3
- 2015年
- 风险社会理论揭示在风险社会境遇下,风险本身成为一种强大的驱动力。风险是主观和客观的综合体,现实中人们往往依据感知到的风险而非实存的风险来进行判断和行动。中国公众面对环境风险时表现出"强行动意愿和群体化行动倾向"的特征,选择采取"向媒体反映"、"向环保组织反映"、"联络更多的人,集体向政府施压"等行为措施,具有强烈的风险指向性和风险建构性特征。妥善应对风险冲突事件,需要在科学把握风险及风险冲突的建构规律的基础上强化风险沟通。政府在具有当代新风险特点的项目建设中,应注重加强与公众的沟通。
- 刘岩张金荣
- 关键词:风险社会环境风险风险感知
- 韦伯与桑巴特比较视角下的现代社会起源——兼论中国现代性之发端
- 2014年
- 现代社会的起源是社会学追问的一个本源问题,马克斯·韦伯和维尔纳·桑巴特以"俭"与"奢"的精彩对决,从西方社会的文化密码中破解了现代资本主义起源于欧洲的合理性,但这对立的两极又回归至现代性困局的一致忧虑。理性的全面殖民和主体的过度弘扬,不断指向人们反思个人在现代社会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理想。较之西方的现代性,中国的现代性在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与本土儒家文明的冲突中演变和发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在与西方的对话与融合中,塑造中国特色的现代性,需要不断建构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文明秩序。
- 张金荣徐佳
- 公众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与建构——基于三城市公众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状况调查的分析被引量:35
- 2013年
- 现代风险的特点之一就是"主观建构性"。从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出的问题来看,食品安全风险兼具客观实在性和主观建构性的综合特征,大多属于一种复合性风险。基于三城市公众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状况调查的分析发现,公众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存在着主观建构因素和人为放大效应,对多重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既存在着一致性也存在着分化性特征,对食品安全责任归咎存在着加重政府责任而相对弱化个人和企业责任的现象。公众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特点和建构特性将使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既面临极大挑战也面临创新机遇。政府应在科学全面地把握公众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公众养成科学理性的风险意识,同时弱化风险的人为建构和放大效应。
- 张金荣刘岩张文霞
- 关键词:食品安全公众风险感知
- 从种性、群性风险到类性风险——当代风险整体转型的人性解读被引量:1
- 2014年
- 风险体现了人的一种特殊的生存境遇。从类哲学观点出发,可以将风险分为种性自然风险、群性社会风险和类性风险。种性自然风险在根本上反映了群性社会风险,群性社会风险也最终表现为种性自然风险,因此,无论从种性自然风险向类性自然风险转化还是从群性社会风险向类性社会风险转化,归根到底都是体现了人的片面发展。从人性视角进行解析,当代风险正是一种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和寻求精神依归的文化家园构成全面威胁的"类性风险",它产生的人性症结在于:从狭隘的我群、我族、私己利益出发而没有站在"类"生命的高度,单纯强调人性的片面发挥而不是人性的全面发展,强调理性的外向张扬而忽视心性的内在提升。
- 刘岩
- 关键词:人性
- 转型社会的环境风险群体性事件及风险冲突被引量:9
- 2013年
- 环境风险群体性事件是民众在感知到某种环境风险但没有遭受实际损害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一种大规模集体行动。环境风险群体性事件是风险冲突的一种典型表现。环境风险群体性事件的凸显预示着转型社会将面临诸多的"风险冲突",不仅"风险冲突强度"空前加剧,而且"风险冲突环境"也空前扩张。妥善应对风险冲突事件,需要在科学评估公众的风险感知特点和风险承受阈限的基础上强化风险沟通。同时不断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风险冲突预警应急机制,更加注重采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灵活弹性"的复合性治理策略和措施。
- 刘岩邱家林
- 关键词:环境风险群体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