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SH006)
-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4
- 相关作者:姚星亮徐莹黄盈盈王文卿潘绥铭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AIDS在中国的污名化:一种政治移情的理论视角被引量:7
- 2014年
- AIDS在中国的污名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错综复杂的原因,其中政治移情因素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使得医学上本可以有效控制的AIDS综合症,从"爱资病"到"爱滋病"再到"艾滋病",逐渐演变成了越来越严重、棘手的"社会性疾病"。不同时期的AIDS流行称谓,既呈现出了AIDS在中国的污名形成和问题化过程,也对应着国家、社会与个体在AIDS问题上从"资本主义苍蝇-敌人论"的国家意识形态,到"咎由自取-坏人论"的道德意识形态,再到"多数人社会-害人论"的个体意识形态的不同程度共谋与政治移情策略。
- 姚星亮王文卿
- 关键词:污名化歧视
- 社会网络对男性流动人口艾滋病风险性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考察社会网络因素对男性流动人口艾滋病风险性行为的影响。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生活在北京的男性流动人口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385名调查对象中,139名曾在调查之前的12个月中有过商业性行为,27名在商业性行为中未坚持使用安全套。核心应酬网成员的行为对调查对象的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结论:社会网络因素能为解释男性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风险性行为提供显著贡献,核心应酬网的教育异质性和职业异质性分别对商业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具有显著影响,加入社会网络变量的统计模型显著提升了对流动人口风险性行为的解释力,未来面向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研究和干预项目应关注社会网络的作用。
- 王文卿姚星亮杜鹃
- 关键词:艾滋病流动人口社会网络
- 认知科学与社会话语的接口——国外批评隐喻研究述评被引量:4
- 2013年
- 批评隐喻研究是近年在西方语言学界兴起,并持续走热的一个综合了认知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语料库语言学、甚至社会语言学的交叉研究领域。但正是由于这种多学科的背景,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纷繁复杂、体系流变的特点。基于此,应在回顾梳理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提出批评隐喻研究亟待在理论建构方面整合完善和在文本分析方面拓展规范。
- 徐莹田苗姚星亮
- 关键词:社会认知意识形态语料库方法
- 差异及其政治构建
- 2014年
- "不同"和"区别",都只是"差异"的基础,而非"差异"本身。"不同"是一种直觉的、笼统的感性认识;"区别"是依据某种"参照"界定对象之间相应具体的"不相同"之处,是对笼统不同的具体、理性认知;"差异"则是在"区别"基础上的标准化分类,其在实质上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差级分化认知——这种由于权力建构和"标准"垄断的差级分化认知,促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基于"差异"的自我维持和主体性政治实践。
- 姚星亮徐莹
- 关键词:权力政治
- “结构-关系-主体”框架下的艾滋病预防--扩展“疾病”的社会学想象被引量:8
- 2015年
- 本文综合作者多年来针对女性性工作者的实地调研与艾滋病干预工作经验,归纳了与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风险相关的各类因素,构建出"结构—关系—主体"的分析框架。其中,"结构"包括:扫黄政策、艾滋病防治政策、经济与贫困、社会歧视、性与社会性别文化、社会流动等;"关系"涉及:性产业的组织形式,小姐与妈咪、客人、邻居、警察及小姐之间的权力与互动关系;"主体"则是关于小姐个人在专业知识、工作实践、认同方面的能动性与主体性。相比于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框架,本文提出的"结构—关系—主体"的分析框架关注到小姐人群所面临及关心的健康问题远远不止艾滋病,而是更为宽泛的包括暴力、一般妇科问题、社会歧视、心理健康、性病与艾滋病在内的"职业健康"问题。这个框架不仅扩展了对"艾滋病"的社会学想象,更有利于指导实际的健康促进工作。
- 黄盈盈
-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主体能动性
- 国内批评隐喻研究(2002-2012):现状及展望被引量:2
- 2013年
- 以近11年来国内期刊发表的59篇批评隐喻研究论文为对象,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描述和分析了国内批评隐喻研究的现状。结果表明:国内批评隐喻研究起步较晚,近几年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但仍存在理论建设薄弱、研究方法不规范、研究人员不足等问题。由此,在对现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应从理论背景建构、隐喻语料提取、分析文本拓展等几个方面深化开展研究。
- 徐莹徐艳玲
- 关键词: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