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36200)

作品数:18 被引量:167H指数:8
相关作者:袁耀初周明煜秦曾灏黄立文钱粉兰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上海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海气
  • 4篇气旋
  • 4篇潜热
  • 4篇潜热通量
  • 4篇热通量
  • 4篇感热
  • 4篇感热通量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海流
  • 3篇海域
  • 3篇值模拟
  • 2篇气象
  • 2篇夏季
  • 2篇冷涡
  • 2篇黑潮
  • 1篇地理分布
  • 1篇东北部
  • 1篇东海陆架
  • 1篇东海气旋
  • 1篇动力学机制

机构

  • 11篇国家海洋局第...
  • 7篇国家海洋环境...
  • 5篇上海市气象局
  • 4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台湾大学

作者

  • 10篇袁耀初
  • 7篇周明煜
  • 5篇刘勇刚
  • 5篇秦曾灏
  • 4篇钱粉兰
  • 4篇黄立文
  • 3篇陈陟
  • 3篇李诗明
  • 2篇马雷鸣
  • 2篇宇如聪
  • 2篇端义宏
  • 2篇楼如云
  • 2篇吴国雄
  • 2篇杜秉玉
  • 1篇苏立荣
  • 1篇亓春霞
  • 1篇卜献卫
  • 1篇文元桥
  • 1篇苏纪兰
  • 1篇王惠群

传媒

  • 12篇海洋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航海
  • 1篇气象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3篇2003
  • 10篇2002
  • 4篇2001
  • 4篇200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95年以来我国对黑潮及琉球海流的研究被引量:56
2000年
袁耀初苏纪兰
关键词:黑潮海洋动力学
1997年夏季西北太平洋环流模拟被引量:12
2001年
采用 1 997年 7月中日副热带环流合作调查资料 ,即“向阳红 1 4”号、“东方红”两调查船CTD观测资料、日本TK和IK断面资料以及GTSPP同步资料 ,应用开边界情形的MOM 2模式计算了西北太平洋 2 1 875°~ 35 1 2 5°N ,1 2 0 875°~ 1 37 1 2 5°E范围的环流 ,主要结果如下 :在此期间 ,(1 )黑潮在台湾以东并不存在东分支流向琉球群岛以东海域 ;(2 )东海黑潮的流量约为 30× 1 0 6 m3/s,日本以南黑潮流量最大约为 70× 1 0 6 m3/s;(3)在 2 1 875°~ 2 5°N之间大约有 1 5× 1 0 6 m3/s的流量向西流去 .速度分布与流函数分布均表明这一支向西的海流大约在冲绳岛西南分为 3支 ,主要分支转向东北沿冲绳岛以东海域向东北流去 ;(4)琉球海流主要来自上述西向海流 .
许东峰袁耀初
关键词:黑潮夏季
对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爆发性气旋的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对 2个典型的黄 东海入海气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实验 ,考查了个例在不同阶段各动力 热力因子的空间和水平分布特征以及水汽的水平和垂直输送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 ,在冷季大气斜压背景场产生的强温度平流和由积云对流活动产生的大量凝结潜热释放等因子的共同作用下 ,入海气旋变成有利的特定空间结构、地面地转相对涡度急剧增加时 ,气旋便出现爆发性发展。爆发性发展时凝结潜热释放需要的大量水汽主要来源于气旋入海过程中 ,当地海 气相互作用过程所积累的水汽起主导作用 ,它通过影响后续的凝结潜热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入海气旋是否会发展为爆发性气旋。
文元桥黄立文
关键词:船舶航行安全爆发性气旋气象分析航海气象学
太平洋海域海气热通量地理分布和时间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2
2001年
应用美国宇航局Goddard地球观测系统四维资料同化系统计算和分析了太平洋海域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地理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西北部海域热通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余海域这种现象不明显.在太平洋海域总是存在潜热通量最高值区域,而感热通量除冬季20°N以北海域数值稍高外,其余海域数值都很小,没有出现最高值区域.纬度不同热通量随经度的变化规律不同,经度不同,热通量随纬度的分布规律也不同,同时各断面热通量随纬度的分布趋势随季节而改变.
钱粉兰周明煜
关键词:太平洋海域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地理分布
黄海、东海海域出海气旋发展过程中尺度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03年
利用MM5中尺度模式对 1999年 6月两个出海气旋发展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的气旋出海后移动路径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在数值模拟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出海气旋发展过程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的分布及其演变情况 .气旋出海后在气旋中心区南方和东方存在负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区 .出海气旋的东移和发展 ,其前方强大正热通量区的存在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
周明煜Hsiaoming Hsu袁耀初
关键词:数值模拟潜热通量感热通量
1997年琉球群岛以东海流的季节变化
基于1997年日本“长风丸”号调查船春、夏和秋季三个航次和我国“向阳红14”号调查船夏、冬季两个航次在琉球群岛以东海区的水文和气象调查资料,采用改进逆方法,计算了琉球群岛以东海流的流速和流量,并分析了琉球海流在五个航次中...
刘勇刚袁耀初志贺达椿修二今井正直
文献传递
海洋风暴形成的一种动力学机制被引量:11
2001年
文中从观测统计学、瞬变涡动能量学和 MM5中尺度数值模拟角度 ,研究了海洋风暴 (爆发性气旋 )形成的气候特征及其可能的动力学机制 ,揭示了一幅爆发性发展的物理图像。结果表明 ,在冷季大气特别是日本以东洋面上大气特有的热力气候背景下 ,通过同海洋风暴过程相联系的涡动热通量 vθ的向极地输送 (- vθ· θm>0 ) ,将季节尺度的时间平均有效位能向瞬变涡旋时间尺度的涡动有效位能转换 ,是海洋风暴形成的主要动力机制。在该过程中转换来的具有最大贡献的涡动有效位能 ,连同具有次大贡献的积云加热制造的涡动有效位能(q3 )一起 ,通过暖异常区 (α >0 )暖湿空气上升运动 (-ω >0 )的斜压转换 (-ωα) ,促使涡动动能增长。同时 ,补充的涡动有效位能又加强了暖异常区的暖湿空气上升运动 ,进而产生积云对流活动及其潜热释放的正反馈过程 ,最终导致涡动动能急剧增长和海洋风暴的形成。海-气潜热输送的作用是在风暴形成初期提供后来积云尺度对流活动及潜热释放的水汽潜力。研究还表明 ,海洋风暴主要发生在冷季月份 1 3 0°E以东的中高纬洋面上 ,这种对特定季节和特定海域的依赖性是大气和海洋气候背景的动力
黄立文吴国雄宇如聪秦曾灏
关键词:动力学机制能量转换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海域热通量特征
利用“中日副热带环流合作调查”期间四个航次(1995-1997年)获得的常规气象资料和海表水温资料,计算了副热带环流海域(17°-26°N,120°-130°E)不同季节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副热带环流海域感热通量远远小...
周明煜钱粉兰李诗明陈陟
关键词:感热通量潜热通量
文献传递
海洋热通量对东海气旋发展影响的数值试验被引量:10
2002年
利用PSU/NCARMM 4对东海两个弱气旋个例的初期入海发展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的研究 ,并对主要结果进行了分析 .采用总体空气动力学边界层及显式水汽方案的控制试验较成功地模拟出了气旋涡度场的型式和中心强度 .在此基础上针对海洋热通量进行了敏感性试验 .结果表明 ,海洋热通量输送对东海气旋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计初期海洋热通量输送可减少模拟气旋强度的 4 5%以上 ;初始 (入海前 )增加海 -气温差 1K可使气旋强度增加 2 % ;初始增加海洋潜热输送 (海 -气饱和水汽差 ) 1 %使气旋强度增加 50 %左右 .潜热输送的贡献约为感热的2 0倍 .海洋热输送加大了低层大气的不稳定性 。
马雷鸣秦曾灏端义宏杜秉玉
关键词:东海气旋数值模拟
中国近海和西太平洋温带气旋的气候学研究被引量:28
2002年
依据开展海洋气旋现场海洋调查任务的需要 ,利用历史天气图资料 ,对 1 990~1 998年 5~ 6月黄海和东海气旋进行了统计分析 ,概括出其气候学特征 ,并对 1 979~1 989年间冷季中国近海和西太平洋的海洋爆发性气旋活动的气候规律进行分析 ,与相关研究结果作了比较 .尤其指出 。
秦曾灏李永平黄立文
关键词:中国近海西太平洋温带气旋气候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