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0110200046)
- 作品数:8 被引量:123H指数:7
- 相关作者:刘显凡吴德超阳正熙李佑国张成江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可可西里卓乃湖地区五道梁群油页岩石油地质意义被引量:9
- 2009年
- 对可可西里中新统五道梁群油页岩研究表明:油页岩有机质丰度中等-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Ⅰ)-腐殖腐泥型(Ⅱ1)为主。有机质的热演化以低成熟为主;总体上为较好的烃源岩,中新世时可可西里盆地为封闭、干热的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盐湖盆地。封闭与还原性静水环境为有机质的堆积和转化形成油页岩提供了条件。
- 姜琳朱利东王成善李亚林
- 关键词:可可西里盆地油页岩石油地质
- 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的系列成矿效应被引量:5
- 2002年
- 一般认为,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总与岩浆活动和高温作用关系密切。然而,近来研究表明,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是深部过程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可以远离岩浆活动而沿裂谷或深断裂上升直接交代不同岩石形成矿床,具有从高温到低温的系列成矿,而深部过程对成矿的贡献主要是通过地幔流体交代作用实现的。
- 刘显凡刘家铎张成江阳正熙吴德超李佑国
- 关键词:深部过程
- 富碱斑岩中超镁铁深源包体岩石的矿物学特征被引量:14
- 2002年
- 在云南省鹤庆县六合乡富碱斑岩体中找到超镁铁深源岩石包体 ,这对于研究富碱斑岩的起源和演化及其成岩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深源包体岩石的矿物学特征 ,揭示该深源包体具有原始上地幔岩在地幔条件下受到一定程度富集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改造的特征 ,具有富集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属性 ,为富碱斑岩的成岩成矿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矿物学依据。
- 刘显凡刘家铎阳正熙张成江吴德超李佑国
- 关键词:富碱斑岩富集地幔成岩成矿作用交代作用
- 富碱斑岩中超镁铁深源包体岩石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被引量:21
- 2003年
- 云南省鹤庆县六合乡富碱斑岩体中的超镁铁深源岩石包体 ,对于研究富碱斑岩岩浆的起源和演化及其成岩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深源包体岩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后 ,发现该深源包体具有原始上地幔岩在地幔条件下受到一定程度富集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改造的特征 ,具有富集地幔的低程度部分熔融属性 ,为富碱斑岩的成岩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元素地球化学依据。
- 刘显凡刘家铎张成江吴德超李佑国阳正熙
- 关键词:富碱斑岩富集地幔
- 地幔柱和地幔流体作用与深部找矿应用研究被引量:9
- 2004年
-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自形成以来,一直处于不停地运动、分异和演化过程;它不仅存在着圈层结构,而且伴随其自转和公转的离心力,以及核幔间的温度差、压力差、密度差、粘度差、速度差和放射性蜕变热等动热机制,同时存在着以地幔柱和地幔流体作用方式的物质垂向运动;这一过程,不仅直接向地壳带入核幔成矿物质,而且通过流体自身的超临界性质,将沿途活化已有初步富集的成矿物质转移至地壳适宜部位集中成矿。因此,大多与深大断裂有关的矿床,其成矿作用多与成矿物质的垂向运动密切相关,进而可能具备深部成矿的条件。研究从地幔柱和地幔流体作用入手,探讨了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背景,揭示了开展深部找矿应用的前景。
- 刘显凡刘家铎张成江吴德超李佑国阳正熙
- 关键词:地幔柱地幔流体地球化学超大型矿床深部找矿
- 滇西富碱斑岩型矿床岩体和矿脉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52
- 2004年
- 选取马厂箐铜钼金矿、金厂箐金矿、北衙铅金矿和姚安铅银金矿四个典型的富碱斑岩型多金属矿床,对岩体和矿脉的铅、硅、氢、氧、硫、碳及氦、氩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富碱岩浆和富硅成矿流体的最初和主要铅源均来自地幔,但混染了部分地壳或地层铅;富碱岩浆起源于地幔交代作用形成的富集地幔源区,而富硅成矿流体则具有原始地幔流体性质,前者的硅同位素组成表现为经历强烈动力分馏的高正值;后者则为几乎未经动力分馏的低负值。综合研究表明,该类矿床的成矿作用是在富碱岩浆的成岩过程中,伴随富硅成矿流体对岩体和地层围岩的(自)交代蚀变作用,并与岩石一定程度混染而实现的。因此,富硅成矿流体作用实质上是地幔流体交代作用在地壳内成矿作用中的延续。
- 刘显凡刘家铎张成江阳正熙吴德超李佑国
- 关键词:岩体矿脉同位素地球化学
- 黔西南低温成矿域中不同层位不同类型金矿的内在统一成矿机制探讨被引量:12
- 2003年
- 黔西南地区是扬子地台西南缘重要且极有远景的低温成矿域,以发育金矿为主。其低温是因为该区岩浆岩露头极少,相对远离直接的岩浆作用。矿体均赋存于地层中,具多时代多层位赋矿特征,成矿温度低于300℃,矿体受深大断裂控制明显,矿床类型以卡林型金矿为主,次有凝灰岩型金矿。但是,两类矿床的原生矿石性质一致,而且成矿时代是基本一致的,二者只是赋矿层位不同而已。据此研究表明,该区不同层位、不同类型金矿是受深大断裂和深源流体统一制约,并伴随深源流体改造地壳岩石而发生多期多源叠加成矿的产物。
- 刘显凡吴德超刘远辉罗孝桓陶平阳正熙王雪华
- 关键词:低温成矿域金矿
- 黔西南地区叠加褶皱及其对金矿成矿的意义被引量:15
- 2003年
- 黔西南地区燕山—喜山运动期间发生过4期褶皱,它们通过跨褶、移褶、限褶、重褶、弯转、加强等方式叠加,在区内形成穹—盆构造,蛇形褶皱、环状褶皱等复杂的露头干涉型式。叠加褶皱对金矿田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多数矿田不仅受叠加褶皱形成的穹隆控制,而且大致按15~20km的等间距排列。本区叠加褶皱的深入研究,对基础地质、成矿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等均具重要意义。
- 吴德超刘家铎刘显凡阳正熙张成江李佑国
- 关键词:金矿田成矿预测成矿规律叠加褶皱